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看點】人民日報點贊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沙人郭璽:扎根荒漠接續奮斗
清晨5點多,天色微亮,郭璽翻身起床,直奔蓄水站。啟動、倒車,瞅準水龍頭位置穩穩停好,打開遙控,汩汩水流順著管道涌入水箱。約7分鐘后,郭璽開著滿載15噸清水的水車駛向林場,開啟一天的管護工作。
85后郭璽,是甘肅省古浪縣八步沙綠化有限責任公司技術員,也是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沙人。從2016年起,他攜手第二、第三代治沙人,累計管護封育和治沙造林面積達15萬畝,“向沙漠要效益”突破千萬元,續寫著八步沙“風沙變風景,黃沙變黃金”的綠色傳奇。
(資料圖)
返鄉接棒,秉承綠色承諾
“一車水能澆灌120多棵樹,每天光澆樹就得10車水,意味著至少要跑10趟。”夏秋干旱時期,澆水是郭璽和同事們的主要工作。澆樹的同時,郭璽手上也不停活兒,拿著剪刀將白榆、沙棗等樹木肆意生長的枝杈修剪齊整。烈日當空,不一會兒,他就滿頭是汗。
地處騰格里沙漠南緣的八步沙,過去風沙肆虐、荒無人煙。1981年,以郭璽的爺爺郭朝明為代表的“六老漢”,采用“人背驢馱”等方式,將苗木、水和麥草運往沙漠,條件有限,他們吃炒面、喝冷水、睡地窩鋪。20年間,兩代治沙人在7.5萬畝流沙上,采取“一棵樹、一把草、壓住沙子防風掏”的辦法,營造防風固沙林4萬多畝,栽植花棒、梭梭、檸條、沙棗等各類抗旱樹種1000多萬株,建成了一條南北長10公里、東西寬8公里的綠色長廊。
打小耳濡目染,苦是郭璽對治沙造林的第一印象,他心里總盤算著“逃離家鄉”。初中畢業后,他輾轉甘肅蘭州、寧夏銀川等地,學技術、開貨車,“每天除了吃飯睡覺,大部分時間待在駕駛室練習車技,久而久之,成了工程隊最好的司機。”見慣了風沙的郭璽,憧憬著外面的精彩世界,“大伯郭萬剛最初勸我回林場,我拒絕了。”郭璽回憶。
八步沙林場成立之初,“六老漢”約定,無論再苦再累,每家至少要有一個子孫接續干下去。為了“一代一代干下去”的綠色承諾,也為了林場事業后繼有人,郭萬剛反復勸說,終于得到郭璽一句“試試看”的回應。
壓沙種草、植樹澆水、防火巡護……目睹自己栽種的樹木生根發芽,親身體驗沙漠種樹的不易后,郭璽內心深受觸動。2016年,他辭掉工作,全身心投入治沙行動,“我要把青春留在家鄉,只要家鄉變好了,我們就不用再往外跑!”郭璽堅定地說。
科學治沙,筑牢生態屏障
入秋以來,八步沙接連下了好幾場雨,林木更顯翠綠,大薊花開得爛漫。
生態持續改善,離不開科學治沙。“從第一代治沙人趕著毛驢拉水,到第二代治沙人騎著‘三馬子’(農用三輪車)澆樹,再到現在開起大型運水車,灌溉效率越來越高。”2017年,在郭萬剛支持下,郭璽牽頭成立了農業機械隊,并引進打坑機、挖掘機等多種農機設備,進一步提高治沙效率。
“嗡嗡嗡……”伴隨螺旋鉆頭的聲響,直徑約40厘米、長約60厘米的打坑機在沙地開工。“過去,3個人一天最多只能挖1畝地、70個樹坑。有了打坑機,1人一天至少挖5畝。”這些年,郭璽不僅治沙造林,還客串教練,手把手指導隊員操作機械。如今,農機隊一半以上是年輕人,在現代農機助力下,林場管護封育的區域延伸到八步沙70公里以外的地方。
距離八步沙林場不遠處,就是黃花灘生態移民區。2018年,林場流轉移民區上萬畝沙化土地開展滴灌種植梭梭試驗,郭璽不分白天黑夜,連續數月吃住在基地,直到滴灌設施鋪設完成,種植的梭梭喝上“安苗水”,才放心回家。“效果出奇地好!”郭璽介紹,梭梭成活率高達90%,節水效率更是提高一半以上。
經過4年精心培育,原先筷子頭粗細的梭梭苗,如今根部已接近杯口大小,放眼望去,郁郁蔥蔥、枝繁葉茂。“沙生植物,三分靠種,七分靠管。隨著林場管護面積逐年擴大,我們準備上馬無人機巡護。”郭璽介紹,今年前6個月,八步沙林場已完成“螞蟻森林”防沙治沙項目3萬畝,三北防護林建設任務5000畝。“借助網絡治沙項目,我們的‘朋友圈’不斷拓寬,期待更多青年朋友參與進來,齊心協力,把更多的沙漠變成綠洲!”郭璽表示。
點沙成金,治沙致富雙贏
“現在看到的八步沙,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郭璽經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41年來,三代治沙人先后在八步沙、黑崗沙以及北部沙區完成治沙造林25.7萬畝,管護封沙育林草面積43萬畝,以愚公移山精神生動譜寫了從“沙逼人退”到“人進沙退”的綠色篇章。
