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關注:如何快速在一周內摸透1+N個你不了解的行業?
戰略咨詢比較重要的工作內容之一就是做研究,行業研究、市場研究、消費者研究、趨勢研究、現象研究等;在上一篇文章(一文講透:企業為什么需要戰略咨詢)中我們闡述了戰略咨詢于企業在發展中的重要性,今天我們來講下如何在一段時間內研究多個行業。
行業有很多,每個行業又有垂直的產業鏈,產業鏈的每一環又是一個行業,比如:化妝品行業,我們看其上下游產業,上游有原料、生產、加工、制作,下游有批發、零售、加盟等,其中原料是一個獨立的行業,生產也是獨立的行業,加工與制作、批發與零售等同樣是獨立行業,當然,不乏有些企業是覆蓋到產業上下游的,通常為比較大規模企業;反回來看,行業是橫向的,產業是縱向的,每個行業都有自己垂直的產業鏈,所以,想要了解清楚一個行業,上下游產業是繞不過去的,即使你了解電動牙刷的企業有哪些,但如果不了解電動牙刷的上游生產商、原料供應商、下游銷售渠道等你將無法進入這個行業。
(資料圖)
如果你只是了解行業、產業卻又不了解國家大規劃,不了解經濟增長驅動因素,也是不行的,很多創業者甚至一些過億規模的企業老板都沒有意識到這些問題,視野最前瞻的不止是世界領先的研究公司、專家學者,還有各國政府,我們國家政府部門的同樣如此,一個企業發展的決定因素除自身產品之外,還有大的宏觀因素,就如眼下疫情不穩,俄烏沖突、美國制造的經濟貿易摩擦等,這些宏觀因素只有各國政府最清楚,它們會給世界經濟、國內經濟帶來怎樣的影響。所以我們國家出臺的「十四五規劃」就是為了指導國內各類型企業如何更好的發展,當然,這個規劃是在充分了解國內經濟環境與情況下做出的指導方針。
那么,經濟增長的動力究竟是什么,首先務必要區分兩個概念:經濟增長與經濟波動。
經濟增長,一般指的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生產能力和產出水平的持續提高。這是一個中長期概念,從生產供給角度來講的。
經濟波動,是指GDP增長率圍繞長期增長趨勢的變化。這是短期的視角,從需求角度來講的,因為短期內供給是固定的,生產多少跟需求就有關系。
做了區分以后,會發現,影響長期經濟增長和影響短期經濟波動的因素很不一樣的,分析的理論模型也不一樣。
影響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從供給端出發,一般用索洛模型分析,分別是:投資、教育和技術進步。
影響經濟波動的“三個因素”從需求端出發,一般用凱恩斯理論分析,分別是:消費、投資和出口。
經濟增長是個“生產-供給”問題,而不是需求問題。大到整個國家經濟,小到一家企業,長期發展在于供給,而不是需求。
一個好的公司是能夠創造需求的公司。長期來看,任何一個企業,不管身處哪個行業,如果產品質量比別人更好,效率比別人更高,成本比別人更低,自然不用擔心需求。
國家的增長最終取決于所有企業的增長,因此國家的增長和企業增長的邏輯一定是一致的,長期看供給,短期看需求。
也就是說,如果企業盲目去選擇新的行業進入,與國家大規劃相悖,那么企業增長乏力勢必也會影響到國家的增長,所以企業研究是否選擇進入哪個新的行業或者在原有行業上如何持續創新就變得尤為重要,這不僅是企業自身發展的問題,已是國家能否有更好增長的影響因素之一。
那么,企業想要通過進入新行業獲得增長,就必須要對行業非常熟悉,我們認為至少要做到與現在從事的行業這么清楚明了,如果現在已經從事護膚行業10年,那在研究一個之前沒有研究過的行業后,至少在理論上要與現在從事的行業有同樣的認知。
