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億“禿頭患者”,撐起大麥植發IPO
從一名醫生到準上市公司董事長,李興東把小小的脫發生意做大,用了整整18年。
2004年,李興東開始進入植發行業,2009年創立科發源,也就是現在的大麥植發。兼具醫療剛性需求與醫美消費升級屬性,李興東所處的植發行業正處在爆發前夜。
國家衛健委的數據顯示,我國當前有2.5億人有脫發的困擾,也就是說,平均每6人當中就有1人飽受脫發困擾。
(資料圖片)
席卷年輕人的脫發焦慮,正帶動植發市場迅速增長,也將植發機構紛紛送上IPO。
據港交所文件,2022年12月30日,大麥植發再次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書,中信建投國際為獨家保薦人。
與今年6月首次遞交的招股書相比,大麥植發補充了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個月的相關數據。若本次大麥植發成功IPO,將成為繼雍禾醫療之后的“植發第二股”。
年營收10億,營銷占比高
大麥植發提供集問診及診斷、微針植發、固發及養發為一體的全周期毛發診療服務,在全面的問診及診斷的基礎上,為脫發患者提供定制的治療方案。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按收入計,大麥植發是中國一線城市最大的提供毛發診療服務的醫療集團,2021年的市場份額為5.2%。
在更新后的招股書中 ,大麥植發披露了今年上半年最新財務數據,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個月,大麥植發的總收入分別為7.47億元、7.64億元、10.21億元及人民幣4.69億元。
公司的總收入的大部分來自植發服務,分別占各期間總收入的95.7%、93.1%、79.0%及76.6%。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一家頭部的植發品牌,大麥植發手術植發在業務中的占比不斷降低,非手術業務卻逐漸實現了增長。
2019年、2020年、2021年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個月,公司非手術服務的收入分別為3190千元、5270千萬、2.14億元及1.09億元,占各期間總收入的比例不斷增長,分別為4.3%、6.9%、21.0%及23.4%。
大麥植發的大部分非手術服務收入來自養固服務,包括固發服務,如藥物治療、低能量激光治療、LED光波治療及物理治療,以及養發服務,如頭皮健康管理及術后毛發滋養服務。
2019-2021年,大麥植發的付費患者就植發服務的平均交易額分別約為30000元、25800元及24700元。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個月,付費患者植發服務的平均交易額約為人民幣23100元。
不過,雖然營收數據以及客單價亮眼,但大麥植發報告期凈利率并不高,增收卻并未增利。2019年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個月,公司凈利潤分別為-1501.4萬、6955.8萬、6611.6萬以及1170千萬元。
大麥植發錢都去哪里了?根據招股書,報告期內大麥植發的營銷開支分別為5億元、3.99億元、5.21億元以及2.12億元,三年多合計16.3億元,占營收的比例分別為67%、52%、50%以及45%,近一半的收入用于營銷。
植發行業充斥著開拓新客的壓力和焦慮,面臨著“重營銷”的質疑。
來源:大麥植發招股書
截至2021年7月31日止七個月及截至2022年7月31日止七個月,大麥植發的研發開支維持相對穩定,分別為人民幣280萬元及人民幣290萬元。截至2022年7月31日,大麥植發擁有17家成熟期醫療機構、14家發展期醫療機構以及2家新建的醫療機構。
植發“藍海”,廝殺激烈
年輕人的“容貌焦慮”造就了植發市場的繁榮,植發行業正在變得更具想象力。
根據灼識咨詢報告,中國毛發診療服務行業的市場規模由2016年的83億元增至2021年的238億元,復合年增長率為23.5%,并預期至2026年進一步達到712億元,自2021年起復合年增長率為24.5%。
億歐網的研究報告顯示,目前國內植發賽道上的玩家大致分為四大類。第一種是像雍禾、新生這樣的民營連鎖機構,占比為35%;其次是區域性的非連鎖專科機構,占比為30%;綜合類的醫美機構植發科室大約占比25%的市場份額;最后才是公立醫院的植發科,占比僅為10%。
