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讀:奶農陷入“倒奶賣牛”困境,需求不振,收購價走低
生鮮乳價格下行,飼養成本居高不下,供給端和需求端皆飽和,對于還沒拿到乳企購銷合同的牧場,這個冬天不好過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財經十一人(ID:caijingEleven),作者:馬霖,編輯:余樂,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資料圖)
中國生鮮乳市場正在經歷一個“冷冬”。
2023年1月初,多位為伊利、蒙牛、君樂寶、光明等乳企提供原料奶的牧場經營者向《財經十一人》證實,與乳企的購銷合同到期后,不少牧場沒有收到續約合同。一些牧場雖然得到了續約,但獲得的收購量和收購價均有所降低。
液態奶、酸奶等乳制品的上游是奶牛養殖業,乳企從上游收奶以保證下游生產銷售。 目前乳企向牧場減少生鮮乳收購的主要原因是終端消費需求不足。
因疫情抑制消費,2022年以來乳制品需求走低,生鮮乳收購價一再下降,加上進口飼料成本高企,新年伊始簽不上購銷合同,原料奶失去銷路,牧場的日子不好過。
據萬得資訊及農業農村部數據,2022年末生鮮乳平均價已從2021年12月的歷史高點,下探到了4.12元/公斤。據《財經十一人》了解,進入2023年1月以來,河北、內蒙古、山東等主產區的收購價可低至3.8元/公斤,簽不上合同的奶農會以1元-2.5元/公斤的價格向奶販子售奶,這個價格大大低于奶農們至少4元/公斤的成本。
中國生鮮乳平均價趨勢
牛奶零售價也在回落,從超13元/升的高點回落至2022年末12.83元/升的水平。
中國牛奶零售價走勢
山東省奶業協會在2023年1月7日舉行交流座談會,談及全國奶業形勢嚴峻,原料奶過剩,壓力傳導至養殖端,使在盈虧線上掙扎的養殖場越發困難。
1月初,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在“河北奶協”官方微信公眾號上刊發署名文章,稱當地奶農發出了這樣的感嘆和求助: “現在牛場太難了,原來收奶的不收了,這是又要讓我們倒奶殺牛嗎?”
“倒奶殺牛”的說法也激起了乳業及資本市場的擔憂,奶農是否真的在“倒奶殺牛”?對于乳業及上游奶牛養殖業,“倒奶殺牛”是一種對目前經營處境的形容,《財經十一人》向多位河北牧場經營者了解情況,他們表示,即使沒有“倒奶殺牛”,牧場也確實遇到了相當程度的困難。
國外牧場主往往會采取“倒奶”的策略,目的是維持奶價不再進一步下跌,但中國奶農普遍沒有倒奶習慣,“因為不舍得”,他們會把生乳以低廉價格賣給奶販子,回一點本金。 “殺牛”則是國內外牧場在虧損時的普遍操作,不過“殺牛”的表達并不確切,其實是“賣牛”,把奶牛當作肉牛賣出去。 一位牧場主表示,自己已經賣了一些單產低、利潤率低的牛,但最近的新情況是,奶牛收購也飽和了,不容易賣出去。
生鮮乳價格進入下行通道時期,奶業往往會發生階段性困境,從前文“中國生鮮乳平均價趨勢”圖中可以看出,上一個奶價低迷的時期是2015年-2017年,有奶農告訴《財經十一人》,當時乳企對生鮮乳的收購減量了20%,不少牧場也陷入了“倒奶殺牛”的困境,只能賠錢熬過去。
也有奶農提前嗅到了風險,選擇離開奶牛養殖業。一位牧場經營者表示,熟識的同行中,有人2022年一季度預見到風險,賣掉了牧場。
自2020年以來,全國生鮮乳主產區大干快上進行牧場建設,這些項目未來陸續投產,這一情況可能會加深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乳制品的供需落差。受訪的牧場經營者及乳企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年關將近,春節雖然會一定程度上提升乳制品銷售,但行業回暖有賴于更強勁的消費復蘇,目前陷入虧損的奶農需要乳企和政策層面的幫扶。
