全球觀察:26歲的我,要不要花幾十萬拯救頭發?
營銷投入是研發的108倍
(資料圖)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鳳凰WEEKLY財經(ID:fhzkzk),作者:蘇舒,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第一眼看見張楠,視線總會不自覺地看向他的額頭。即便是他用為數不多的頭發修剪成劉海,蓋住高額的發際線,但他說完話后低頭的瞬間,還是會看見近乎“禿”了的頭頂。
如果不是提前了解到,很難想象張楠才26歲。
脫發帶來的自卑感,深深籠罩在張楠身上。每次說完話,他都會低下頭,看看手機。
張楠這樣介紹自己:“沒有像程序員一樣壓力爆棚的工作,沒有打游戲到深夜,沒有焦慮,不安,也沒有生過什么大病,可即便是這樣,26歲的我,還是禿頂了?!?
“沒錯,就是禿,在初中就已經有征兆了,到現在頭上(的頭發)基本上全沒了?!奔幢闶呛芊锤小岸d頭”一詞,張楠仍舊無奈地調侃自己。說到此,張楠下意識地摸了摸頭,尷尬一笑。
像張楠這樣年紀輕輕就脫發嚴重的人,不在少數。
2021年12月,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公布了這樣一組數據:我國當前有2.5億人有脫發的困擾,也就是說平均每6人當中就有1人飽受脫發困擾。
在各大社交平臺上,關于脫發的討論幾乎沒有停止過。在學習、工作、生活的高壓之下,脫發的煩惱也逐漸走向年輕人。由此催生脫發經濟“禿然”崛起,市場規模超千億。
相比于百十塊錢的頭發護養產品,動則上萬元的植發正在受到消費者的追捧。在一部分人還在討論要不要植發之時,就有不少已經植發完成的消費者用實際行動將植發機構送上資本圈。在過去的半年里,已有雍禾醫療、大麥植發兩家企業先后赴港沖擊IPO。
植發市場,在追捧和質疑聲中,愈發膨脹。繁榮的另一面是亂象叢生。販賣脫發焦慮、虛假宣傳的機構也不在少數。
旁人低頭耳語,我都覺得是在嘲笑我禿頭看到迎面走來的人低頭耳語,或是身旁人猝不及防地吐了一口痰,都會被張楠認為這是對他禿頂的嘲笑。
“剛開始我也覺得是自己的錯覺了,但三四年來我頭頂的頭發越來越少,這樣的事情越來越多的時候,再意識不到就是遲鈍了?!睆堥裾J了自己的多疑,“說白了,這還是一個看臉的世界?!?
自卑,敏感,張楠將這些負面的情緒歸咎到了脫發上,甚至大學畢業后找工作屢屢碰壁,張楠也認為原因在于脫發。
在求職時,張楠的筆試成績排名是靠前的,但到面試階段,當面試官看到自己的頭頂微微皺了一下眉頭,他就預感到自己會被拒絕。
跟張楠聊天的過程中,他可以隨口吐出發囊單位、活性等一些專業性詞匯。甚至走進一家醫美機構,他都可以判斷出接待他的護士是否專業,是不是“半路出家”。
張楠的禿頂屬于脂溢性脫發,此類脫發需要盡早治療,后期可以選擇植發。戴假發、喝中藥、找各種偏方調養,最后還是決定植發。
那一段時間,由于檢索太多次脫發植發相關的信息,后來手機不少應用軟件都會彈出植發廣告。張楠苦笑,“連手機都知道我脫發嚴重了。”
最瘋狂的時候,張楠甚至一度因為查信息查到了深夜,連做夢都想著去植發。結果第二天洗頭,頭發掉的更多了。
像張楠這樣的并不在少數,張楠將自己的經歷分享到社交平臺,不少網友在下面寫下了自己的脫發經歷。
在B站,UP主“洪千辰”用視頻記錄了一段植發經歷,收獲了超過70億的播放量。據了解,“洪千辰”苦于高發際線,每天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用劉海修飾發際線,作為UP主的她最終選擇了植發來解決這一煩惱。
在“洪千辰”視頻之下,有不少脫發人群紛紛提出自己的疑問,包括“學生黨適不適合植發”、“植發需要注意什么”等等。在留言中,洪千辰回應,此次植發共花費近11萬元,高額費用也勸退了不少網友。
此前,在國家衛健委發布脫發數據后,脫發相關的話題就屢上熱搜,閱讀量高達6億。數據顯示,在2.5億脫發人群中,90后占比高達39.3%,80后人群占比37.9%,其中26歲-30歲是脫發的“高發”年齡段。
一美妝博主在 網絡上分享自己的植發經歷
誰在販賣脫發焦慮?早年間,網絡上曾經流行這樣一個段子。
站在北京中關村地鐵站,在下班高峰一眼望去,和普通地鐵站最大的不同在于,其他地鐵站乘客頭上都有濃密的頭發,而中關村地鐵站里的乘客有一半都是禿頂。
在所有的脫發人群中,互聯網從業者被視作第一高危人群。甚至有人調侃“沒有禿頂的程序員,技術肯定不過關”。
脫發焦慮,已然成為職場焦慮下又一新的情緒話題。
脫發的原因有很多種。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主任醫師張建中表示,遺傳因素、年齡增長、免疫異常、精神壓力過大或應激、內分泌失調、服用某種藥物、自身免疫力等因素都可能導致脫發的發生。
