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源的“平衡術”
這些年,知乎得到了什么,失去了什么?
(相關資料圖)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連線Insight(ID:lxinsight),作者:周逸斐,編輯:葉麗麗,創業邦經授權發布。
知乎創辦至今,一路走來,像創始人周源一樣,總是在不停修正、平衡自己。
周源向來信奉內容為王,以至于在其他內容平臺為吸引優秀創作者,掀起一輪輪補貼大戰時,他仍堅持真正有價值的知識無法直接粗暴地批量生產,優秀的創作者更看重平臺的調性和互動氛圍。
只是同為文藝男青年的他,又和豆瓣創始人阿北對商業化的克制、排斥不同,周源一開始就沒有拒絕資本的打算,分歧只在于資本助推知乎商業化的速度快慢。
所以知乎成立幾年后就走在商業化的路上?!昂芏嗳死鲜菃栁覀冊趺瓷虡I化,我很煩。于是我就帶著一個團隊做了一個商業化的東西,不就賺錢嗎?”2016年,周源在知乎新功能“值乎”官方視頻這一露臉調侃完后不久,喊出了商業目標:月流水20億——他并非沒有野心的創業者。
于是,知乎在周源的帶領下,這些年知乎一直盡力把內容與商業、企業效益與社會效益之間的蹺蹺板,擺向更健康的平衡點。
周源希望,知乎能一邊謀求產品迭代、商業化實踐,一邊保證不做破壞良性討論、內容質量和社區信任的事。
但實際上,這確實是很難達成的平衡。
從2013年開始,知乎社區告別邀請制,開放給更廣泛的用戶群后,“理想國”的狀態就已經很難存在。
一個面向少數精英的小眾產品開始走向大眾,用戶數達到上億以后,來自社會各階層的人之間難以達成共識,原本的圈層注定要被稀釋。
商業化則更進一步考驗著周源的平衡術。
在“值乎”“知乎 Live”敲開知乎商業化大門之后,知乎正式進入了全面商業化階段,并逐漸形成如今廣告、付費會員、商業內容解決方案、職業培訓以及其他服務(包括在線教育、電商)這一組合變現模式,這些都是圍繞知識創造延展的。
只是商業化道阻且長,在流量的沖刷下,最終讓知乎變成了原住民口中調侃的“編乎”。
“我們也思考,怎樣既能擁抱越來越豐富的內容,又盡量減少給用戶帶來的內容噪音”。周源在2020年知乎十周年演講上提到了知乎的努力,不過用戶的現實反應卻很骨感。
不論是今年4月提出的“生態第一”戰略,還是12月,周源在公開信強調“專業討論”將是知乎必然長期堅持的定位,顯然無法說服知乎的眾多老用戶了。他們早已發現知乎“精英化”內容已經為商業化讓路。
如今知乎依然對外強調“專業討論”安撫用戶,因為這是知乎的基礎底色,知乎的商業化探索,離不開它的內容屬性和社區生態。
如何保障良性討論氛圍和優質變現模式并存?如何兼顧內容的質和量的同時,知乎也能獲得豐厚收益?這是一場理想和資本的平衡,也是知乎和周源的“變”與初心之間的動態權衡。
1 精英的和娛樂的或許,“理想國”一開始就是早期知乎用戶的美好幻想。
2010年12月19日,周源創立的知識社區知乎開始運營了,“這個過程就像在沙漠里建造綠洲”,周源曾非常擔心人氣不足,為此,早期的知乎實行“邀請制”,當時他邀請了約200名互聯網科技人士參與問答,其中包括李開復、王興、馬化騰、徐小平、王小川等一眾大咖。
王興2010年12月發布第一條知乎,圖源知乎App
那時的知乎是名副其實的精英社區,高質量內容疊加精英、名人效應,這奠定了知乎的用戶口碑。彼時更是一碼難求,一個邀請碼曾在淘寶上被炒到了上百元。
但小圈子的社會價值和經濟效益難有想象空間,上線三年,知乎也只有40萬用戶。知乎的“變”終于落在2013年的那場生態開放。
2013年剛過,周源就把合伙人、高管們集合在一起,商量對開放注冊的意見,現場幾乎全都投了贊成票。
直至今日,仍有不少用戶替知乎后悔這一決定——如果不開放生態,繼續執行審核制與邀請制,今天的知乎會不會變成一個價值更大的“知識社區”?
