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今熱點:600億IPO在即,魏建軍沖刺車圈首富
再次趕超王傳福和李書福的機會來了。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 盒飯財經(ID:daxiongfan),作者:劉星志,編輯:趙晉杰,創業邦經授權轉載
造車界的“首富”,可能又要易主了。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近日,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蜂巢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文簡稱“蜂巢能源”)科創板IPO已獲得受理。蜂巢能源計劃發行25%的股份,擬募資150億元。以此計算,蜂巢能源對應估值達600億元。
蜂巢能源如若成功上市,持股比例超40%的長城汽車掌門人魏建軍身家將進一步抬升,有望重奪“造車界首富”的頭銜。今年11月發布的《2022年胡潤百富榜》顯示,魏建軍夫婦的身家為1300億元,在汽車制造賽道排名第三,低于吉利李書福家族的1350億元和比亞迪王傳福的1450億元。
而在2021年胡潤百富榜上,魏建軍夫婦財富曾達到2180億元,漲幅高達384%,力壓“兩福”(王傳福、李書福),排名造車界第一。
魏建軍身家暴漲,背后是長城股價的一路走高。2021年,特斯拉、“蔚小理”點燃了新能源的火,長城也借上了這股風。從2020年6月到2021年10月,一年多時間里,長城汽車股價從7元左右上漲到近70元,翻了近10倍。
雖然長城市值遠比不上比亞迪,但由于魏建軍在長城持股超30%,遠高于王傳福在比亞迪的持股比例,因此兩人財富差距不大。
當然,身家的變化對于魏建軍來說只是紙面富貴,首富的頭銜也帶不來多少實際的好處。在公司的具體業務上,魏建軍要面臨的問題一個也不會少。
今年以來,比亞迪單月銷量屢創紀錄,全年銷量甚至有望沖擊200萬臺;吉利旗下的極氪、領克銷量和聲量也在穩步增長。相比之下,長城在新能源賽道上的轉身不算順利,今年1到10月,長城汽車累計產量90.252萬輛,同比減少9.04%,累計銷量92.58萬輛,同比減少5.32%。
2021年底,魏建軍曾放出豪言,長城2022年銷量目標定在190萬輛,目前長城只完成了不到一半。比亞迪努努力,興許能達到魏建軍給長城定下的年度目標。
業績此消彼長之下,魏建軍“造車界首富”的寶座也難以坐穩。更何況,分拆上市不是魏建軍的專利,這張牌王傳福和李書福一樣可以打,比亞迪半導體、吉利旗下的億咖通都頻傳上市消息。
新能源造富神話仍舊層出不窮,造車界首富爭奪戰依舊充滿懸念。
01如今沖擊IPO的蜂巢能源,并非一夜之間拔地而起。蜂巢的成長背后,是魏建軍長達十年的一場豪賭。
蜂巢能源脫胎自長城汽車內部。2012年,魏建軍意識到電動車領域的巨大潛力,于是在他的主導下,長城汽車內部成立動力電池項目組,開展動力電池電芯、模組、Pack、BMS等相關核心技術的預研工作,這一項目組正是蜂巢能源的前身。到了2016年,項目組的重要性進一步提升,升格成了事業部。
從時間上來看,長城在電動車技術上的投入并不算早。早在2003年比亞迪進軍汽車領域之時,王傳福就坦承做電動汽車是進入汽車業的初衷。
但這并不意味著魏建軍的反應慢,彼時仍是燃油車大行其道之際,造電動車遠非主流,比亞迪本身就是做電池生意起家,押注電動汽車也在情理之中。2006年,比亞迪首款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F3e電動汽車研發成功,但也沒能成功撬動市場,這次挫敗后很長一段時間,燃油車都是比亞迪汽車業務的支柱,電動車則主要做電動大巴等To B業務。
正因如此,魏建軍的決定一度引發外界擔憂。動力電池是典型的重資產行業,在這項業務上大舉投入,無疑相當于一場豪賭。
2017年9月,我國正式推出“雙積分”政策,倒逼車企向新能源轉型;2018年,全球新能源車迎來爆發式增長,大眾、豐田等巨頭紛紛發布新能源車相關規劃。擔心長城在電動化浪潮中掉隊的魏建軍也聞風而動,開始改造長城,進行戰略和組織架構的調整。