現階段,年輕人工作壓力、身體素質等各方面原因也逐漸導致了脫發的低齡化趨勢?!氨Pl頭發”成為了年輕人當下的熱議話題。
為了維護形象,80后、90后甚至于00后脫發人群開始尋求解決方法,相對于假發容易脫落的尷尬、生發液效果緩慢的困擾,植發一度成為熱搜關鍵詞。
國家衛生部門數據顯示,我國城市居民用于個人頭部護理的消費正以每年30%的速度急速增長,遠遠超過9%的GDP增長率,未來10年毛發健康產業甚至將以每年260%的速度增長。
東吳證券(香港)預計在未來20年中,隨著“00后”、“10后”也陸續進入可能產生脫發的年齡段,連同“90后”一起成為植發人群增長的主要貢獻力量。
2020年,植發群體中“80后”、“90后”是主要貢獻人群,兩者合計占比達85%。然而,從代際輪動的角度看,未來 10~20年內,“00后”、“10后”也將逐步成為植發人數增長的主要貢獻者。
但植發真的適合脫發人群,且一勞永逸嗎?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楊勤萍教授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采訪時表示,消費者應該要明確的是,植發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植發本身并不會促使毛發生長,而是讓枕后部的毛發移植到前面來,對整個頭皮狀態沒有任何的改善。對于一些早期年輕消費者,建議首選藥物治療。
從專業角度出發,脫發是分等級的,到6-7級脫發嚴重階段,毛囊完全萎縮后,藥物治療無法生效的背景下,患者才需要通過植發手術來改善。
即便如此,市場上販賣焦慮仍舊推動著不少消費者走進植發機構。張楠曾一度有種被植發廣告裹挾著去植發的錯覺。
植發曾經是一個相對小的市場,甚至于植發的廣告都只會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但隨著大大小小植發機構的出現,“脫發焦慮,植發根治”類似的營銷也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電梯、寫字樓、短視頻平臺甚至是地鐵上,循環播放的植發廣告直擊消費人群。
2021年9月 ,北京地鐵1號線站廳內,大麥 微針植發的廣告
根據相關調查資料數據顯示,2016年我國植發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為58億元,2020年快速增長至134億元,期間復合增長率為23.4%,預期到2030年,我國植發醫療服務的市場規模將達到人民幣756億元。
華福證券統計顯示,我國提供植發醫療服務的機構主要分為四類:公立醫院開設植發的整形美容科,占據14.8%的市場份額;類似雍禾、大麥的全國性民營醫療連鎖機構,占據23.9%的市場份額;美容機構的植發部門,占據15.7%的市場份額;其他植發機構,即單體植發機構,占據45.6%的市場份額。
企查查數據顯示,2014年植發相關企業僅83家,2017年突破150家,到2021年植發相關企業達174家。
近年來,資本也盯準了植發市場。據不完全統計,近一年來,包括硬核制藥、可氏利夫、特科羅生物、StemsonTherapeutics、Revela等在內的多家植發產業鏈相關企業獲得融資,押注方包括了紅杉、IDG、天圖投資、元璟資本、鼎暉VGC、5Global等知名投資機構。
2021年12月13日,雍禾醫療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植發第一股”。當時有不少網友調侃,雍禾醫療是被“脫發者”前赴后繼送入資本圈。截至7月7日收盤,雍禾醫療報9.55港元/股,市值為50.34億港元(約合人民幣42.99億元)。
2022年6月29日,大麥植發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擬沖擊“植發第二股”。
捧上資本市場的植發機構,10億收入5億打廣告在小紅書、知乎、微博等各個社交媒體,以及街頭的廣告牌,甚至電線桿上都可以看到植發機構的廣告,創作者用繪聲繪色的文字和視頻介紹自己在某一家機構植發的經歷,最終無一意外,都少不了對這家醫療機構的大力推薦。
大手筆營銷,這在剛剛上市的兩家企業中同樣如此。
數據顯示,2019年-2021年,大麥植發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5.01億元、3.99億元和5.21億元,在營收中的占比分別為67.1%、52.2%和51.0%。
雍禾醫療同樣如此。以2021年為例,雍禾醫療的毛利率為72.7%,營銷費用率為49.5%,其銷售費用率遠高于其他一般型綜合型醫美機構。具體到營銷費用來看,營銷及推廣花費為6.84億元,占營銷費用的比例為65.1%。
