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時快訊】給蘋果做代工,是個很難的生意
昨晚( 11 月 8 日 ),為蘋果做 Airpods 代工的知名 “ 果鏈 ”公司歌爾股份發布風險提示性公告稱:
“近日收到境外某大客戶的通知,暫停生產其一款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相關資料圖)
雖然公告稱業務變動預計影響 2022 年度營業收入不超過 33 億元,占公司去年年度營業收入的 4.2%,看起來占比不高,但,你要明白暫停生產發生在當下,而距離 2022 年結束只剩兩個月了,這個數字隱含的影響可能會大很多。
市場不會說謊,近 300 萬手的賣單封停,預示著情況并不樂觀。
關于這次突發風險,市場傳言歌爾股份在 Airpods 產品上連續三年有不良率造假行為被蘋果方面逮了個正著,另一種更詳細的傳言稱歌爾股份是在 “ 把不良品造假為良品出貨。”
知危編輯部通過郵件向歌爾股份方面聯系想了解更多詳情,但截至發稿并未獲得任何回復。
抱著審慎態度,市場傳言不能盡信,但從公司公告中 “智能聲學整機產品 ”、“ 境外某大客戶 ”字眼來看,極大概率是歌爾股份為蘋果代工的訂單出問題了。
那么,這個問題嚴重嗎?
首先,我們說一下歌爾股份的業務構成,主要是三個部分:精密零件組、智能聲學整機、智能硬件。
精密零件組指微型麥克風、微型揚聲器、各類傳感器、精密光學模組等。
智能聲學整機指有線耳機、智能無線耳機、智能音箱等。
智能硬件指 VR/AR 設備、智能手表、智能手環、智能家居等。
三項業務在 2021 年的營收分別為 138.40 億元、302.97 億元、328.09 億元,占總營收比分別為 17.99 %,39.37 %,42.64 % 。
而歌爾 股份最大的客戶,就是蘋果,來自蘋果的銷售額占公司年度銷售總額的 42.49% 。
歌爾股份與蘋果公司的合作,已經長達十余年了,2010 年,歌爾股份就進入了蘋果供應鏈,為蘋果供應聲學組件、有線耳機。
2016 年秋天,蘋果發布了 AirPods 1,在全球引起了一場 TWS ( true wireless stereo,真無線立體聲 ) 耳機的熱潮。雖然 AirPods 當時被調侃長得像小豬佩奇或是吹風筒,但相比市面上兩只耳機需要線連在一起的 “ 假” 無線耳機,用戶很買 AirPods 耳機的賬,都誠實地掏了腰包。
2017 年,由于給 AirPods 做代工的英業達良品率不及預期,蘋果將更多的訂單轉給了立訊精密。考慮到供應鏈安全性的問題,作為供應鏈端水大師的蘋果,又逐漸開始把 AirPods 的代工訂單喂給了歌爾股份。
2019 年,歌爾股份進入了 Airpods 2 的供應鏈,成為蘋果 Airpods 系列第二大供應商,歌爾股份的營收也開始坐上了火箭。
與 AirPods 相關的智能聲學整機業務營收從 2019 年開始飆升,2018-2021 年分別為 68.13 億、148.23 億、266.74 億、302.97 億。
所以,某種意義上說,是蘋果成就了歌爾股份,蘋果一個不開心,歌爾股份就會元氣大傷。
現在,歌爾股份的公告稱“目前與該客戶的其他產品項目合作仍在正常開展 ”,看起來影響不是很大,但以蘋果對其供應鏈一貫的苛刻態度,后續的合作未必樂觀。市場已經開始有傳言,AirPods 產品的后續訂單將轉移給立訊精密以及瑞聲科技。
這項占歌爾股份營收近 40%的業務,似乎前途未卜。
這是所有 “ 果鏈 ”公司的通病:過于依賴蘋果,失去蘋果的青睞后一蹶不振。
加入蘋果供應鏈的確能給公司帶來大量的訂單和不菲的收益,但賺來的收益,為了跟上蘋果的需求,還要拿來擴產,變成蘋果的形狀,可你不知道哪一天,蘋果就不跟你合作了,你的投入是打了水漂的。
擺在眼前的一個例子是歐菲光。
2016 年 11 月,歐菲光通過收購廣州德爾塔影像公司進入蘋果供應鏈,負責蘋果手機攝像頭模組的代工和組裝。
進入蘋果鏈后之后,依靠蘋果的質量背書歐菲光也逐漸成為多個安卓廠商的供應商。
這讓歐菲光的營收增長走上快車道,2017-2019 年,營收從 338 億元增長至 520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達到 24% 。
而隨著歐菲光的攝像頭技術逐漸落后,達不到蘋果對攝像技術的要求,2020 年以來市場上頻頻傳出歐菲光被蘋果移除供應鏈的信息——直到 2021 年 3 月,歐菲光才正式發公告確認被蘋果踢出供應商名單。
原先給蘋果定制的生產線 ( 固定資產和在建過程 ) 、生產的零件 ( 存貨 ) 、前期的研發支出 ( 無形資產 ) 全都打了水漂,同時也降低了安卓廠商對歐菲光的信心。
2020 年,歐菲光確認資產減值損失 27.71 億元,你猜是減給誰的?