而調整的核心之一就是做減法,剝離零部件行業,并謀求獨立上市。這一背景下,2018年2月,蜂巢能源公司成立,注資13億元,長城汽車擁有100%股權。8個月后,長城汽車將蜂巢能源100%股權轉讓給長城控股全資子公司保定瑞茂,長城汽車與蜂巢能源成為兄弟公司。12月,長城汽車又宣布將123項動力電池相關專利及非專利技術資產轉讓給蜂巢能源保定分公司。
表面上來看,蜂巢能源已經和長城沒有從屬關系,平起平坐,但作為長城養出來的獨角獸,蜂巢能源身上依舊有抹不去的“長城味兒”。
蜂巢能源總經理楊紅新2003年就加入長城,是15年的長城老兵,更別提魏建軍本人還握有蜂巢能源超過40%的股權,是公司的實控人。
02從2018年算起,成立僅4年多時間,蜂巢能源就躋身全球動力電池裝機量前十,并沖擊IPO,其速度之快令同行側目。
除去行業風口、資本助推等外部因素,魏建軍對類似的資本市場操作十分熟稔。早在2003年底,長城汽車就登陸港股,成為全國首家赴港上市的民營汽車企業。上市募集的資金幫助長城汽車進一步發展的同時,也讓第一個“吃螃蟹”的魏建軍及其家族成為最大受益者,魏建軍家族憑借超40%的持股比例,財富達到35億元,這一年魏建軍僅39歲。
13年前還是一家資產300萬,負債200萬瀕臨破產的小企業長城,在交到當時年僅26歲的魏建軍手中后,上演了一出漂亮的絕地翻盤。
實際上,魏建軍本身就是“富二代”,父親魏德義、叔叔魏德良都是保定當地的企業家,1984年魏德良創辦了長城工業公司——一家在保定市南大園鄉注冊的集體所有制企業,這便是長城汽車的前身。
1989年,魏德良因車禍去世,保定南大園鄉派自己的人接管了長城工業公司。但很快出現問題,1990年長城工業公司陷入困境,300萬資產負債200萬元,連員工工資都發不出來。南大園鄉政府無奈開出優惠條件引人承包,26歲的魏建軍決定簽下5年的承包合同,接過叔叔的衣缽。
當時,人們用一種復雜眼光看待這位年輕的總經理,有人懷疑其能力,也有人認為背靠魏家的支持仍有機會。此前,魏建軍也在家族的企業中做過廠長,有相關經驗;而魏建軍座下的拉達轎車則是家族實力的證明,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能開上汽車的保定人鳳毛麟角。
走馬上任后,魏建軍用“在大市場找小機會的策略”,通過定制特種車輛、組裝轎車等業務,讓長城扭虧為盈。到了1993年,29歲的魏建軍決定造車,同時期30歲的李書福拿著造冰箱賺的錢去海南炒房,賠得底掉;27歲的王傳福還只是研究所旗下電池公司的總經理,造車離他們還很遙遠。
決心造車以外,魏建軍另一項驚人之舉在于從承包轉向控股。1998年4月,為感謝魏建軍對長城工業公司的貢獻,鄉政府將相當于長城工業公司權益凈值中每年增長率200%以上的股本權益(占長城工業公司股本19.87%)授予魏建軍。此外,魏建軍將承包協議中歸屬于他的10%除稅利潤約214萬元全部換成了股權。
而在1999年8月,南大園鄉政府基金會呆壞賬嚴重,鄉政府決定將持有的21%長城汽車集團股權以800萬元轉讓給魏建軍。至此,魏建軍擁有46%股權,成為長城汽車集團控股股東,鄉政府持股44%,公司工會持股10%。
上市前,公司工會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決定將員工持有的10%股份分別轉讓給魏建軍的父親魏德義9%,母親陳玉芝0.5%,太太韓雪娟0.5%,轉讓代價分別為1370.9740萬元,76.165萬元和76.165萬元。
至此,魏建軍和一致行動人士共持有長城汽車56%的股權,即使在上市后股權被稀釋至40%左右,依舊是控股股東,“中國汽車界首富”的完美故事誕生。不過,僅僅兩年后的2005年,由于長城汽車股價暴跌,加上李書福“照貓畫虎”帶領吉利登上港股,魏建軍讓出了汽車界首富的寶座。
03上市之初,魏建軍對媒體表示:“公司一向提倡的理念是‘低調做人,高調做事’。”
實際上,魏建軍一直十分低調,各大報紙、行業論壇上都很難找到他的身影,直到長城上市讓他成為了車圈首富,他才被迫曝光在公眾視野中。
近年來,為了長城汽車的轉型,魏建軍也逐漸高調起來。2016年,長城高調推出豪華SUV品牌“WEY”,品牌名正是源于魏建軍的姓氏“魏”。一向低調的魏建軍親自代言WEY牌,賭上了自己的姓氏和榮譽。
但WEY的發展并不如預期順利,長城的高端化之路也一直沒有突破,反倒是架構改革后獨立出去的蜂巢能源,成了魏建軍身家提升的新籌碼。