研究方法不是固定的,新行業層出不窮,共享汽車、電動汽車、充電樁、可持續材料等都是在之前沒有的,面對新行業,企業在研究時也不應拿原有的研究方法做研究,可靈活多變,在原有基礎上做新的延伸最佳。
我們拿充電樁來舉例,不要一上來就市場規模、目標用戶、頭部企業、競爭狀態等傳統思路;而是要帶著問題做研究,帶著企業原有資源與優勢、能力去做研究,去做匹配、對比新行業是否適合企業未來規劃;領導層也不要輕易就在會議桌上拍板確定幾個行業方向,應放手將心中意向的行業先做初步的了解后,形成優勢報告,再定奪是否再次篩選。傳統的研究方式就是領導拍板戰略部門就去深入研究這個行業,時間也花了,金錢也花了,最后發現并不適合,效率低下。
我們的建議是做三輪篩選:
■初步了解,匹配資源與能力;先帶著自身資源與能力去研究,看下是否匹配(1天時間)
■再次了解,在自身能力與資源匹配情況下,查驗其他部分是否能夠承擔(1天時間)
■最終定奪,確定3個行業,做全面深入研究,做對比分析,為進入做準備(3天時間)
舉例,企業原本是做食品行業,現原有業務增長緩慢,經董事會開會討論,決定兵分三路:
找尋新行業進入,開疆拓土;
持續創新,延伸第二曲線;
投資收購成熟企業,擴大業務版圖。
在這樣的背景下,研究新行業、新企業成為必選題,不論是找尋新的創新方向還是新行業,收購成熟企業都需要做深入研究。
拿找尋新行業進入來說,大家在會上可以列舉出來很多,并認為: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與生物技術、新材料、氫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職業教育、教育改革、養老、嬰幼兒照護、文化旅游(文藝創作、融合發展)、數字經濟(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醫藥衛生(家庭醫生、社會辦醫等)等領域是未來國家重點扶持領域,一定不會錯。
但這么多領域,企業該如何抉擇?
正如前文所述:初步了解、再次了解、最終定奪;分三個級別做篩選,為匹配指標打分,得分高的行業進入下一輪篩選,小步快跑,快速篩選匹配度最高的行業。
在做研究之前,偉大航路咨詢的建議是先做研究方法的建設,不要急于以“老套路”做調研,
如以5C的方式:自身資源、能力、未來發展、影響因素、成熟度,為考核匹配標準的指標;
1?自身資源包括:工廠、研發、資產、對外關系、品牌形象、知識產權、技術、信息、文化、市場、土地、其他等;
2?能力則包括:研發、渠道、融資、管理、組織等
3?未來發展包括:趨勢、假設、模型、推演、目標、需求、風險等
4?影響因素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法律、環境、產業鏈等
5?成熟度包括:技術、市場、客戶、環境、應用、模式、滲透、布局、產業鏈等
對于匹配的行業,主要針對7S:頭部企業、驅動因素、發展趨勢、行業競爭、商業模式、影響因素與成熟度打分。
每個環節5分,依據匹配度打分,如渠道,原有企業在全國有幾百家商超渠道,在新研究的行業中,能夠利用上原有渠道的只有5個行業,那這5個行業分數顯然就會比其他不需要商超渠道的行業得分高,則前者進入下一級別篩選。
為什么要選擇匹配度高的行業?
其實這個也不一定,并不是匹配度高就一定會成功,也不是匹配度低就不一定會成功。所謂的篩選標準建立,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對企業內部與外部資源、能力的一個梳理與總結,可能本是食品企業,是給人類做食物的,如果跨行業,是不是可以考慮給寵物做食品?相較于改行做新能源,是否會更合適呢?