“治沙更要治窮!”自從回到林場,郭璽便積極謀劃,如何讓壓沙造林與培育沙產業、發展生態經濟有機結合。肉蓯蓉與梭梭的寄生關系給了他啟發。在滴灌培育梭梭林的同時,郭璽帶領林場職工和周邊群眾,開挖蓄水池,接種肉蓯蓉,嘗試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雙贏之路。“歷經3年生長期,今年肉蓯蓉已初步進入收獲階段。每畝產量約50公斤,每公斤能賣20元。”郭璽高興地說。
不僅如此,郭璽還引進資金建成土雞養殖場,成立八步沙林下經濟養殖專業合作社,招聘當地農戶就近務工。走進養殖場,茵茵綠地上,成群的土雞“閑庭信步”,覓蟲啄食。“我們冠名‘八步沙溜達雞’銷售,今年行情看漲,每只能賣近百元,年出欄量超過1萬只。”郭璽介紹。
前人栽樹,后人受益。如今的八步沙林場,早已從寸草不生的荒漠,成為當地群眾增收致富的“聚寶盆”。近年來,郭璽在互聯網上開設了短視頻賬號,積極宣傳八步沙治沙造林的故事,以實際行動弘揚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奮斗精神。與此同時,他嘗試開展直播帶貨等電商項目,為八步沙林場土雞以及移民區周邊生產的農副產品打開銷路,努力實現“治沙致富雙贏”的奮斗目標。
記者手記:讓綠色長城堅不可摧
一道風沙口,三代治沙人。40余年前,面對風沙侵蝕家園,沙逼人退的嚴峻形勢,八步沙“六老漢”艱苦奮斗,吃炒面、喝冷水,睡地窩鋪,住土坯房,長年累月頂風冒雪、壓沙植樹,用辛勤和汗水筑成防風固沙綠色屏障。
第二、第三代治沙人堅守“困難面前不低頭,敢把沙漠變綠洲”的信念,接力傳承父輩的治沙精神和實踐,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相結合,以實際行動詮釋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為構筑西部生態安全屏障作出了積極貢獻。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如今,隨著第二代治沙人逐漸老去,以郭璽為代表的第三代治沙人從父輩手中接棒,一代接著一代奮斗,一年接著一年拼搏,相信他們一定能繼續發揚“六老漢”的當代愚公精神,再接再厲,再立新功,久久為功,讓綠色的長城堅不可摧。
責任編輯:hnmd004
- 【聚看點】人民日報點贊八步沙林場第三代治2022-08-26
- 環球訊息:王曉暉會見國機集團董事長張曉侖2022-08-26
- 世界快播:新增13條地鐵!深圳軌道交通五期2022-08-26
- 每日聚焦:第十一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山西賽2022-08-26
- 環球看熱訊:口子窖上半年凈利微增7.6%至7.2022-08-26
- 全球微動態丨山西:到2025年10大重點產業鏈2022-08-26
- 世界今日報丨山丹:公司化運作壯大村集體經2022-08-26
- 環球最資訊丨嘉峪關市12棵古樹名木有了“身2022-08-26
- 全球新動態:科普知識|預防頸椎病、腰背痛2022-08-26
- 【全球聚看點】騰訊給二創開了扇窗,但又沒2022-08-26
- 天天要聞:百色八角低產林改造技術示范推廣2022-08-26
- 【快播報】高新區經濟發展局積極開展待審批2022-08-26
- 全球速讀:「高新區動態」2022年阿拉善高新2022-08-26
- 熱文:青海省級以上園區將在“十四五”期間2022-08-26
- 【天天報資訊】工行綿陽華豐支行加強ATM巡2022-08-26
- 全球觀天下!工行綿陽江油支行深入當地村鎮2022-08-26
- 天天短訊!工行綿陽江油支行:“最靚網點”2022-08-26
- 今日要聞!工行綿陽江油支行營業室“三強化2022-08-26
- 每日熱訊!工行綿陽三臺支行開展防汛及防火2022-08-26
- 萬豪旅享家推出“萬味奇遇”餐飲主題活動2022-08-26
- 每日熱門:1098張影券無法正常使用原是影業2022-08-26
- 快資訊:山東省人民檢察院依法對王可杰決定2022-08-26
- 每日時訊!山西檢察機關依法對樊洪平決定逮2022-08-26
- 全球熱點!四人冒充“跑分”工具人贓款到賬2022-08-26
- 觀焦點:中國銀行聰明購是什么業務?聰明購2022-08-26
- 每日播報!建行信用卡查詢電話是多少?建設2022-08-26
- 速訊:銀行卡密碼忘了要怎么辦?銀行卡密碼2022-08-26
- 【全球新視野】中國銀聯推出“積分通” 中2022-08-26
- 【世界報資訊】平安銀行一賬通是什么?平安2022-08-26
- 環球新資訊:建設銀行卡怎么修改密碼?建設2022-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