01 奶價下調,奶農失合同“乳企已經開始限量收購了,飼料原料貴,牧場普遍賠錢。”一位在河北一家中型牧場從事技術工作的人士對《財經十一人》表示。河北是中國奶牛養殖大省、牛奶主產區,聚集了600家大中小型奶牛養殖場。
另一位受訪牧場主表示,近期同縣有十幾家牧場合同到期后一直沒能與乳企簽訂購銷合同,往年他們會按照一年一簽的頻率,與伊利、蒙牛、光明、君樂寶等乳企簽訂購銷合同,奶價高時乳企之間甚至會搶奶。 “現在沒簽上合同,沒地方交奶,只能便宜把奶賣給奶販子,每天都在賠錢。”
奶販子的收奶價格,從1元/公斤到2.5元/公斤不等,收奶后再找各種走熟了關系的渠道賣掉。目前上千頭奶牛存欄量的牧場,月虧損額估計達幾十萬元。
上述牧場主表示,目前伊利、蒙牛等企業也會提出與牧場簽3年-5年的合同,但沒有人敢簽,“價格太低了,就給三塊多,肯定是虧損的。”
即使簽了合同,下調后的價格對絕大多數奶牛養殖場而言,已沒有盈利空間。2022年12月末,河北生鮮乳價格協調會議公布,當地2023年一季度生鮮乳交易參考價格為4.10元/公斤,不低于3.93元/公斤,鑒于當前形勢,有養殖場委員 (代表奶農利益) 主動提出最低價格下調至3.85元/公斤。
山東省生鮮乳價格協調委員會也對1月1日至3月31日的生乳價格發布了指導,表示鑒于當前奶業生產形勢,為確保養殖企業生鮮乳交售不斷檔,加工企業維持生產不停產,確定2023年一季度山東生鮮乳交易參考價為3.85元/公斤—4.10元/公斤的區間價格。
受訪牧場經營者確認,進入1月以來,收購價已跌至3.8元-3.9元/公斤。 盡管目前在虧損,奶農們依然需要保證牛群的新老更替,每年有20%的牛會被替換掉,因此需要花費資金養后備牛。該經營者表示,加上后備牛的成本投入,視降本增效的情況,目前4.1元/公斤-4.3元/公斤的收購價格才能保證牧場不虧錢。
對于上游奶牛養殖者來說,壓力也來自居高不下的飼養成本。奶牛飼料中,進口玉米、大豆豆粕、苜蓿等價格持續高企,為降低成本,很多牧場此前已經把部分進口飼料轉為國產飼料。近來國產飼料價格也在上漲,據農業農村部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的監測,12月第5周 (采集日為12月28日) 全國玉米平均價格為3.05元/公斤,同比上漲5.5%。全國豆粕平均價格5.07元/公斤,同比上漲34.1%。
針對當前需求低迷的情況,各大乳企已經加大對生鮮乳的噴粉量。在奶價下行,需求不足時,為延長生乳保質期,乳企、乳品加工廠會加大生鮮乳噴粉量,將原本幾天就會變質的牛奶,通過生產工藝轉化為保質期一年以上的奶粉,做成乳飲料、復原乳,這些奶粉也作為蛋糕的原材料進入烘焙行業。據山東省奶協信息,目前當地乳企工廠的噴粉比例超過20%。
02 終端消費力不足是壓力來源牧場和乳企的壓力來源主要是2022年以來低迷的乳品消費。
疫情三年,乳制品對于手頭并不寬裕的人群來說并非必須消費品,目前疫情防控已經放開,但包括超市在內的各個消費場所客流還沒有恢復。一位牧場經營者表示,由于消費端和供給端皆為飽和狀態,三元、新希望、完達山均有工廠已停工。
從下圖可看出,乳制品相關消費者價格指數近一年來顯著低于整體消費者價格指數。
壓力也傳導至進口乳制品市場,2022年進口液態奶和進口奶粉量都在走低。
中國進口液態奶走勢
數據來源:萬得資訊。制圖:馬霖
中國奶粉進口走勢
影響此前已經在乳企的財務數據中表現出來。
2022年前三季度,伊利的扣非凈利潤增長僅0.45%,為76億元,其中第三季度扣非凈利潤下滑超33%,為17億元,營收增長不足7%,低于往年的雙位數增幅。光明、三元等乳企2022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和利潤也都下跌明顯。蒙牛尚未發布2022下半年業績,其上半年營收和凈利潤增長率也大幅回落。