高額的營銷費用,甚至吞噬了這些植發機構的利潤。
按照大麥植發公布的數據,2020年以來,該機構旗下平均每名患者的交易額在2.5萬元上下,2021年,大麥植發總營收超10億元。但同年,大麥醫療的凈利潤僅為6612萬元。
有網友算過這樣一筆賬,如果在雍禾醫療植發患者的消費為3萬元,那這筆錢中大約就有近1萬元的營銷推廣費用。
和大手筆的營銷費用相比,植發機構在研發上可以算是“摳門”。大麥植發招股書顯示,報告期內,大麥植發研發費用分別為650萬元、460萬元和480萬元,研發費用相比于營銷費用而言,幾乎是九牛一毛。
德邦證券研報中提及,國內植發行業的技術進步曲線已經基本停滯,頭部玩家之間的技術差異有限。
回頭來看,盡管植發機構相比于其他醫美機構而言,門檻相對較低。但植發手術仍舊需要涉及到麻醉用藥、手術消毒等多方面,如果操作不慎,也很容易給患者造成嚴重后果。
此前,新京報曾對植發行業調查發現,植發培訓亂象橫生。北京一家美容診所私設植發培訓班,學員培訓3天就能上崗,練習僅2小時就拿患者練手實操。
“零基礎教學”“三天速成班”“拿活人練手”等不規范行為,跨專業、跨科室成植發醫生的案例并不少見。不規范操作、不專業的醫生導致植發失敗的案例屢見不鮮,植發手術傷害風險也隨之擴大。
有不少網友也分享了自己植發失敗的案例。有網友到小機構植發后,種植過程中,毛囊受到了破壞,毛囊失活后兩三個月就全部萎縮了。
張楠去一家醫美機構咨詢植發的時候,直接被護士拉進去做了評估,評估完成后,護士直言交完押金第二天就可以手術?!叭探o我的感覺就在逼著我去做,給我感覺會在手術中隨時加價?!弊詈髲堥钥紤]考慮為由,逃了出來。
有了幾次不好的咨詢體驗后,張楠心中也打起了退堂鼓?!翱戳吮容^多的失敗案例,植發成不成功,跟醫生的水平也有關。我還是想去權威的植發機構去做,但是按發囊收費,一個發囊10塊-40塊不等,像我這種學生黨,植發價格動輒上十萬?!?
張楠最終決定,與其熬夜焦慮讓頭發掉得更多,不如踏實攢錢,去權威的公立醫院植發。
(張楠為化名)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4
- 全球觀察:26歲的我,要不要花幾十萬拯救頭2022-07-12
- 【播資訊】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增強農業發2022-07-12
- 全球即時:成都再為露營出臺專門指引2022-07-12
- 每日熱議!安徽蚌埠:對固鎮新淮河村鎮銀行2022-07-12
- 最新資訊:推動高校支撐服務企業高質量發展2022-07-12
- 短訊!內蒙古,光伏企業投資新熱土!2022-07-12
- 【快播報】產業將破千億!山東憑啥吸引12002022-07-12
- 全球新資訊:6月動力電池裝車量同比大增2022-07-12
- 頭條焦點:氫能應用示范工程最高補貼5000萬2022-07-12
- 世界新資訊:中金:6月金融數據再次明顯超2022-07-12
- 世界報道:兩市融資余額增加10.73億元2022-07-12
- 全球快報:揭秘 | 什么是深度調峰?如何調 !2022-07-12
- 當前資訊!廣西昨日新增本土無癥狀感染者3例2022-07-12
- 每日速遞:廣東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2例,2022-07-12
- 【全球速看料】35MW/70MWh!新疆夏孜蓋光伏2022-07-12
- 當前焦點!補貼核查與審計壓力下,部分央企2022-07-12
- 天天熱點評!新疆4GW光伏+光熱示范項目開工2022-07-12
- 環球快播:內蒙古,光伏企業投資新熱土!2022-07-12
- 世界熱點評!電動汽車須防患于未“燃”2022-07-12
- 全球聚焦:贛鋒鋰業旗下公司擬收購海外公司2022-07-12
- 環球速遞!巢湖:高溫下的“焦警”2022-07-12
- 今日看點:穩外貿穩外資促消費安徽“兩穩一2022-07-12
- 全球速讀:剛果河隨想(旅人心語)2022-07-12
- 環球快看點丨推特:與馬斯克的協議未終止,2022-07-12
- 信息:韋伯空間望遠鏡拍攝首張全彩圖像公布2022-07-12
- 環球報道:需求回升政策發力,6月信貸、社融2022-07-12
- 每日速讀!首款國產新冠特效藥對“最糟糕毒2022-07-12
- 實時焦點:北京多家銀行打擊“以貸換貸”違2022-07-12
- 全球觀天下!“北溪-1”輸氣管道進行斷氣維2022-07-12
- 環球熱點評!歐元集團稱正面臨進一步通脹壓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