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時看!全球化是逆轉氣候變化的唯一途徑
人類已經開始品嘗氣候變化帶來的苦果,如果不能盡快逆轉氣候變化,洪水滔天的前途不堪設想。2015年巴黎協定設定的控制升溫1.5度的目標已經與我們漸行漸遠,現在,為了保住2度目標,世界需要步子更快規模更廣的能源轉型,而全球化是實現這個目標的唯一途徑。
逆轉氣候變化,技術并不復雜,及時在全球基本實現能源轉型即可,即從化石能源為主轉向綠色可再生能源為主。這一轉型既是新體系的建立,也是舊體系的衰亡,過程中少不了狂風暴雨,這個一破一立的過程,只有在繼續推進全球化的前提下才能順利進行。
全球化才能讓化石能源平穩落幕
從京都議定書結束到2015年巴黎氣候峰會達成新協議,各國先后出臺了向低碳能源轉型的初步計劃和方案。煤炭,首先成為減排的對象。
(資料圖)
從2015年到2019年,美國前四大煤炭公司先后宣布申請破產保護,2015年是阿爾法Alpha Natural, 2016年是博地Peabody和阿奇煤炭Arch Coal, 2019年是 Cloud Peak Energy。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煤炭占27%,折合53億噸標煤,其中美國消費3.5噸,歐洲消費3.3億噸,中國消費28.7億噸標煤,印度消費6.7億噸標煤。中國和印度總和占2/3,煤炭在歐美發達國家一次能源結構中占比已經不足15%,但仍是發展中國家的主力能源。
煤炭是溫室氣體排放最多的化石能源,理應被盡早淘汰。發達國家有財政和技術實力實現去煤炭化,但不愿傾力幫助發展中國家去煤,這是沒有盡到自己的責任,是對發展中國家的不公平。
對石油的限制直到最近才開始,標志就是多國出臺禁止燃油車時間表。中國海南省也已經宣布將在2030年禁止燃油車。石油的真正興起始于1920年代福特公司用流水線生產能夠進入尋常百姓家的汽車,美國從此變成了車輪上的民族,引領和改變了人類的生活方式。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石油占31%,共42億噸,其中美國消費8億噸,歐洲消費6.3億噸,中國消費7億噸,印度消費2億噸。全球進入石油時代已經一百年了,目前消費分布相對比較均衡。但要想逆轉氣候變化,石油時代遲早也要落幕。
化石能源肯定不會迅速退場, 天然氣甚至還有超過10年的燦爛時光。天然氣目前探明儲量可供開采48年(儲采比48),就算不再大規模勘探新儲量(其實不可能),也完全可以平穩支撐10年到20年的能源轉型過渡期,其間還可以實現價格穩中有降。2021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天然氣占比24.5%,約為4萬億立方米,其中美國消費8267億方,歐洲5710億方,俄羅斯4750億方,中國3787億方,伊朗2410億方,沙特1170億方,日本1036億方,印度622億方。
天然氣作為最清潔的化石能源,目前主要被產氣國和發達國家消費了。接下來,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棄煤改氣,而全球天然氣市場的結構性變化有助于這一目標。
歐盟最近出臺的能源再造計劃(RePower EU)打算大幅消減天然氣消費,到2030年把天然氣消費從今年的4120億立方米(歐盟27國)消減40%,降到1600-1700億方。目前國際天然氣市場產銷基本平衡,4萬億方左右,歐盟減少的量正好可以被發展中大國去煤化的需求消化。如果再加上新增儲量,價格穩中有降是完全可能的。
這樣的天然氣市場再平衡,對逆轉氣候變化有重大積極影響。但若沒有一個全球化的環境,這樣的供需再平衡很難順利實現。
提速綠色能源需要全球化繼續深入
逆轉氣候變化的主力軍是綠色能源。太陽能光伏技術從最初的多晶硅單晶硅電池片,發展到第二代的單晶硅P型PERC電池,到今天的N型異質結電池,太陽熱技術從實驗室走到了示范項目,制氫的堿性電解槽規模從小到大,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和固體氧化物燃料電池技術從實驗室走到了實操階段,液氫的處理技術從火箭發動機走到了普通儲氫裝置,這些尖端技術一直需要規模化和商業化,它們的理想落腳點是中國這樣的發展中大國。
換句話說,歐美的技術和發展中國家的項目有巨大合作空間。筆者一直致力于這樣的跨國合作,它曾經是主要經濟體間的主要合作議題,也曾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遺憾的是,從2016年開始,由于逆全球化的民粹運動在多國抬頭,全球能源技術的合作遭遇了重大障礙。筆者認為,地球之所以現在走在不可持續的發展之路上,這是核心原因。
