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G沖刺IPO 涉嫌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等諸多問題
近日,知名網紅按摩儀品牌SKG母公司——未來穿戴健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SKG)在深交所提交了招股書,擬募集資金16億元。
招股書顯示,SKG過去三年的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高達 55.81%、58.31%及52.38%,而蘋果最新一季毛利率為43.76%,“SKG毛利率超蘋果”登上熱搜,引起公眾討論。
不過高毛利背后,SKG面臨的是銷售業績、產品質量、推廣費用、功能宣傳等諸多問題。SKG按摩儀的資本之路,能否順利?
常年打醫療器械擦邊球
SKG公司名稱的更迭,充斥著一股濃濃的“假洋味”。
2007年,劉杰、徐思英夫婦創立“佛山獅開生活電器有限公司”,2010年,公司更名為“佛山艾詩凱奇電氣有限公司”,2015年又改名為“廣東艾詩凱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2020年6月再一次更名為“未來穿戴技術有限公司”,英文名稱為“SKG Health Technologies Co.,Ltd.”,SKG為Smart、Kind和Global的首字母縮寫,公司產品名稱正是取自公司英文名。雖然名字花里胡哨,但SKG卻是一家地地道道的本土企業。
除了公司名稱,SKG的產品宣傳也頗具“國際大牌”范兒。在SKG K5系列包裝盒上,“暢銷巴黎·紐約·首爾”的廣告語格外亮眼。但招股書顯示,公司近三年來境外收入均不到2000萬,甚至2020年還下滑,不到1500萬。總體看,SKG近三年境外營收占總營收比例不到3%,與境內10億營收體量形成鮮明對比,“暢銷海外”的說法完全立不住腳。
除了夸大海外市場,公司對SKG按摩儀的功效宣傳也令人疑惑。在官方網站上,SKG將公司使命表述為“為個人和家庭提供智能穿戴和醫療器械產品”,在SKG線上線下的銷售頁面上,也頻繁宣傳旗下產品是與原三甲醫院疼痛康復專家聯合研發。甚至在SKG高管的對外表態中也能看到其將產品定位為醫療器械產品。據此前媒體報道,2021年12月,SKG副總裁在出席活動時表示,SKG是在消費電子領域和醫療器械領域耕耘,致力于醫療電子與生物技術相結合。有人士質疑,上述種種宣傳,不僅將SKG往醫療器械產品身份靠,還容易給消費者留下能夠治療疾病的錯覺。
金融投資報記者注意到,據《醫療器械監督管理條例》,具有“預防、診斷、治療”等功能的器械,才是醫療器械。在國家醫療器械類目錄下的物理治療及康復設備中,按摩產品并沒有被列入其中。同時根據《醫療器械說明書和標簽管理規定》第二條規定,凡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銷售、使用的醫療器械應當按照本規定要求附有說明書、標簽和包裝標識。
顯而易見,SKG按摩儀并不具備醫療器械資質,不少人士認為,其打醫療器械的擦邊球多年,或涉嫌虛假宣傳,可能會成為其IPO道路上的一道“障礙”。
推廣費用三年漲近三倍
2016年,彼時的SKG還叫廣東艾詩凱奇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一年推出了首款頸椎按摩儀“4098系列”,成為公司轉型契機。2017年,創始人劉杰將SKG定位調整為“美容與健康電器專家”,從傳統家電跨界美容家電,奠定了SKG未來的發展路徑。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SKG分別實現營業收入7.92億元、9.91億元、10.6億元,主營業務營收分別為7.9億元、9.9億元、10.56億元。按產品類別分類,公司主營業務主要分為可穿戴健康產品及便攜式健康產品,可穿戴健康產品又細分為頸椎按摩儀、眼部按摩儀和腰部按摩儀。其中,頸椎按摩儀銷量最好,報告期內實現營收5.86億元、8.55億元、7.43億元,占總營收的74.19%、86.67%、70.33%。在SKG天貓官方旗艦店產品詳情區,SKG頸椎按摩儀銷售額全國第一的認證格外亮眼。
從名不經傳的小家電工廠到國內肩椎按摩儀第一名,SKG的崛起與其營銷力度息息相關。
招股書顯示,2019年-2021年,SKG市場推廣及廣告宣傳費用分別高達5583.35萬元、1.66億元、1.61億元,占銷售費用的比重分別為54.53%、78.88%及75.02%。
記者發現,2019年,該公司廣告宣傳主要集中于新媒體和電商平臺,廣告宣傳費用還較為正常。2020年,SKG大幅增加影視劇及綜藝的廣告植入、明星代言、新媒體等方面的投入。據了解,2020年,SKG簽下了流量明星王一博,其產品還頻頻出現在李佳琦等頭部電商主播的直播間,《乘風破浪的姐姐》、《我要這樣的生活》、《朋友請聽好》等知名綜藝節目也能看到SKG的影子,曝光率頗高。
2021年,SKG再次調整宣傳策略,降低線上影視劇及綜藝、新媒體平臺上的投入,增加電梯廣告費用。金融投資報記者就多次在成都不同區域的電梯里看到SKG廣告,從其1.6億元的投入來看,其電梯廣告覆蓋率不低。
產品質量問題屢遭吐槽
重宣傳營銷,目的是提高銷量,但最終仍將回歸產品本身。那么,SKG系列產品能否筑起未來可穿戴行業的護城河?