企業不能一直去追熱門行業,今天流行新能源,明天流行共享經濟,后天流行奶茶文化,新行業一直涌現,作為企業的一把手/戰略部門,一定要守住“家底”,不要被新經濟新現象所迷惑,企業轉型或進入新行業發展考慮最最重要的還是要【合適】,市場中合適的案例有很多,海底撈做自熱火鍋,蘋果做IPAD、農夫山泉做氣泡水,不太成功的案例也有很多,東阿阿膠做化妝品,兩面針做醫藥、三九集團做啤酒,海爾做藥業等;
有的朋友可能會說,海底撈做自熱食品,跨度并不大啊,本身就是做食品的,整合下供應鏈就行了,是的,這種延伸是比較容易的,跨度太大的并不建議,但自熱食品也的確為一個新的行業,你可以想象下,如果你是海底撈的話事人,如果在疫情之下,線下店收益不好,這時相關負責人建議做自熱火鍋,你會考慮接受嗎?要知道,在這之前,海底撈雖然也有線上渠道,但主要以銷售火鍋底料為主,并沒有自熱食品,另一個事實是,自熱食品在1897 年俄國工程師 Fedorov 首先發明了自熱食品,并于 1900 年左右實現了商業化。
1909 年,美國探險家 Hiram Bingham 依靠英國Grace Brothers公司生產的自熱罐裝牛肉湯完成了秘魯探險。1910 年,美國飛行家 Alan R. Hawley以自熱罐頭為食物,贏得了長達 46 h 熱氣球大賽的勝利。二戰期間(1941—1945 年),亨氏公司生產的自熱食品在美國、英國、加拿大作為軍用食品,戰后逐漸走向民用市場。
中國的自熱食品也是早就存在,在90年代末,我們在火車站就經常見到那種自熱米飯與炒菜的組合套餐,甚至現在一些老的火車站也有。
2018年,淘寶發布的《懶人消費數據》顯示,自熱食品方便、快捷的屬性為懶人經濟帶來巨大的發展空間。
海底撈在2017年就已經推出過第一款自熱火鍋,當年銷量4.4億,后來又推出自熱米飯,疫情之下大舉進軍自熱食品行業,現在我們在抖音也經常看到博主對其的推廣。
所以,海底撈進入自熱食品行業并不是偶然,也不是疫情“逼的”,而是早有布局,并取得不錯的成績,在營收中占比較高,一度成為第二曲線;這是個“比較成功”的延伸案例。
進入新行業的重要成功因素之一就是高匹配度,然后是做這件事的方法,方法得當,才會有好的結果。
比如新興行業中的奶酪行業頭部品牌:妙可藍多,其早在2007年就接觸到了奶酪,但在2015年才開始布局奶酪產品,由于市場成熟度不足,并沒有急于進入C 端,主要是用于to B 銷售;
直到兩年后才研發消費者產品,但并不是成年人,而是針對兒童研發了產品,這就是由于教育兒童比教育成年人要容易很多。
所以,做事的方法,也就是所謂的策略比較重要,如果妙可藍多一開始就研發成年人產品,就面向c端,恐怕如今的頭部品牌位置就不保了。
所以,成功重要因素≈高匹配度x做事的策略
下面舉例具體說明:
某食品企業計劃在2023年開拓新業務,需要對新興行業做一個全面的梳理與了解,嘗試找出適合自己的新業務,并計劃一周內篩選出適合企業自身發展的新行業;在一周后的戰略會議上與高層領導匯報。
戰略部門首先建立企業自身5C模型,再建立7S研究框架。
比如:企業本是食品行業,從5C角度來梳理,
企業自身資源:是否有自己工廠、是否自有研發團隊、自身資產投資比率、企業品牌對外形象延伸新業務是否會受到影響、知識產權是否與新業務相適用、研發技術是否可借鑒、企業品牌是否對消費群體形成一種文化、企業自身是否有可用土地等;
能力則是:是否具備新業務的研發能力(研發能力是否可以與新業務競爭等)、現有渠道總結是否匹配新業務、是否有較強的融資能力為新業務賦能、是否有能力對新業務與老業務同時做好管理(不會新舊業務都下滑)、組織是否足夠支撐新業務開發與投入等;
