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賠700萬、凍結7652萬,官司纏身下的威馬成“危馬”
威馬還能走多遠?
(相關資料圖)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鋅財經(ID:xincaijing),作者:路世明,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近日,吉利控股集團訴威馬汽車“侵害商業秘密”案,一審判決結果公布。
根據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判決顯示,威馬汽車一審敗訴需賠償吉利700萬元,其中包括經濟損失500萬元和為制止侵權的各項花費200萬元。此外,威馬要停止使用用于EX5車型上的5個汽車零部件圖紙。
法院審理后認定,這5個圖紙相關信息均屬于吉利。
從2018年吉利起訴威馬至今,四年來業界對這樁天價索賠案的關注從未停止。如今一審判決結果公布,雖然不能代表事情已經結束,但這段恩怨也算有了些許眉目。
威馬究竟有沒有“偷”吉利的圖紙?從其創始人沈暉及一眾高管的“背景”來看,的確有這樣的機會和“嫌疑”,但在最終判決蓋棺定論之前,一切都是未知數,畢竟此類案件“反轉”的不在少數。
只是,歷經數年的糾纏,雙方付出的精力和威馬糟糕的現狀,以及在歷史案件的參照下,或許讓這場官司難有所謂的“贏家”。
21億天價索賠始末威馬與吉利的這段江湖恩怨,要從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說起。
2009年到2014年期間,沈暉也曾是一名“吉利人”。一度擔任過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副總裁、沃爾沃汽車全球高級副總裁兼沃爾沃中國區董事長。
值得一提的是,沈暉也是吉利當年收購沃爾沃團隊的核心成員。
名企高管辭職創業的故事不算少,沈暉便是其中一則故事的主人公。出走吉利一年后,沈暉瞄準新能源汽車賽道,于2015年10月12日,在聯合創始人杜立剛的三電系統研發企業的基礎上,創辦了威馬汽車。
圖注:威馬汽車創始人沈暉
在職場中,一個經理人離職,往往會帶走一幫骨干和下屬。沈暉也是一樣,在離開吉利時便帶走了眾多吉利高管,比如曾是吉利收購沃爾沃談判團成員,如今的威馬汽車CFO杜立剛,還有吉利銷售公司副總陸斌,以及原沃爾沃的徐煥新。
創立威馬之后,沈暉仍然“求賢若渴”。自 2016 年以來,吉利旗下的成都高原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有多位離職員工進入威馬系工作,部分擔任了威馬的高管。
對于吉利這樣的大型企業來說,出走一部分高管并不會對其業務產生什么太大的影響。沈暉帶人出走沒問題,但是帶“商業秘密”出走可不行。
2018 年,浙江吉利控股集團、吉利汽車研究院以 " 侵害商業秘密 " 為由,起訴威馬汽車的四家公司,包括威馬汽車科技集團、威馬智慧出行科技、威馬汽車制造溫州公司、威馬新能源汽車銷售公司,要求賠償 21 億元并承擔相關訴訟費用。
21億,這是國內最高的知識產權糾紛的索賠金額。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天價”索賠,讓這樁案子引起了整個社會面的廣泛討論,讓這段恩怨變得更加“精彩”起來。
回到案件本身,起初吉利認為威馬EX5涉嫌抄襲吉利GX7圖紙。
吉利的說法不無道理,一方面,雙方采用了同一整車平臺。甚至在威馬研究院試車時,還使用了遠景SUV的白車身套在威馬EX5的底盤上。此外,威馬EX5的輪距和吉利GX7的輪距一模一樣,而軸距相差僅為4.2厘米。
但是,吉利的說法也有些站不住腳。威馬EX5屬于智能純電平臺打造的產品,吉利GX7是傳統燃油汽車,二者并非同一架構的產物。
同時,彼時吉利旗下在新能源領域還在剛剛進行油改電模式,并沒有和威馬EX5相當的純電SUV。因此,在沒有有效的證據的支撐下,成都法院直接駁回過吉利的訴求,甚至于到上海高院,這一案件也拖了四年之久才有一審結果。