但在汽車領域競爭激烈的當下,想要坐穩造車界首富這一座位絕非易事。從資歷上看,“兩福”在造車上都是魏建軍的小弟,然而從企業發展狀況上看,魏建軍的長城已經落后了。長城既沒有比亞迪“All in”新能源的決心和實力,轉型上也總是慢老對手吉利一步。
今年1-10月,長城銷量92.58萬,離年度目標相去甚遠;而這92萬輛中,絕大多數又都是燃油車,新能源車僅10.79萬輛。
“兩福”除了在賣車上蒸蒸日上以外,各自也有資本運作的籌碼。11月14日,吉利旗下億咖通科技再獲6500萬美元融資,離上市更進一步;11月15日,比亞迪半導體終止推進上市計劃,比亞迪表示,終止分拆上市是為了擴產能,待投資擴產完成后且條件成熟時,將擇機再次啟動分拆上市工作。
而數數魏建軍手中的牌,目前看來有沖擊IPO潛力的,可能只有自動駕駛公司毫末智行了。
上市之初,魏建軍稱:“我覺得給富豪排名毫無意義,企業做大了,還是要為社會做貢獻。”但后來,魏建軍直言“做企業就是賺取利潤”,他認為服務社會是企業的責任,但最終目的還是賺錢。
兩種說法可能并不沖突,富豪排名是表,企業發展是里,與企業命運深度綁定的魏建軍的身家變化,某種程度上也代表公司的賺錢能力,而把企業做大,賺取利潤本身也是為社會作貢獻。
當下長城汽車的業績乏力,引發外界擔憂。此番上市除了抬升魏建軍身家,對于蜂巢能源來說也是一條有效的融資渠道,加速公司擴張,進而助力主業長城汽車向新能源轉身。
魏建軍曾坦言這輩子只能干汽車,他癡迷汽車,目標是賺錢,合起來就是靠汽車賺錢。目前來看,不論是出于何種目的,為自己還是企業,亦或是為社會,魏建軍都要爭一爭這個“造車界首富”的位置。
參考資料:
《從虧損小廠到上市公司 長城汽車風雨13年》北京晨報
《中國汽車首富家族快速神奇致富秘方》中國經濟網
《商界40年:夢想家(2009-2018)》商界雜志社采編團隊
《發現中國汽車商業模式》何偉
《李書福成中國汽車界首富》深圳商報
關鍵詞: 蜂巢能源
責任編輯:hnmd004
- 世界今熱點:600億IPO在即,魏建軍沖刺車圈2022-11-23
- 天天視點!小區投個充電樁,每月就能賺幾千2022-11-23
- 世界看點:瑤老鄉賢參與調解司法資源送進家2022-11-23
- 全球微頭條丨廣元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獲四2022-11-23
- 微資訊!云南省消費市場持續恢復線上消費快2022-11-23
- 熱門看點:證監會新一輪推動提高上市公司質2022-11-23
- 中國信通院:企業信用大數據行業市場規模已2022-11-23
- 世界快播:小米集團第三季度營收704.7億元2022-11-23
- 焦點觀察:歐洲航天局謀求大漲經費以“反映2022-11-23
- 微速訊:超16億元央企獨立工礦區市政社區等2022-11-23
- 硅業分會:一線企業上調開工率,硅片價格略2022-11-23
- 遂平縣玉山鎮:打好“組合拳”繪就鄉村振興2022-11-23
- 【世界新視野】驛城區城管局強化重點場所排2022-11-23
- 全球速讀:讓愛接力!南通一信義小伙發起成2022-11-23
- 夢入神機最新作品有哪些?2022夢入神機新書2022-11-23
- 扎實推進三農工作 浙商期貨與人保財險深入2022-11-23
- 外交部回應韓劇在中國播放:對同韓方人文交2022-11-23
- 全球新動態:韓國政府探討刺激出口方案 指2022-11-23
- 全球通訊!乘聯會:上周乘用車市場零售36.72022-11-23
- 全球快訊:北京豐臺部分社區將推出核酸自采2022-11-23
- 中國游戲市場10月銷售收入超197億元 6個月2022-11-23
- 全球觀天下!11月22日國內黃金期貨跌0.1%2022-11-23
- 環球頭條:華達新材:擬21.29億元投建年產22022-11-23
- 全球觀焦點:鎖定27年供氣大單:世界杯外的2022-11-23
- 微頭條丨中國銀行與萬科簽署戰略合作提供不2022-11-23
- 富瑞特裝:控股子公司擬投建天然氣應用產業2022-11-23
- 河南省委書記到鄭州富士康調研 鄭州為什么2022-11-23
- 網傳鄭州要封城官方:沒接到通知 鄭州發布2022-11-23
- 男子騎馬追尾轎車事件始末 真是讓人哭笑不2022-11-23
- 天天熱點評!星邦智能深耕主業持續創新:成2022-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