這讓歐菲光出現業績巨虧,2020 年從預計盈利 8.1-9.1億元,變成了虧損 19 億元。
從更遠的過去來看,果鏈供應商們也一直“ 記吃不記打 ”,以為自己能像富士康一樣跟蘋果走很遠,最后卻都被淘汰。
喬布斯 2007 年發布初代 iPhone,中國臺灣企業宸鴻是那塊觸摸屏的獨家供應商 ( 工藝由蘋果與宸鴻共同研發 ) 。
沒過多久,蘋果為了規避單一供應商的風險,要求宸鴻將生產工藝分享給包括勝華科技在內的另外兩家觸摸屏廠商,宸鴻鍋里的肉,被蘋果輕而易舉地分給了別家。
而后來者勝華科技,曾是 iPhone 4 最大的觸控屏供應商。但蘋果在設計 iPhone 5 時選擇了內嵌式觸控屏幕技術 ( In-Cell ) ,勝華科技沒有該技術,很快 “ 被分手 ”,最終破產。
在電池這塊,蘋果曾把 iPhone 3 和 iPod 20% 的電池訂單給了欣旺達,2011 年欣旺達借此成功登陸深交所創業板。
等到了 2012 年,iPhone 4 登場,而欣旺達卻沒能拿到蘋果的單子,德賽電池成了蘋果的新歡。
所以,行內有一句話叫“ 鐵打的蘋果,流水的果鏈供應商。”
你可能會問,這些廠商都是有自己技術的呀,為什么他們離開了蘋果,不能用技術去給其他品牌做東西呢?
其實,剛剛提到的電池訂單被取代的欣旺達,也不是沒有掙扎,轉頭接下小米的訂單,當年營收增長 36% 。
可惜,他的凈利潤卻同比下滑 13% 。
蘋果是一家十分會 “ 創造使用概念 ” 的公司,很多時候消費者是在為蘋果的產品概念買單,同類產品換到別家,就是另一個概念了。
比如歌爾股份未來一旦真的失去了蘋果,他能不能幫別的廠商生產 TWS 耳機呢?
肯定能,他們也正在做,但,你再一看市場份額:
全球 TWS耳機市場份額,圖源 Counterpoint
蘋果占這個市場的主導地位,并且也是售價最高的那一檔 ( 意味著供應商毛利高 )。
看起來 “ 能生產 TWS 耳機 ” 在市面上是一個 “ 通用能力 ”,但實際上,這是一個 “ 為蘋果量身定制 ” 的能力罷了。
一旦失去蘋果,未必會死掉,但過得肯定會不滋潤。
拿了蘋果的訂單,賺了蘋果的錢,看起來風光無兩,但背后承擔的風險也是非常大的,這是一個很難做的生意。
而市場上的投資者們,也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 果鏈 ” 概念被一炒再炒,估值算的一個比一個猛,計算器恨不得按到 10 年后。
實際上呢?
“ 明明只是三五年的炮友關系,拿 PE 一算,卻給了誥命夫人的身價 ”
聲明: 本文僅供交流,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責任編輯:hnmd004
- 【世界時快訊】給蘋果做代工,是個很難的生2022-11-09
- 熱門看點:“A股史上最大資金騙局”,還沒2022-11-09
- 今熱點:東莞出臺房價申報新規,新房售價較2022-11-09
- 天天即時看!Roblox美股盤前一度大跌17%,2022-11-09
- 深城交回復關注函:聯想北京確認其減持價格2022-11-09
- 環球信息:2026年我國即時零售市場規模將超12022-11-09
- 百濟神州:前三季度凈虧損104.34億元2022-11-09
- Meta將實施有史以來最大范圍裁員,扎克伯格2022-11-09
- 奇安信:中標海外約1.45億網絡安全建設項目2022-11-09
- 天天時訊:截至9月末保險資金投入貴州實體2022-11-09
- 天康生物:10月生豬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13.87%2022-11-09
- 焦點簡訊:航空工業:上市融資等方式近10年2022-11-09
- 歌爾暴雷,第二個歐菲光?2022-11-09
- 大廠人上岸體制內:刷題一萬道,幸福穩穩的2022-11-09
- 【天天熱聞】景氣一片向好的當下,電動車市2022-11-09
- 我國首個住房租賃基金在北京正式設立,面向2022-11-09
- 熱點!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召開電商快遞企業加2022-11-09
- 微速訊: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衛星中長期發2022-11-09
- 【報資訊】國家電投副總經理陳海斌:國家電2022-11-09
- 天天快訊:上交所理事長邱勇:持續擴展跨境2022-11-09
- 進博會:J&T極兔國際攜手海爾生物 共建全2022-11-09
- 南向資金今日凈賣出6.94億元2022-11-09
- 市場監管總局:將修訂發布《肉制品生產許可2022-11-09
- 天天視點!餓了么智能頭盔亮相2022“互聯網2022-11-09
- 熱點!國家衛健委:加速推進高速泛在、云網2022-11-09
- 世界微動態丨報告預測2022年底全球5G用戶數2022-11-09
- 天天新資訊:今日全國碳市場收盤價58.00元/2022-11-09
- 每日觀點:香港恒生指數恒指收跌1.20%報1632022-11-09
- 世界微速訊:2022年第44周生豬及豬肉價格環2022-11-09
- 自然資源部:促進礦產資源有序開發,提升戰2022-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