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熱議:盈利十年,唯品會依然是電商里的Others
被年輕人視為“時代的眼淚”的唯品會,從2012年第四季度首次盈利以來,已經持續41個季度盈利,從未出現過虧損。
【資料圖】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有數DataVision,作者:楊婷婷,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考拉被趕出阿里動物園,一度被認為是垂直電商模式的休止符。
五年前,考拉海購九次蟬聯市場份額第一,依舊被網易無情甩賣給阿里。原因很簡單,“網易的經營理念并不支持用不惜虧損來換取快速增長的模式[1]”。
五年后,考拉以同樣的原因消失在了阿里2022年報的封面,團隊人員從400余人收縮至不足20人[2]。
考拉海購是垂直電商結構性困境的一個縮影:這類模式在紙面上有一個完美的商業模型,即專注垂直品類,避開與巨頭的正面競爭。
但在實際運行里,雙方爭奪的依然是同一批消費者,垂直電商往往敗于巨頭的雄厚財力。
無論是做美妝的聚美優品,做奢侈品的寺庫,還是做母嬰的蜜芽,都經歷了短暫輝煌之后的銷聲匿跡。
但唯品會是一個異類。
被年輕人視為“時代的眼淚”的唯品會,從2012年第四季度首次盈利以來,已經持續41個季度盈利,從未出現過虧損。
在疫情起伏的2022年,唯品會的凈利潤為63億元,同比增長14%,達到歷史新高。
當抖音高調入場,幾大巨頭短兵相接時,也許市場早已忘記,在2012年,它曾是中國的第三大電商平臺。
01 連續十年盈利翻開唯品會2022年報,我們可以看到四個字:歲月靜好。
在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去年,唯品會的訂單總額(GMV)為1752億元,同比下滑8.5%,連帶著總營收下滑5.2%至1032億元。
雖說營收下滑,但2022年凈利潤卻同比增長34.5%,達到63億元,凈利率由4%增長至6.1%。而這一變動,是由于市場營銷費用減少,甚至過去這幾年,唯品會的凈利潤水平幾乎都是由營銷費用決定的。
翻譯一下,去年大環境不好,唯品會少打了點廣告,雖然營收少了,但利潤反而變多了。碰上環境好的年份,多打點廣告,就能多賺點。
過去兩年其實是電商行業競爭最激烈的一段時間,阿里派出淘特,與拼多多掀起“低至骨折”的補貼,京東也喊出今年3月加入百億補貼大軍。抖音、快手高調入場,把競爭的維度再次拉升。
財大氣粗的神仙打架免不了殃及池魚,囊中羞澀的垂直電商成為了第一批犧牲品。
曾與唯品會出現在同一語境下的寺庫、蘑菇街、聚美優品,不是退市就是巨虧,“垂直電商大敗局”注定會成為國內電商行業發展史上的重要章節。
唯品會是一個孤獨的幸存者。
原因并不復雜:
首先,唯品會的主營品類恰好避開了補貼重災區。
電商補貼大戰里,最受歡迎的羊毛一般有兩種:低價白牌和消費電子產品。前者可以直接低至幾毛錢包郵,后者的特點是產品標準化程度高,價格波動極其穩定,通過折扣引流的效率非常高。
唯品會的核心是服裝、美妝和母嬰的品牌特賣,這類商品的特點是價格體系模糊,不會被當成補貼引流的標的——只見過9.9搶iPhone,很少見9.9搶大衣、牛仔褲。
因此,京拼淘需要常年扛著巨額成本補貼用戶,但唯品會反而把這些錢省下來了。絕大多數常年虧損、或是直接倒閉的垂直電商,都是因為沒有足夠多的成本,和巨頭打看不到盡頭的補貼戰。
換句話說,打補貼戰,只有京拼淘不想打的時候才能停戰;但對以服裝品類為核心的唯品會而言,其營銷開支的增減節奏,可以掌握在自己手里,不需要強行用虧損換增長。
其次,用戶忠誠度一直是電商平臺最棘手的問題。
別看拼多多坐擁7.3億月活,但凡9.9元的垃圾袋全漲到10塊,大批消費者很可能立刻就去1688進貨,這也是補貼戰難以停歇的主要原因。
但從財報數據來看,營銷費用和用戶粘性同步下滑的通病,在唯品會身上并不是特別明顯。
2022年第四季度,唯品會的營銷費用同比下降17.6 %,但其季度活躍用戶僅同比減少150萬人,是全年流失最少的一季,加上下單頻次提升,第四季度的訂單反而增長了1%。
根據唯品會官方披露,2021年,唯品會SVIP交易額占總交易額的36%,2022年,這個比例提升到了41%。我們合理推測,唯品會的營銷費用主要影響的是新客戶的增長,費用減少并不會影響存量用戶的消費。
也就是說,唯品會找到了一種低成本的方式聚攏了一批忠誠度比較高的“基本盤用戶”。財報顯示,唯品會這個季度的活躍用戶為4770萬。按照唯品會自己披露的數據,其SVIP數量為670萬。
那么,他們到底是一群什么樣的人?