未來發展則是:本身行業發展趨勢(如食品行業未來發展趨勢是什么)、假設(如果繼續做食品行業,應當如何創新破局?)、建立創新模型(根據假設建立創新發展模型)、推演(推演創新方式在行業內是否可行)、目標(是否可以達到預期的財務目標/市場規模目標?)、需求(目標客戶是否有新的需求還未被滿足?)、風險(食品行業未來5-10年會有怎樣的機遇與變化,企業應當如何應對?)等;
影響因素則是:食品行業在國家大政策下未來5-10年會有怎樣的政策變化、食品行業市場規模/消費者偏好等會有怎樣的變化、未來3年內會流行哪種品類、大眾對食品行業未來的看法是什么、法律方面未來是否會有新的條款進行監督(比如原材料等/或是已有法規是否影響食品企業未來發展)、宏觀環境/微觀環境對食品行業是否有較大影響/如何應對、食品產業鏈是否有重大改變(影響到食品企業的發展)等;
成熟度則是:參考國內外食品行業是否有可以應用的新技術、是否可以考慮引入某種新的食品品類/市場是否已經成熟、目標客戶的口味偏好是否足夠支撐新品類、是否有新的技術或原材料可加入食品(使食品更具備營養/或其他需求)、食品行業是否還有新的商業模式未被采納(市場是否足夠成熟以采用新模式,如訂閱制)、一些下沉市場/新一線城市/海外市場的滲透率是否還可以提高、是否可以考慮布局食品行業相關的行業(如上下游/新品類等)、產業鏈中是否有新的變化(新原材料/技術/產品等);
在梳理完企業自身的5C模型后,接下來就進入第二階段,搭建好7S框架:頭部企業、驅動因素、發展趨勢、行業競爭、商業模式、影響因素與成熟度。
對十幾個行業做初步篩選,共分為3輪;每輪考核指標依次遞進,比如有: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信息、基因與生物技術、新材料、氫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職業教育、教育改革、養老、嬰幼兒照護、文化旅游(文藝創作、融合發展)、數字經濟(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醫藥衛生(家庭醫生、社會辦醫等)等行業,如何做初步篩選呢?
第一輪,先做投入與產出,市場規模與進入難度的匹配;
比如基因與生物技術,投入可能需要幾十億甚至百億,而企業本身的資金不足以支持,并且融資困難,就落選。雖然市場規模足夠大,但進入難度也相較高,需要較強的專業研發團隊,這點與企業自身能力/資源不匹配。
第二輪,做再次篩選,通過第一輪篩選,有新能源、養老、嬰幼兒照護、數字經濟、車聯網等行業進入,這些行業與企業自身能力/資源大致上匹配,雖然是食品企業,但有足夠的資金與融資能力去支持;在第二輪研究中,只需要研究這些行業的頭部企業規模、行業發展、驅動因素、行業競爭、影響因素、成熟度即可,比如新能源行業中目前市場成熟度較低的為動力電池,誰能、風能已經較為成熟,那就研究動力電池的頭部企業,如寧德時代,遠景動力、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孚能科技、比亞迪、蜂巢能源等企業,他們的規模,他們之間的競爭格局、商業模式,國際市場的成熟度、發展趨勢等。
如寧德時代2021年營收1303億,遠景能源2021營收615億、國軒高科2021年營收103億,這三家企業在儲能電池與動力電池方面的占比均不同,增速也不同,從2022年1-9月各家動力電池裝機量來看:寧德時代(96.67%)和國軒高科(98%)低于新能源車銷量增速(112.5%),比亞迪、中創新航、孚能科技、億緯鋰能高于行業增速。
比如有5個行業進入第二輪,每個行業選擇3家頭部企業,總共就需要對15家企業做規模、行業發展、驅動因素、競爭、影響因素與成熟度做研究。在對這些行業的頭部3家企業做完相關研究后,篩選出3個行業進入第三輪。