從龍頭乳企伊利和蒙牛2022年的營收增長情況,尤其伊利三季度扣非凈利潤下跌情況,可以看出乳業整體目前面臨的壓力。
伊利扣非凈利潤增長率
數據來源:萬得資訊。制圖:馬霖
2018-2022上半年伊利、蒙牛收入增長率
數據來源:萬得資訊。制圖:馬霖
據河北奶協,近日河北省每天噴粉儲存的富余生鮮乳在4000噸以上,接近君樂寶的牧業人士告訴《財經十一人》,僅君樂寶,目前每天就要將1100多噸生鮮乳噴粉,占用資金量上千萬元,加上庫存,每天需要超過1億元的資金去周轉。
此次乳業“過冬”的另一背景是,2020年以來,在農業農村部、各地政府及奶業協會“振興奶業”的口號下,內蒙古、河北等生鮮乳主產區在大干快上興建牧場, 這些項目陸續投產后,可能會加深未來一段時間中國乳制品的供需落差。
長期以來,中國自產的乳產品無法滿足需求,從液態奶、嬰兒配方奶粉,到加工用大包粉,都需要從國外進口。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中國奶源自給率為65%,低于業內奶源自給率70%的目標。 一位在中國乳企和外資乳企都工作過的人士對《財經十一人》表示,為了提高自給率,2020年之后,銀行推出無息貸款、貼息貸款等優惠政策鼓勵投資牧場,大型乳企也在各地自建牧場,但由于進口乳制品依然占據不少份額,因此國內市場產能整體已經非常飽和,上游奶源出現產能階段性過剩,奶價下行。
據乳業雜志《荷斯坦》統計,2021年中國新建、擴建牧場項目共166個,進入操作流程的新建、擴建牧場項目的設計存欄數總計達到98萬頭(超過當年全國奶牛總數的十分之一),大部分是5000頭奶牛的大牧場,萬頭牧場占比62%。其中占主導地位的是具備投資實力的全國性乳企伊利、蒙牛,以及光明、三元、君樂寶等區域性乳企,受訪牧業人士稱,除了自建牧場,近幾年伊利、蒙牛也在內蒙古等地收了很多社會牧場。
03 如何保護中小牧場利益針對當前乳業出現的困難,河北省農業農村廳率先出臺了紓困政策,決定在2023年1月20日前,將1500萬元噴粉補貼資金預撥到乳品加工企業,2022年的2500萬元補貼資金同期發放到位,幫助乳企緩解資金壓力。河北省農業農村廳還倡議乳品加工企業在艱難時期承擔責任,主動化解承擔社會風險,做到省內生鮮乳應收盡收,購銷合同到期及時續簽,保護奶農利益,穩定生鮮乳購銷秩序。
上述牧場主認為,補貼發給了乳企,并沒有保護到大量中小牧場,而在每一次行業低迷期,上游奶農的抗風險能力都大大低于下游乳企,如何幫助上游奶農抵抗風險和波動,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
當前,此類中小牧場目前依然占據至少30%的奶牛存欄量,涉及幾萬乃至十幾萬人的生計。他們不是乳企自建牧場,沒有與乳企的利益綁定,往往與乳企簽訂幾個月到一年的短期購銷合同,少數情況下,會簽訂超過一年長期合同。如果奶價提高,牧場會在不同的乳企間跳來跳去,尋找更高的收購價,也會擴大銷售半徑,從本省銷售至可以給出更高價格的外省,一旦市場行情下滑,中小牧場就會陷入利益得不到保障的境地。
中小牧場對生鮮乳收購價也沒有任何話語權。 奶牛養殖業三五年經歷一次供需關系的扭轉,無論是在周期的哪個時間點上,乳企始終把持著生鮮乳收購的定價權,收購價由乳企及各地價格協調會、農業農村部門、畜牧部門、奶業協會等共同制定。即使有收購合同,乳企業有時還會讓奶農簽訂自愿降價申請書,在購銷合同規定價格的基礎上,隨行就市,下調收購價。
近年來,大型乳企會為合作牧場提供融資扶持,但這樣的扶持僅限于相對大規模的牧場,中小牧場無法獲益。針對目前奶農面對的困難,乳協倡導乳企應做到應收盡收,如期續簽收購合同,并在困難緩解后為奶農補償差價。