這其中,地方性的非連鎖專科機構服務質量參差不齊,綜合醫美機構的植發科給患者的印象不夠專業,公立醫院的植發科雖然有安全保障,但由于缺乏營銷,選擇的患者也相對較少。
也正因如此,像雍禾、大麥這樣的民營連鎖機構,成為了患者以及資本的最優選擇。
2017年,CPE源峰出資3億元戰略投資雍禾醫療,這也是投資機構首次涉足大陸植發領域;2018年1月,碧蓮盛獲華蓋資本5億元戰略投資。
2021年年底,雍禾醫療搶先登陸港股,成為“植發第一股”。在民營植發連鎖機構中,雍禾的市場占有率為第一,大麥植發、碧蓮盛、新生植發等民營植發連鎖機構緊隨其后,整個市場呈現出四強爭霸的格局。
在植發醫療機構的數量上,大麥植發目前擁有33家植發醫療機構,擁有180名注冊醫生及690名其他醫療專業人員。
雍禾醫療2022年業績中報顯示,預計在2022年底,其在全國的植發醫療機構的數量可接近70家。目前公司醫生人數達到291人,已構建1198人的醫師團隊。
碧蓮盛在全國開設了40余家直營機構,擁有100余位實戰派醫生,800余位專業醫護團隊;新生植發則以60院的規模,躋身于行業“四大巨頭”。
從植發機構的數量上來看,大麥植發的優勢并不明顯。
從營收數據來看,雍禾醫療在2021年的收入為21.7億元,毛利率為72.9%。歸母凈利潤為1.18億元;同期,大麥植發的收入10.21億元,毛利率為79.8%,歸母凈利潤0.66億元。
在招股書中,大麥植發也提到,公司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環境:部分競爭對手或會有較長的經營歷史、較高的品牌知名度、較佳的供應商關系、較大的客戶群或較佳的財務、技術或營銷資源,且或會能夠更準確預測往后市場走勢或更能回應新技術或不斷變化的顧客需求。
如果大麥植發的任何主要競爭對手通過降價或引入額外服務、治療技術、藥物或產品以獲得或維持市場份額,公司或須將服務降價或引入新服務項目以維持競爭力,會對盈利能力構成負面影響。
當下,植發的醫療技術門檻并不高,市場競爭可謂相當激烈,行業本身還有很多入局空間。大麥植發想要順利“禿”出重圍,還要在技術和服務上繼續下功夫了。
關鍵詞: 醫療機構
責任編輯:hnmd004
- 2.5億“禿頭患者”,撐起大麥植發IPO2023-01-04
- 天天精選!市場日報丨砍單利空來襲,「果鏈2023-01-04
- 比亞迪帶頭,電動車開年價格猛漲2023-01-04
- 環球觀熱點:銀保監會擬首次設立“保險+養2023-01-04
- 融創160億元境內債達成整體展期,加權平均2023-01-04
- 世界資訊:國家郵政局:督促企業全力做好春2023-01-04
- 全球熱資訊!平安人壽2022年賠付總金額達392023-01-04
- 【天天速看料】廣西出臺《南寧國際航空貨運2023-01-04
- 每日熱訊!從280萬輛降至160萬輛!長城汽車2023-01-04
- 在家做手工賺錢不用交押金的工作有哪些?最2023-01-04
- 清明節銀行放假么?2022年清明節放假安排2023-01-04
- 年滿60歲農村老人有四筆錢可以領 農村60以2023-01-04
- 男朋友承包了我一年的包 老外看中國男朋友2023-01-04
- 欠銀行3.74元 大學生被曝光家庭地址 有效2023-01-04
- 觀天下!茅箭區林業管護中心多措并舉加強黨2023-01-04
- 全球實時:新華全媒+|指尖上綻放的幸福圖2023-01-04
- 環球觀察:因個人原因藍特光學核心技術人員2023-01-04
- 6.8級地震嚴重嗎?6.8級地震威力有多大?2023-01-04
- 鏈家背后的靠山是誰?貝殼十大股東名單2023-01-04
- 鏈家地產老板娘是誰?鏈家地產董事長是誰?2023-01-04
- 北京科興疫苗為啥比國藥便宜?北京科興和北2023-01-04
- 榆林:落實減稅降費 助企紓困解難2023-01-04
- 天天簡訊:外交部:中國一直以負責任的態度2023-01-04
- 天天速訊:廣州港:12月預計完成集裝箱吞吐2023-01-04
- 當前速讀:回望2022|佳縣公安交管工作這不2023-01-04
- 日本將對自中國入境旅客采取新的防疫措施,2023-01-04
- 當前頭條:陜西延安:羊肚菌“種出” 致富2023-01-04
- 天邦食品:12月商品豬銷售收入8.9億元2023-01-04
- 全球短訊!延安:黃陵礦業一號煤礦智能化開2023-01-04
- 世界熱頭條丨優酷回應賬號登錄問題:VIP會2023-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