具體到本次判決,經過比對雙方圖紙中的零部件尺寸、標注位置等信息,上海高院審理認定威馬EX5車型上的前穩定桿總成、后橋總成安裝支架、前懸左下擺臂、前穩定桿左襯套、后橋總成共計5個汽車底盤零部件圖紙相關信息屬于吉利汽車。
威馬并沒有說清楚這5個圖紙的來源。而為威馬制造汽車零件的相關供應商的證據則表明生產圖紙由威馬方面提供。
沈暉及他帶走的高管有沒有機會“帶走”這5張圖紙?答案當然是有機會。那到底有沒有“帶”?在這段恩怨結束之前,誰也說不準。
就目前來說,此次判決還未生效,目前不涉及執行問題,而且威馬也已經上訴。
沒有贏家的一場官司事實上,對于威馬來說,停用5張圖紙,對其生產沒有什么實質性影響。
雖然威馬EX5曾是威馬汽車的銷量核心車型,但四年已經過去,威馬EX5早就進行迭代升級。并且,如今威馬的重心早已從EX5變成了W6和E.5。
圖注:威馬W6
此外,威馬方面相關人士在回應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在一審判決之前,威馬已有部分零件因產品更新而不再使用,剩余仍在使用的零件威馬也均有替換方案。因此,即使二審法院維持一審判決,也不會對威馬產品生產研發造成實質性影響。”
雖然現在影響不大,但不代表此前沒有影響。四年來,在吉利的不斷訴訟下,威馬還是承受了較大壓力的。
比如財務方面,威馬曾在招股書中稱,根據法律顧問的意見及吉利此前的索賠金額,威馬汽車已經在 2021 年底的年度綜合財務報表中預留了6120萬元的預算。
這筆錢一方面用來應對商業秘密和知識產權糾紛,另一方面用于 2022 年底到 2023 年中期完成對涉及糾紛的技術方案或者專利的更換或淘汰。
雖然新勢力們融資過程中動輒過億,但對于極度缺錢的威馬來說,六千多萬現金絕對不是個小數目,尤其是對于眼下的威馬,更是一筆救命錢。
但這筆已經花出去的錢,是潑出去的水,救不了威馬的命,也還不了吉利從21億降到700萬的債。威馬汽車一審敗訴需賠償吉利700萬元,但吉利汽車或許很難收到這筆賠償。
今年10月20日,有威馬內部員工爆料,公司的財務狀況堪憂,高管主動降薪50%,基層員工則降薪30%,且本年度不再發放額外獎金(第13薪)、留任獎金(第14薪)及年終獎,暫停發放購車補貼。
11月21日,威馬創始人沈暉發布了一封內部信,其中也列舉了多條應對資金壓力的措施,包括公司管理層降薪一半、員工工資打七折、推遲發薪日、取消年終獎等。并且每個部門都給了“自愿被裁”的名額,可以領N+1賠償。
圖注:威馬內部信
危機總愛四處起。近日,安吉一家智行物流公司又請求法院查封、凍結被申請人威馬兩公司價值7652萬元的財產。
到12 月 5 日,“威馬欠款導致工廠停產”更是引起業界關注。有報道稱,威馬汽車因拖欠供應商賬款導致核心零部件斷供,威馬工廠已經基本停產;第一款豪華轎車M7的項目也已經停滯。
這樣一匹到處“流血”的馬,拿什么賠償吉利的700萬?辛辛苦苦打了四年的官司,吉利又獲得了什么?當然可以確定是,吉利肯定不是為了這“區區”700萬而對威馬如此“鍥而不舍”。
就這件案子本身而言,目前沒有人是贏家。不過,和生龍活虎的吉利相比,威馬看起來已然“時日不多”了。
威馬早已成“危馬”侵害商業秘密案并不少見,之前百度與前高管王勁案,全球VR第一案“ZeniMax Media訴Oculus VR糾紛案”,這都是比較知名的涉及侵害商業秘密案件。
這兩個案件的結果最終都是以和解而告終,或許吉利與威馬的案子,最終也會朝著這個方向走去。不過,吉利肯定能走到終點,但威馬這匹“危馬”很可能要倒在半途。
作為入局新能源賽道較早的新勢力,威馬曾經也被譽為“造車四小龍”之一。
銷量方面,2019年無疑是威馬最高光的一年,在B端和C端的雙輪驅動下,威馬以1.6萬輛的年銷量,位居當年的新勢力銷量排行榜第二名。
好景不長,到了2021年,威馬的銷量已經遠遠落后“蔚小理”。今年前11個月,威馬汽車累計銷量僅3.23萬輛。11月當月,據乘聯會信息顯示,威馬更是僅僅售出153輛,已被同期的新勢力品牌遠遠甩在身后。