面對越來越可怕的氣候災難,人類沒有理由拒絕全球化。我們還是以歐盟能源再造計劃為例。到2030年之前,在歐盟增加1500萬噸綠氫(自產500萬噸,進口1000萬噸),新增1236 GW的可再生電力。這都首先需要光伏板或者風機,需要電解槽裝置。世界上哪個地方能在8年內滿足這個需求,同時又能保證價格有經濟性呢?只有中國有這個能力。中歐在綠色能源領域有巨大合作潛力。中歐雙方亟須排除政治障礙,讓2020年底達成的《中歐全面投資協定》發揮作用,而不是讓其成為政治角力的籌碼。
中美之間也是一樣,應該排除萬難,讓清潔能源的合作更上一層樓。
歐盟和非洲之間也一樣,撒哈拉沙漠是最理想的太陽能基地。有了綠電,既可以制氫,用已有的天然氣管道輸送到歐洲,也可以架設高壓輸電網,跨海跨州輸電,形成全球能源互聯網。澳大利亞和中東也是一樣,今天能出口天然氣,明天可以出口綠氫。但這樣的綠色能源合作,前提是達成更深度的全球化。
競爭是全球化的應有之義
能源轉型非一日之功,綠色技術之間的競爭也是必然的。
首先在技術研發的階段,資本之間有競爭,不同的技術之間也有競爭。美國的風險投資一直對投資中國的創業家非常有興趣,美國的新技術同樣也不排斥中國的資本。這樣互相投資的最大魅力就是,技術能在最能干的企業家手中盡快得到檢驗,化為生產力;進而找到廣袤的市場,成為改變社會促進經濟發展的動力。
這中間的每一步都是激烈的競爭,許多資本投資失敗了,許多技術被淘汰了,許多企業破產了。盡管個體是痛苦的,但是總體的技術和經濟都在向前發展,世界是受益的。逆轉氣候變化的成功取決于無數這樣的案例,無論他們本身是競爭的贏家還是輸家。
這樣的競爭,沒有全球化是難以想象的。這其實還是亞當斯密所說的比較優勢原理,那些幻想重新脫鉤隔離市場,完全靠自己的知識技術和市場重新奪回制高點,是不懂經濟學的,是會給世界帶來災難的。
這樣的競爭,在全球化市場中和像在中國這樣的國內大市場中都是一樣的。中國現在強調國內統一大市場也是為了更好的鼓勵競爭。雙碳目標的確立,成為激發各地政府各個行業追求綠色發展的巨大動力。行業之間有競爭,都要低碳綠色;地區之間有競爭,都要先達標。中國自己的綠色技術雖有優勢,但還遠遠不能滿足龐大且多樣的國內市場需求。歐洲美國日本的大量新技術在中國能立刻找到市場。我一直認為,應對逆全球化的民粹勢力,最好的辦法就是更加深入地擁抱全球化。
發展中國家需要能源全球化
自從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以來,政府再次在經濟中扮演了重大角色,背后的指導方針就是凱恩斯經濟思想。凱恩斯認為,經濟發展缺乏動力的時候政府要適時介入,引導潛在消費傾向,創造有效需求,以維持經濟增長。
從這個觀點來看全球能源轉型,真是太清楚不過了。減排的緊急需求在哪里,重大需求在哪里?在主要經濟體。主要經濟體當中又以發展中國家為最緊急和最重大。美國歐洲的很多企業不光有技術,而且手握大把現金。而發展中國家包括中國,印度等金磚國家的減排需求就是最好最大的市場。發達國家的政府需要摒棄政治偏見,為有能力有意愿的企業到發展中國家開展業務掃清障礙,如此全球能源轉型的動力就會源源不斷。
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有進展,不光是排放會降低,環境也會得到明顯改善。環境優美了,隨之而來的其他新型服務業也會雨后春筍。而發達國家的技術企業和資本有了越來越多的生意和利潤,它們自然會通過稅收,就業反哺到母國的發展。
反對全球化的人說沒看到這些好處,那是因為能源技術的全球化應用推廣還沒有大規模開展。狹隘的民粹主義者總是夸大全球化帶來的不平衡,而低估全球化的益處,但氣候變化是沒有國界,不可能豎起籬笆就能獨善其身。如果發展中經濟體無法實現能源轉型,氣候變化的災難就不會逆轉。
國際碳價是全球化的新標志
逆轉氣候變化,政府可以起到重大引導作用,但是最終仍然必須靠市場的力量。讓能源轉型變成一個全球化市場,媒介就是透明的全球碳價。為了控制排放,排放量就必須有個總額和配額,這個配額就得有個價格。歐盟在這個方面又一次走在全球前列,歐盟的碳交易價格具有全球代表性,值得祝賀。中國的碳交易市場也在加速發展中。
但是,目前的碳市場還局限在一國之內,或一個區域市場(如歐盟)之內,為了讓能源轉型有個全球化的市場,主要的碳市場就必須融通,從而催生國際碳價。實現這個目標,技術方案不難,難的是政治意愿。然而,如果沒有全球化的碳市場,能源的綠色轉型就將繼續步履蹣跚,逆轉氣候變化的前景就將繼續暗淡下去。
2015年巴黎氣候大會獲得了成功,但是這個成功很有限,大家僅僅達成了一個共同的意愿,隨后還出現了反復。2021年格拉斯哥峰會也是基本成功的,但是最重要的問題仍然沒有找到答案。剛剛在埃及沙姆沙伊赫閉幕的2022年氣候峰會取得了一項具體成果,就是發達國家同意設立補償基金,用于幫助受氣候損害最嚴重的發展中國家。我希望以后的每次會議都能繼續解決問題,一步步把意愿變成行動。