02 二線電商的生存法則2010年,曾任天貓“創始總經理”的黃若預言:“過去十年電商主要是平臺的成功,但未來十年屬于細分市場[3]”。
此言一出,掀開了垂直電商大潮的序幕。聚美優品、寶寶樹、寺庫網、蘑菇街等相繼上市,爭做“XX電商第一股”。黃若甚至還在一次媒體的訪談會上再三強調,聚焦才是最大的機會。如果不成功,那就再聚焦。
換言之,如果枕頭賣不好,那就專門賣枕芯。
然而垂直電商轟轟烈烈十年,卻都歸于同樣的軌跡:絕大多數用戶都義無反顧的倒向了天貓和京東這類什么都有的電商。
道理很簡單,手機里塞不下那么多App,用戶勢必會從品類少的平臺,流向品類多的平臺。
同時,更寬的SKU也意味著更多的騰挪空間。
2010年,京東與當當網開打價格戰。前者宣布圖書“直至價格降到零”,后者直接斥資4000萬用于補貼。
在這“燒投資人的錢,請全國人民的客”的一年里,京東雖然補貼了圖書降價,但通過3C電子等更高毛利的商品賺了回來。
而當當通過圖書把用戶引進來,卻沒有那么多高毛利商品。
理論上,唯品會也會面臨SKU少,騰挪空間小的問題。但唯品會通過“特賣模式”一定程度上抵抗了這個問題。
所謂特賣模式,即品牌方將自己積壓的、過季的庫存上架到唯品會,以折扣價出售。用戶下單后,直接從品牌商倉庫發貨。這樣做的優勢有兩點:
(1)清庫存的品牌方不需要補貼,就能提供足夠低廉的定價;
(2)唯品會作為本質上的中介,既沒有倉儲成本,也沒有庫存壓力,還有源源不斷的商品供應。
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它天然的為唯品會篩選出了一批差異化用戶,避免了用戶流失問題。
比如紅極一時的母嬰電商代表蜜芽,再忠誠的用戶在孩子長大后,都會選擇卸載。聚美優品主營的化妝品,也常常成為補貼大戰的標的。
但唯品會的用戶群,和奧特萊斯折扣店的客戶高度重合,天然避開了與綜合電商搶用戶的困境。
另外,近兩年的消費降級,也讓唯品會在巨頭之爭下可以暫且喘一口氣。
拼多多、抖音電商確實一再分流,但持續消費降級的用戶,和越來越多賣不出貨的品牌商,都給唯品會增加了更多的供給和需求。
基于“品牌特賣”這種模式,唯品會創造了與之對應的會員模式,再度加強了用戶的忠誠度。
平臺的會員模式并不是新鮮事。Costco靠著超過1億的會員規模成為零售神話,國內門徒盒馬不斷效仿。
京東和阿里這兩年也緊隨其后,推出自己的會員體系。京東曾表示,PLUS會員的年均消費額是非會員的10倍,阿里旗下的88VIP則貢獻了超過萬億的GMV。
綜合性電商會員體系的特點,大部分是依靠體量優勢綁定多方權益,這便是垂直電商捉襟見肘的地方??祭Y徃哒{喊出的“會員制電商”就最終破產。
畢竟拼權益,大廠隨手就能掏出一個全家桶,垂類電商能拿得出什么?