不過周源沒做這樣的假設,從知乎“變”的那天開始,他就做好了接受市場質疑的準備。只是他可能沒想到,這場關于面包和愛情的爭論會伴隨知乎至今。
隨后如外界所見,知乎拆掉了“圍墻”,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原來小而精的“知識社區”短時間內涌入了大量的用戶,段子、八卦、情感解答越來越多。
“原住民”與“新移民”的矛盾也隨之而來。早期的精英用戶心生不滿甚至選擇逃離;后來者認為前者虛偽、清高。知乎社區里理性的觀點交鋒,逐漸夾雜越來越多的抬杠,甚至謾罵。
對于“定位跑偏”的現狀,周源沒有回避。他曾公開表態,當用戶數量變大以后,一定會不可避免地出現很多沖突性問題?!皬母偁帉用鎭砜?,整個移動互聯網公司的產品處在大的競爭背景之下,不同公司有不同的策略,有可能會是橫向擴張,也有可能是縱向上把產品做得非常深入,所以我覺得完全不用回避”。
那么知乎的策略又是什么?
選擇開放后的知乎,想要突破原有人與人的連接,“從服務一部分人的知識社區,邁向普惠內容平臺”。
這樣,知乎就成為公共議事廳而非精英們的私人咨詢室,話語權下放,讓整個平臺更有延展性。
為了達成周源想要的連接,知乎原有的中心化社交關系鏈摧毀了,變成在人關注人的內容模式與算法推薦模式間搖擺。高流量和高質量內容不再強掛鉤。
許多創作者摸清了新分發的規律后,偏向創作接地氣的泛娛樂內容,搞笑段子、小說、短視頻等內容涌入知乎。知乎也默認并默契地為其開辟了各樣專欄。
畢竟這一變化,向前一步,能拉攏并抓住更多新讀者,泛娛樂內容也能持續輻射潛在用戶;向后一步,可以讓老用戶在接收專業知識后,把剩余注意力留在知乎,沉淀出更漂亮的用戶行為數據。一定程度上,這能讓知乎在資本和市場面前,更加有底氣。
2 賺錢的和失去的知乎在精英與普惠內容轉型中的搖擺,也讓商業化道路走得很早,但步履維艱。
“專業”這一初心是知乎的地基,卻無法開出更多商業的“花”。精英們很容易分辨商業化營銷內容,不會輕易被這類內容打動。廣告主不能從這類人群賺錢,知乎商業價值就上不去;泛娛樂化內容能帶來更多商業化可能性,卻是在消耗問答社區的高質量氛圍。這些都是知乎變現的矛盾之處。
周源是有情懷的,但資本的急迫、市場的變化不允許知乎繼續“文火慢燉”了。它需要不斷尋求商業化突破,向資本證明自己的用戶價值。
如今,知乎主要營收來源于廣告、商業內容解決方案、付費會員和職業培訓。
廣告作為知乎商業化的起點,一直是知乎的核心業務。
2016年,知乎正式開啟商業化,這一年也被稱為知識付費元年,不過知乎并沒有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正如周源彼時接受好奇心日報采訪時透露,知乎考慮賺錢、變現“首先是要做廣告”。
相比其他平臺的廣告,知乎最初上線信息流廣告時,明顯表現出了克制。廣告主要出現在問答評論區里,經過多次改版,漸漸地,廣告覆蓋了知乎的每一個位置。知乎在信息流中推出了原生文章廣告、展示廣告、原生問答廣告等多類產品。
圖源知乎App
知乎的商業化進程自然也突飛猛進,僅2018年上半年廣告收入同比增速就高達340%,但知乎也付出了口碑下滑的代價——廣告被用戶詬病太多、太low。
作為一家互聯網內容社區,用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為用戶意味著流量,流量意味著變現。越來越多的泛娛樂化內容和商業廣告,已經造成平臺內容質量下降、用戶體驗變差。
除此之外,可能還有一個“副”作用——逼用戶去買付費會員。
知乎會員的“功能特權”一欄明確標出,可以免除開屏廣告、回答頁廣告等六大廣告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本意為用戶提供專業內容的會員服務,真正吸引用戶付費的內容卻是泛娛樂內容——鹽選欄目的付費網文小說。這完全是兩種相悖的價值主張。