能源市場本來就是全球化的標志
無論是過去鼎盛的煤炭市場,原油市場,成品油市場還是今天的液化天然氣市場,都是全球化的典型代表。與之配套的海運業,造船業,煉油業、發電設備制造業等,也都是全球化競爭的代表產業。這樣的全球貿易,最高效率的配置了資源;這樣的競爭,最大程度的促進了技術的發展。我們就生活在這個被彭慕蘭(Kenneth Pomerenze)和托皮克(Steven Topik)稱作“貿易打造的世界”之中。
在這樣的世界中,追求能源來源的多樣化和供應鏈的安全,追求出口市場的多元化和穩定都是尊重經濟規律的表現。反之,用能源做政治武器,是對經濟規律的無知,一味追求絕對的能源獨立,同樣是對經濟規律的漠視。
很多人一直擔心全球化會導致資源匱乏,過去擔心煤炭,后來擔心石油,擔心天然氣,擔心鐵礦石,現在又擔心稀土,擔心鋰礦資源。這真是杞人憂天!盡管經濟學有李嘉圖的稀缺性原則,但是稀缺的東西是變化的。能源需求特別是平均個人能源消耗,在人均GDP 達到1.5萬美元左右的時候,增速會明顯下降,超過2.5萬美元時,數量會開始下降,并不會持續增長。何況現在的太陽能技術非常成熟,光芒萬丈的太陽是地球的最終能源提供者,太陽能是取之不竭的。
過去的能源市場全球化促進了火車時代、汽車時代、航空時代的發展,把人類的生活水平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今天的能源市場全球化,是要確保整個地球都能實現能源轉型,逐步淘汰化石能源,走向可再生能源時代,讓明天的生活更美好。
歷史非常清楚,全球能源市場特別是能源投資貿易能夠健康發展的時候,全球經濟就能持續發展;如果能源貿易受阻,經濟增長就會緩慢和停滯。1973年阿拉伯世界為懲罰美國在贖罪日戰爭中偏袒以色列而對西方世界發動了石油禁運,史稱第一次石油危機,結果只能用多敗俱傷來形容,世界經濟從此陷入了長達十年的滯漲。
現在,全球經濟面臨嚴重的衰退風險,此時著手打造一個全球化的能源轉型市場恰是事半功倍之舉,既能為全球經濟增長提供強勁新動能,又能為逆轉全球氣候災難提供市場化的解決之道。
(作者為資深能源從業者,在多家跨國能源化工企業擔任高管;編輯:馬克)
責任編輯:hnmd004
- 即時看!全球化是逆轉氣候變化的唯一途徑2022-11-25
- 環球簡訊:貨拉拉后院起火,誰該為“全國停2022-11-25
- 今日觀點!中國平安旗下銀行、基金正式上線2022-11-25
- 每日消息!上海銀行成功落地首個數字人民幣2022-11-25
- 【聚看點】下周一正式開售,超30家公募旗下2022-11-25
- 世界關注:“第二支箭”增信民營房企發債推2022-11-25
- 【世界新要聞】證監會:擬將內部知情人員舉2022-11-25
- 每日熱聞!工行安徽省分行正式上線 個人養2022-11-25
- 每日快訊!重磅!工商銀行首批上線個人養老2022-11-25
- 今頭條!煙臺圖書館流動服務車招募社區服務2022-11-25
- 天天播報:雷霆出擊彰正義,秉公執法暖人心2022-11-25
- 世界觀點:市城管綜合執法支隊:積極踐行“2022-11-25
- 多家權威外媒報道火必品牌升級:凝聚行業信2022-11-25
- 環球快資訊丨前黑龍江首富夢碎,“東北藥王2022-11-25
- 新能源車漲價、降價聲中,你是否聽到BBA的2022-11-25
- 環球焦點!迪士尼連夜換帥,傳奇 CEO 退2022-11-25
- 世界熱議:南京六合出臺4項樓市新政,符合條2022-11-25
- 當前看點!中國石化:回購約7904萬港元H股和2022-11-25
- 每日熱文:中國稀土集團首次職工代表大會通2022-11-25
- 上交所發布關于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等2022-11-25
- 央行:10月份地方政府債券發行6687.3億元2022-11-25
- 光伏10月數據:硅料供需價格拐點已現2022-11-25
- 前沿熱點:光伏利用率98.3%!2022年10月全2022-11-25
- 全球快播:別焦慮了,這才是中國各行業平均2022-11-25
- “孤勇者”C羅迎來進球里程碑,“制冷者”2022-11-25
- 超全復盤!回看萬堂書院「開課了,雙11」,2022-11-25
- 華亭:技能提升有補貼就業“飯碗”端得牢2022-11-25
- 世界播報:區建管工作黨委、區建管委充分發2022-11-25
- 吳亦凡案時間線 吳亦凡一審被判13年普天同2022-11-25
- 行業大咖齊聚“鼓浪聽濤” 共尋電商生意增2022-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