據IDC統計數據顯示,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總出貨量2014年-2021年復 合 增 長 率 為 51.69% 。 預 計2021-2025年全球智能可穿戴設備出貨量復合增長率約為26.28%,2025年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3.58億臺。
至于中國市場情況,健康界研究院數據顯示,2016-2020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模由175.2億元增長至 632.2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37.8%,預計2025年我國智能可穿戴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將達1573.1億元。
再看SKG產品銷量,報告期內,SKG 可穿戴健康產品銷量分別為323.52萬件、496.99萬件及469.46萬件。可穿戴健康產品中,頸椎按摩儀銷量分別為310.58萬件、471.08萬件及405.04萬件,2021年度頸椎按摩儀銷量同比下滑14.02%。對于明星產品銷量下降,SKG在招股中將其歸結為市場競爭激烈所致。
SKG產品的質量問題,也深受詬病。在黑貓投訴平臺上,SKG官方滿意度僅三顆星,對比競爭對手科沃斯來說,其滿意度較低。記者瀏覽后發現,消費者投訴最多的為充電問題,售后問題也是吐槽重災區。在其他社交平臺,使用SKG產品后頸部紅腫、加重腰部疼痛等評價也有不少。
如今,國內按摩器具競爭水深火熱。華創證券去年曾統計,以淘系平臺數據來看,去年6月有1400+小型按摩器具品牌,店鋪門店數量約3500個。同期淘寶平臺洗衣機品牌數量為110個,小型按摩器競爭十分激烈。
作為曝光度超高的按摩儀品牌,“網紅品牌”的帽子牢牢地扣在SKG頭上,然而隨著網紅效應趨弱,市場和消費者越來越清醒:“網紅并非質量保障”,也在影響SKG后續發展。
SKG 能否闖關成功?我們拭目以待!(本報記者 薛蕾)
責任編輯:hnmd004
- SKG沖刺IPO 涉嫌虛假宣傳、產品質量等諸多2022-07-08
- 減少外出就餐和娛樂支出等 “吃不消”的美2022-07-08
- 儲能、光伏等板塊掀起漲停潮 福田汽車、中2022-07-08
- 工信部等四部門啟動2022新能源汽車下鄉 進2022-07-08
-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突破1000萬輛 占汽車2022-07-08
- 全球快播:我國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省市縣三級2022-07-08
- 世界速訊:“趣巴西”文化交流活動在太原舉2022-07-08
- 世界焦點!山西展團攜200余種特色產品精彩2022-07-08
- 工信部 鼓勵地方出臺有含金量的政策 加快2022-07-08
- 下半年豬肉消費形勢向好消費需求增加 價2022-07-08
- 當前頭條:微信新功能內測,終于能讓工作與2022-07-08
- 世界焦點!36氪首發|「貝特新能源」完成數2022-07-08
- 世界熱訊:國際原油期貨結算價大幅收漲,WTI2022-07-08
- 環球速訊:監管層針對私募市場亂象頻繁“亮2022-07-08
- 焦點報道:高盛:將美國Q2經濟增長預期大幅2022-07-08
- 每日報道:年內新基金發行近6900億份,固收2022-07-08
- 天天看點:年內2636家上市公司派現8685億元2022-07-08
- 河南“破題”的底氣在哪?提升“綠色”通道2022-07-08
- 每日快看:(財經·行情)倫敦股市7日上漲2022-07-08
- 全球實時:免申即享!廣東對27.9萬家企業發2022-07-08
- 全球微速訊:50億元母基金+百億規模子基金2022-07-08
- 【速看料】廣東建成101條特色自然教育徑其2022-07-08
- 全球短訊!沒有長大的德州扒雞也想上市,規2022-07-08
- 天天快播:淘汰純燃油車?不如先把電車保費2022-07-08
- 速看:“收割”有錢人的網紅奶,要上市了2022-07-08
- 世界微速訊:相親節目治不好上億中老年人的2022-07-08
- 世界訊息:瓶裝涼茶賣19.9塊,涼茶界也有刺2022-07-08
- 當前最新:兩部門發文規范信用卡業務不得以2022-07-08
- 每日關注!14天調整為7天,“通信行程卡”重2022-07-08
- 【環球新視野】碩士騙領3萬元補貼獲刑完善2022-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