如今,威馬汽車也不再按月公布具體銷量數據。
財務方面,數據顯示,2019年到2021年,威馬汽車歸母凈虧損分別為41.45億元、50.84億元、82.06億元,三年合計174.35億元。新勢力車企不虧損是不正常的,但虧到如此地步,不免令人咋舌。
來源:威馬汽車招股書
而在研發支出方面,2019-2021年,威馬汽車研發支出分別為8.93億元、9.92億元和 9.81億元,分別占比同期總收入的50.7%、37.1%和20.7%,研發投入比重逐年縮小。反觀"蔚小理"中2021年研發費用最低的理想,也有32.86億元,超過威馬三年之和。
糟糕的財務狀況,讓威馬急需輸血。二級市場一直是造車新勢力尋找新鮮血液的理想地,今年6月1日,威馬正式遞交港股上市申請,但轉眼六個月之后,其上市申請已為“失效”狀態。
上市無門,融資無望,生產端面臨停工,官司上“輸人輸錢”,負債累累的威馬似乎到了“崩潰”的邊緣。
12月5日,威馬汽車參股企業、港股上市公司APOLLO出行發布公告,擬收購一家智能電動車公司。目標公司的業務涵蓋一系列配備先進技術的智能電動車,目標客戶為中國年輕且精通技術的用戶。對于該公告,業界普遍認為APOLLO出行的這一潛在收購對象即威馬汽車。
如同一匹拴在交易樁上的瘦馬,被“買走”,或許是威馬汽車最好的結局。
關鍵詞: 威馬汽車
責任編輯:hnmd004
- 判賠700萬、凍結7652萬,官司纏身下的威馬2022-12-31
- 回望社交出海這一年,2022年社交出海研報重2022-12-31
- 天天快資訊:市救助管理站及時救助無人照管2022-12-31
- 每日報道:華州區加快項目建設推進水利事業2022-12-31
- 金華人出門注意!多地發布大霧黃色預警!2022-12-31
- 環球微速訊:中國12月份制造業PMI降至47.0%2022-12-31
- 熱門看點:國鐵集團:12月31日全國鐵路預計2022-12-31
- 天天熱文:中國12月份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2022-12-31
- 中國12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42.6%,比上月2022-12-31
- 播報:續航400公里!國內首臺L4級自動駕駛2022-12-31
- 天天速遞!國際能源網-氫能每日報,縱覽氫2022-12-31
- 中國中藥協會:嚴厲打擊惡性競爭、摻雜使假2022-12-31
- 環球短訊!信息量巨大!西藏電力輔助服務與2022-12-31
- 【全球新視野】重磅!鋰礦產業鏈全景圖譜(2022-12-31
- 1161萬元!煙臺黃渤海新區舉行省重大外資項2022-12-31
- 當前簡訊:市區商超人氣正在加速“回暖”2022-12-31
- 天天最新:無岳高速40座鋼結構橋梁主體全部2022-12-31
- 天天觀察:俄羅斯聯邦統計局將2021年GDP增2022-12-31
- 天天觀天下!感染者增多是原始毒株回來了嗎2022-12-31
- 消息!“陽康”后多久能運動?廣州多位臨床2022-12-31
- 天天資訊:艱難時刻的人性光輝令人終生難忘2022-12-31
- 世界快報:高原哨所飛雪中國旗升起紅似血2022-12-31
- 全球動態:關鍵時刻,尊重與理解就是對醫護2022-12-31
- 廣州將打造全球知名“智車之城”2022-12-31
- 頭條:我國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積持續減少2022-12-31
- 熱議:青海西寧全力保障群眾就醫用藥需求2022-12-31
- 要聞速遞:柏睿數據完成新一輪戰略融資2022-12-31
- 俄羅斯糧食出口量飆升面粉比去年多出近兩倍2022-12-30
- 全球新資訊:(受權發布)全國人民代表大會2022-12-30
- 【獨家焦點】(圖表·漫畫)「新華時評」寒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