唯品會的會員服務非常特殊——由于品牌庫存貨很容易遇到瑕疵品或尺碼不對,所以退貨率非常高。唯品會會員可以享受免費的順豐包郵退換貨,甚至是順豐小哥帶著新的商品上門退換。
基于品牌庫存貨,唯品會創造了一種非常完美的“品牌特賣”體系,唯一美中不足的是——這套體系的天花板極其有限,在資本市場也沒有任何想象空間。
過去幾年里,唯品會的單季度收入一直在300億上下徘徊,利潤也極其穩定。甚至這個季度3%的用戶流失,已經算超預期了。
03 守好一畝三分地2012年唯品會在美國上市,一躍成為中國第三大電商平臺。此后多年,互聯網戰役的主旋律是狂飆突進爭地盤,唯品會也深感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斷擴充品類、轉型平臺電商,甚至一邊搭建自營物流體系,一邊抄拼多多的作業,往朋友圈砍一刀靠攏。
大肆折騰之下,唯品會活躍用戶增速卻從2016年開始放緩,甚至在2018年一季度首次出現活躍用戶增長為零。
隨后,唯品會終止了旗下自營快遞品駿的業務,老老實實換成了順豐。高庫存和資金壓力的自營電商業務也被終止,重回“品牌特賣”的傳統藝能。
2019年后,唯品會開始了大規模的成本收縮動作。
在這之前,唯品會會先采購品牌庫存再進行銷售。隨后,唯品會只根據前端訂單信息,通知品牌供應商配貨,把商品運到唯品會的倉庫,砍掉了巨大的倉儲成本。
而在目前的“JITX模式”下,唯品會的運營成本被繼續壓縮。
用戶下單后,唯品會把消費者的私人信息留下,把訂單的商品信息推送給供應商,從而進行配貨。與此同時,唯品會再把發貨信息傳給物流服務商,生成加密后的電子面單,配送給消費者[4]。
這種模式之下,唯品會不再介入倉儲和物流的任何環節,本質上是一個純粹的中介。從這個角度上來說,比起還要雇傭10萬名客服的淘寶,唯品會才是完美的“中間商賺差價”模式。
唯品會的起落是國內一些中小型互聯網公司的縮影——在移動互聯網的黃金年代厲兵秣馬,在存量時代的群狼環伺中節節敗退,最終黯然退場。
實際上,唯品會的處境已經是眾多同行中最好的一個。
唯品會一度是資本市場眼中的“煙蒂股”,沒想到垂直電商集體潰敗后,收縮回主營業務的唯品會,反而成為了矮子堆里的高個。
另一方面,唯品會又代表了一類中國公司,它們的底色是中國社會本身的多元和復雜性,比如發跡于東北老鐵的快手,4塊錢一大杯的蜜雪冰城,和依靠“五環外”人群橫空出世的拼多多。唯品會所在的市場,本質上也是一個小紅書以外的世界。
然而在這些公司成長為龐然大物之前,他們往往身處主流輿論和資本市場的聚光燈之外。
在月活數動輒數以億計的中國電商市場,“僅”有4000萬月活的唯品會是一家被遺忘的公司,但它其實比日本最大的電商公司市值還要高。
絕大多數社交媒體上的意見領袖和商業精英,可能都不了解他們所處的中國。
參考資料:
[1] 網易轉型,現實骨感,億歐
[2] 晚點獨家丨考拉被收購后的三年:團隊收縮,產品、技術不再升級,晚點 LatePost
[3] 十年燒光千億,垂直電商進退兩難,電商報
[4] 唯品會的前世今生:一文讀懂唯品會的業務模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5] 唯品會歷年財報
本文(含圖片)為合作媒體授權創業邦轉載,不代表創業邦立場,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系editor@cyzone.cn。
關鍵詞: 垂直電商
責任編輯:hnmd004
- 今日熱議:盈利十年,唯品會依然是電商里的2023-03-01
- 一旦奶瓶消毒不到位細菌就會趁機進入寶寶的2023-03-01
- 【全球新要聞】關愛“罕見” 點亮生命之光2023-03-01
- 全球熱推薦:漸進式改良VS顛覆性創新,誰能2023-03-01
- 世界微速訊:重慶市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辦法(2023-03-01
- 世界消息!移動支付公司Stripe面臨融資困難2023-03-01
- 【世界時快訊】漸進式改良VS顛覆性創新,誰2023-03-01
- 焦點關注:全國人大代表鐘錚:建議支持新型2023-03-01
- 財新中國制造業PMI2022年8月來首次升至擴張2023-03-01
- 我國首個鐵-鉻液流電池成功試運行!2023-03-01
- 國際能源署:全球太陽能發電四年內趕超煤電2023-03-01
- 留學生也可申請!德國開啟新一輪能源補貼!2023-03-01
- 焦點熱門:2月乘用車召回15.3萬輛,新能源占2023-03-01
- 天天快看:整縣光伏并網率僅6%?該省對備2023-03-01
- 30億!光伏玻璃巨頭擬投建碲化鎘發電玻璃項2023-03-01
- 基建板塊震蕩走高,多只成分股大漲2023-03-01
- 環球今日報丨港股科技股走強,騰訊控股漲超2023-03-01
- 全球快看:ChatGPT板塊繼續活躍,當虹科技2023-03-01
- 建設銀行補卡需要什么條件?建設銀行卡丟失2023-03-01
- 曾光回答如何自測肺部是否感染 三個征兆說2023-03-01
- 單數差是什么意思?成交量后面的單數是什么2023-03-01
- 鐘漢良結婚了嗎?鐘漢良李小冉私下關系2023-03-01
- 拉夏貝爾是什么檔次的品牌?拉夏貝爾的品牌2023-03-01
- 飛利浦是哪個國家的產品品牌?飛利浦剃須刀2023-03-01
- 中管干部是什么級別的?中管干部全國人數2023-03-01
- 中國銀行服務電話多少?中國銀行24小時客服2023-03-01
- 什么是顧比均線?顧比均線交易系統測評2023-03-01
- 什么是EFT基金?etf基金的優點和缺點有哪些?2023-03-01
- 世界熱文:重磅!11MW-230!全球陸上最大風2023-03-01
- 三北7省成大基地“主戰場”!22省近500GW風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