2019年,知乎推出“鹽選”,網絡小說成了知乎的變現方式之一。對于原本專業、真實,充滿精英感的知乎而言,兩者顯得格格不入。
2021年1月,知乎官網統計發現,以奇聞和言情為主要題材的故事專欄,已經占了鹽選專欄熱度Top100的87%。
知乎用故事短文和小說吸引了海量會員,提高了付費用戶規模和用戶活躍度,對資本來說無疑是一組好數據。但對知乎自身基底來說,已經嚴重稀釋掉知乎的專業性和嚴肅性。
用戶增速下降和付費會員數量增長,體現在知乎財報上,便是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
自2022年以來,知乎賺錢的擔子逐漸從“廣告收入”轉移到“付費會員收入”及“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收入”上,“廣告收入”由過去第一大業務降為第三大業務。
至于“商業內容解決方案”,是知乎2020年又推出的“軟廣告”業務,即內容商業化解決方案(“知+”)業務,類似于B站恰飯視頻,本質上也是廣告營銷。
或許是為了讓收入結構的故事看起來更為圓滿,把知乎商業化的想象空間做大,知乎才特意單列“商業內容解決方案”出來。若把廣告業務和內容商業解決方案合并為泛廣告,這一營收占比在今年三季度高達60%,規模約14.8億元。
對于有購物需求的消費者來說,他們希望了解更多產品資訊,這時候插入更原生、更生動的“軟廣”,更容易影響消費者決策。這便是知乎推出內容商業化解決方案的合理之處。
可存在的問題是,知乎真實、專業的的社區內容底色,正在被這類“軟廣”侵蝕。
不再真實的內容,在知乎大范圍蔓延,終究會反噬用戶的信任。很多人是來知乎看“干貨”的,當他們發現一篇回答的本質是廣告,就會覺得“被欺騙”,從而導致知乎的口碑下滑。
這意味著,“軟廣”模式無法快速擴張,只能小范圍存在。要實現更快的商業化,還要想別的法子。知乎今年極度重視的職業教育,就是它尋找到的新增長點。
上線的部分職業教育課程,圖源知乎App
2022年一季度,知乎首次將“職業培訓”業務從“收入-其他”中單拎出來獨立報告。
此后公布的幾次財報數據中,該項業務收入保持了高速增長。今年第三季度,職業培訓收入高達7800萬元,同比增長了458%。12月還會正式上線相關APP。
但知乎的這一新故事,也出現了“漏洞”。
不少購買職業培訓課程的知乎用戶,在各社交平臺吐槽知乎“虛假宣傳”“課程質量差”“退費難”等,有存在割韭菜的嫌疑。這對向來以“客觀、理性”立足的知乎來說,又是一道不可逆的傷害。
悉數種種,幾乎所有的變現方式盡可能努力在“平衡”上苦下功夫。但在流量和質量的矛盾面前,知乎只能做權衡,它賺到了錢,也失去了一些東西。
3 增長的和下滑的“謝邀,人在香港,剛剛破發”,這句話或是最能形容周源今年4月赴港敲鐘的狀態了。
從2021年3月的納斯達克到2022年4月的香港,同一件事情,一樣的“首日破發”,知乎當日的市值甚至比美股收盤還少了2%。
這一年來,知乎美股股價一直下跌,截至12月5日收盤已經跌至1.36美元/股,即將逼近“1美元”退市線;港股方面,收于16.64港元/股,較發行價低開約48%。
資本用腳投票也不奇怪。2022年三季報顯示,知乎第三季度營收達9.12億元,同比增長11%。雖然手中有錢,但知乎依然為虧損發愁,疊加此前兩個季度,2022年前三季度凈虧損已經達14億元,超過2021年全年水平。
知乎深陷增收不增利的困局,而這個困局,已經持續了多年。
招股書顯示,知乎2019年—2021年凈虧損分別為10億元、5.176億元和13億元,虧損幅度在不斷擴大。
圖源富途牛牛
早年知乎特意放慢商業化腳步,這幾年知乎一路快跑,努力賺錢,仍走不出虧損泥潭。
或許知乎意識到資本市場對其盈利目標愈發外露,也開始畫起了“餅”,在今年三季度財報會上,周源做出表態,“短期目標是盡快盈利,長期目標是盈利性增長”。