一位經營多家牧場及奶牛養殖科技公司的經營者告訴《財經十一人》,如果能夠降低成立乳制品加工企業的門檻,允許上游養殖向下游生產延伸,應該能幫助奶農增加收入,分散風險,解決一些問題,但目前辦理加工乳品必需的經營許可證并不容易,對日加工量有要求,大部分養牛人投資不起。
奶牛飼養和牧場建造成本較高,養殖盈利周期長,環保要求也高,乳業內普遍認為,大規模牧場擁有較高的進入壁壘和規模優勢,乳企自建大型牧場是一個大趨勢,長期來看,以個體戶形式經營中小牧場的奶農會越來愈少。
一位受訪牧場主對《財經十一人》表示,他自2000年初開始經營牧場,至今已20年,經歷過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也經歷過2015年-2017年的行業低迷期,周圍經營牧場的人越來越少,但目前還沒有想過要賣掉牧場, 此次他打算辭退幾個人,先壓縮開支,“繼續熬著”。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4
- 世界速讀:奶農陷入“倒奶賣牛”困境,需求2023-01-12
- 觀察:山東榮成:花餑餑“蒸”出致富路2023-01-12
- 遼寧省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議程2023-01-12
- 每日速看!鎮江地產草莓供銷兩旺2023-01-12
- 環球微速訊:極兔靠不近阿里2023-01-12
- 當前消息!陜西富平強化干部政治素質考察2023-01-12
- 全球快資訊丨(財經·行情)芝加哥農產品期2023-01-12
- 企業“崗位等人”如何解?2023-01-12
- 【時快訊】騰訊集結27軍圍毆《原神》?開放2023-01-12
- 每日速看!全國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積極履2023-01-11
- 【全球聚看點】(國際)美國聯邦航空局系統2023-01-11
- 每日熱門:美股開盤:三大指數集體高開,3B2023-01-11
- 交通運輸部:截至2022年底,全國共有298家2023-01-11
- 當前頭條:微軟將于1月25日發布2023財年第2023-01-11
- 波羅的海干散貨運價指數跌至逾4個月低點2023-01-11
- 環球要聞:推廣無紙化辦公、鼓勵綠色出行…2023-01-11
- 期待!姚迪將再次和朱婷并肩作戰2023-01-11
- 每日消息!浙江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2023-01-11
- 實時:乘聯會崔東樹:今年新能源車銷量有望2023-01-11
- 環球新動態:億緯鋰能:預計2022年凈利同比2023-01-11
- 特斯拉第三家海外工廠即將在印尼落地2023-01-11
- 全球快訊:全椒縣林業局開展節前森林防火檢2023-01-11
- 焦點簡訊:節前趕大集|重拾煙火氣年味格外2023-01-11
- 中國鄉村振興創業者支持計劃2022年度工作交2023-01-11
- 關鍵一年,阿爾茲海默癥藥物“翻盤”之戰2023-01-11
- 焦點日報:全美已有1366架次航班延誤,1082023-01-11
- 浙商中拓業績快報:2022年凈利潤10.04億元2023-01-11
- 北京:本輪疫情已處于較低感染階段,但防控2023-01-11
- 天天微資訊!李小鵬主持召開部務會2023-01-11
- 環球簡訊:國家衛健委同世界衛生組織舉行新2023-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