第三輪,需要做較為深入的研究,要對最后3個匹配度較高的行業做更多的研究,
如養老行業,主要包括7大部分:
1.老年療養,包括:老年康復醫療、保健醫療、養生保健等;
2.老年用品,包括代步車、老年手機、助聽器等;
3.老年服務,包括生活料理、養老保險和心理輔導等;4.養老地產,包括養老公寓和養老社區;5.老年文化,包括老年人教育和精神文化生活等;6.老年出行,包括老年旅游等;
7.老年餐飲。
這7部分中,食品企業看起來似乎與老年餐飲最為匹配,畢竟有成熟的供應鏈,對老年人食材進行調整,即可滿足老年人的食品要求,但老年群體的渠道可能并不匹配,食品企業原有渠道可能是商超、線上電商為主,而老年食品則是養老院、老年社區為主;
當然,也并不是所有都不匹配,對于研發來說,可能會比較匹配,所以在研究時,需要將匹配與不匹配的因素全部以框架形式列舉出來,并做指數級評分,在展示時即可一目了然。
結語
整體來說,在對新興行業研究時,應遵循匹配原則、高效率挖掘有效信息,減少多余的研究時間,不必將行業全盤研究后再去篩選有用信息,這樣即可在做到短時間內甚至一周內對十幾個行業有初步的了解,對3個重點行業有深入的研究。
責任編輯:hnmd004
- 環球關注:如何快速在一周內摸透1+N個你不2022-11-11
- 雙十一,電商戰報去哪了?2022-11-11
- 今日熱搜:大潤發入局會員店2022-11-11
- 【環球熱聞】北交所:認定的指數成份股股票2022-11-11
- 當前報道:蘇州嘗試“二手房直售”模式,“2022-11-11
- 五部門開展第三批智能光伏試點示范活動2022-11-11
- 雙十一認領生豬獲得收益? 牧原股份法務部2022-11-11
- 京東到家、京東小時購11.11戶外鞋服、彩妝2022-11-11
- 亞朵今日登陸納斯達克,成“中國新住宿經濟2022-11-11
- 中青寶:擬購買廣州寶云100%股權,股票復牌2022-11-11
- 馬斯克要求高管放棄股票薪酬的做法極不尋常2022-11-11
- 多地開打免費二價HPV疫苗2022-11-11
- 全球觀熱點:北交所推出融資融券制度2022-11-11
- 小商品城:擬減免小微企業或個體工商戶租金2022-11-11
- 世界簡訊:Tron創始人孫宇晨:Tron可能準備2022-11-11
- 世界今熱點:恒大深圳灣地塊75億元掛牌轉讓2022-11-11
- 環球快訊:煙臺:建立優秀房企“白名單”,2022-11-11
- 每日熱門:摩根大通近兩個月增持了約533萬2022-11-11
- 天綠元素,pH值為12-14的強生物堿性離子液2022-11-11
- 環球看熱訊:紙箱換蛋、氫能運輸…當雙11聚2022-11-11
- 【聚看點】每天10萬首新歌,對音樂行業意味2022-11-11
- 全球要聞:企業微信,雙11的另一個“戰場”2022-11-11
- 世界今日報丨北交所將于11月12日開展新增北2022-11-11
- 天天觀熱點:新城控股:擬向銀行間交易商協2022-11-11
- 觀熱點:明天起內地以外地區赴澳門醫學觀察2022-11-11
- 全球視點!勞務中介:立訊點對點接收歌爾員2022-11-11
- 每日看點!民航局:配合國家對外開放戰略,2022-11-11
- 環球熱推薦:寧波韻升:參股公司中韻礦業以2022-11-11
- 全球速遞!沃爾沃宣布退出內燃機相關研發和2022-11-11
- 【全球獨家】工信部原材料工業司參加第九屆2022-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