這何其困難。“端水大師”知乎一直堅持內容格調和商業化的平衡,這些年在探索變現方式上,也不算激進。在“盡快盈利”成為主要訴求后,很可能讓內容天平再次往商業化傾斜。
畢竟,“標題黨”、爭議性和極端話題是“眼球經濟”和“注意力經濟”下,最有效吸引用戶和流量的方式之一。
但投資人總是既希望看到企業亮眼的盈利指標,又要看到企業長期發展的可能。在兩難面前,周源必須想辦法調整到新的平衡狀態。
其實,內容社區的管理模式離不開管理者的平衡術。比如小紅書8年前選擇的“重達人,輕內容”策略失衡后,調整為了“輕達人,重內容”,讓商業為內容讓步,努力實現再平衡。
內容和商業化的矛盾,也會長期考驗著知乎。
如今,知乎除了上述的四大業務外,還探索過短視頻、直播、電商等領域。從知乎的動作來看,它一直在試圖跟上風口,在各個可能商業化的方向上嘗試。
知乎需要給資本市場新的想象力,在內容和變現兩方面尋找新的可能性,是周源接下來要持續思考的事情。
周源是有危機感的,在回港上市時發布的公開信中,他提到,“不能丟掉現在擁有的這種危機感,不能停止對產品的思考,要永遠記得我們的產品是為了解決什么問題,如何更好地去解決?!?/p>
未來知乎如何超越知乎,要看周源能給出什么樣的答案了。
關鍵詞:
責任編輯:hnmd004
- 周源的“平衡術”2022-12-07
- 椰子水在中國,重構or坍塌2022-12-07
- 精油護膚不輸國際大牌,水瀾之迷邀您尊享精2022-12-07
- 首份植物基新茶飲研究報告出爐 書亦燒仙草2022-12-07
- 張灣區大爐子溝路開始攤鋪瀝青,計劃月底完2022-12-07
- 今日熱門!廣西3條高速公路預計本月通車2022-12-07
- 南寧軌道交通6號線初步設計工作穩步推進2022-12-07
- 世界新資訊:光伏每日報,眾覽光伏天下事!2022-12-07
- 每日關注!利潤下移,組件環節被看好!20222022-12-07
- 廣東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286例,新增本土2022-12-07
- 天合光能回應分拆上市傳聞!2022-12-07
- 環球熱消息:華能、國家能源集團、國家電投2022-12-07
- 兩市融資余額增加8.26億元2022-12-07
- 每日播報!【應用案例】15B/17B MAX如何幫2022-12-07
- 全球播報:合肥:嚴禁哄抬藥品醫療器械價格2022-12-07
- 觀天下!英國工業聯合會:英國經濟面臨萎縮2022-12-07
- 因發動機故障,美國監管機構對172萬輛本田C2022-12-07
- 36氪首發 | 螺螄粉品牌「人類快樂」獲青2022-12-07
- 世界資訊:高瓴欲收購CRO企業喬治臨床,澳2022-12-07
- 今日快訊:表觀遺傳學賽道風起,「賽嵐醫藥2022-12-07
- 世界微速訊:智慧商圈帶來消費新體驗(消費2022-12-07
- 當前熱門:美油、布油延續跌勢日內均跌近4%2022-12-07
- 世界微動態丨廣州:垃圾分類答題沖分全城參2022-12-07
- 三亞機票酒店預訂暴漲3倍 三亞酒店什么時2022-12-07
- 【環球時快訊】空客放棄2022年飛機交付目標2022-12-07
- 當前關注:蘋果推出歌詞跟唱功能Apple Mus2022-12-07
- 東風EV新能源宣布漲價,旗下車型預計上調702022-12-07
- 全球微速訊:北京昨日新增1170例本土確診病2022-12-07
- 熱推薦:上海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24例、新2022-12-07
- 51條、22省市!11月光伏政策復盤分析2022-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