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負眾望取得顯著成效 粵港澳大灣區風勁好揚帆
不負眾望取得顯著成效
“面對復雜多變的國內外環境,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蹄疾步穩,不負眾望,取得階段性顯著成效。”北京師范大學一帶一路學院研究員、珠海市政協委員萬喆在接受國際商報記者采訪時細數了3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四方面斐然成績——
一是高質量發展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底色”。3年多來,大灣區經濟呈持續穩健增長趨勢。2021年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約12.6萬億元,進入世界500強企業達25家。
二是高水平開放是灣區經濟發展的重要特征。3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已發展成為中國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高地。在進出口方面,2019年大灣區進口額達67551億元,出口額達77081億元;2021年,上述兩個數字分別增長至75377億元和88751億元,3年增幅分別為11.6%和15.1%。截至2020年,前海蛇口、南沙和橫琴三個自貿片區在投資開放、貿易便利、金融創新、粵港澳合作、政府管理體制等領域形成了584項改革創新成果。廣東自貿試驗區成為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陣地。
三是科技創新是大灣區建設的動力。創新綜合能力方面,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發布的《全球創新指數2021》報告顯示,“深圳-香港-廣州”創新集群繼續位列全球第二。發明專利方面,粵港澳大灣區2020年發明專利公開量36.59萬件,為東京灣區的2.39倍、舊金山灣區的5.73倍、紐約灣區的7.85倍。粵港澳科技創新資源加快集聚,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影響力顯著增強。
四是“軟”“硬”雙聯通是促進區域經濟共同發展的“潤滑劑”。3年多來,粵港澳三地堅持基礎設施“硬聯通”和規則機制“軟聯通”并舉,加快推動市場一體化進程。香港地區、澳門地區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這是港澳在治理過程中得出的寶貴歷史經驗,也是“一國兩制”實踐走向更大成功的必然要求。
“3年多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之所以能飛速發展,核心是正確的戰略引領和強有力的政策支撐。”萬喆說,從2019年先后發布的《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建設總體方案》《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改革開放方案》,到日前印發的《廣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粵港澳全面合作總體方案》,為粵港澳合作以及中國推進制度型開放提供了重要平臺載體。
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國際經濟與貿易系主任魏浩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建設成果的取得對助力中國高水平開放意義深遠,其持續優化營商環境、促進貿易便利化、深化金融改革開放創新和吸引人才集聚,有利于中國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有利于建設高水平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
把握新機遇扛起新使命
今年以來,利好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新發展機遇接踵而至:1月,RCEP正式實施;2月,大灣區被確定為國家級工程“東數西算”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
萬喆表示,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國內循環與國際循環的結合與對接區,是國家全面承載生產、分配、流通、消費運行過程,銜接供給需求體系、連接國內外市場的重要平臺。其獨特的區位優勢、開放的制度環境、完備的產業體系、良好的創新土壤、成熟的資本市場,將使其成為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最佳紐帶。
以不息為體,以日新為道。在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過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將承擔怎樣的新使命?魏浩認為,放在更高的格局來看,香港將大有作為:一是把握RCEP機遇,打造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區。一方面,基于香港經常作為解決“一帶一路”建設項目投資和商業爭議的服務中心等優勢,大灣區下一階段可以舉辦與共建“一帶一路”主題相關的各類論壇或博覽會,支持粵港澳加強合作,共同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另一方面,依托港澳的海外商業網絡和海外運營經驗優勢,大灣區應把握RCEP實施帶來的發展機遇,推動區內企業聯手“走出去”,引導區內企業適應區域市場更加開放的環境、更加充分的競爭,以更高水平開放促進大灣區更深層次改革、更高質量發展。
二是抓住“東數西算”機遇,發揮數字經濟領軍企業帶頭作用,積極推動“數字灣區”建設。未來,數字經濟將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經濟發展發揮基礎性和引領性作用。下一階段,首先,大灣區要讓西部的算力資源更充分地支撐區域內部的運算,為大灣區數字化發展賦能。其次,大灣區應依托廣州人工智能與數字經濟試驗區,發揮騰訊、阿里等數字經濟企業的帶動作用,采取相應的優惠政策鼓勵地區之間的數字創意產業合作,可覆蓋動漫游戲、網絡文化、數字文化裝備、數字藝術展示等各個領域。最后,大灣區要繼續努力提升數字技術水平,將數字技術應用在教育服務、醫療衛生、電子商務以及旅游休閑等多個領域,積極推動“數字灣區”建設。
三是依托大灣區中心城市資源優勢,培育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有利于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因此,粵港澳大灣區下一階段可以依托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科研資源優勢和高新技術產業基礎,聚焦聯合打造一批產業鏈條完善、輻射帶動力強、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促進通信技術、智能機器人和生物醫藥等產業發展的同時,要重點關注新能源汽車等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增強大灣區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本報記者白舒婕)
責任編輯:hnmd004
- 不負眾望取得顯著成效 粵港澳大灣區風勁好2022-06-29
- 開源證券沖刺IPO 陜西有望迎來第二家上市2022-06-29
- 創新這件事,看看“簡醇”怎么玩?2022-06-29
- 新能源招聘職位增速達64.4% 新能源行業職2022-06-29
- 中國(贛州)第九屆家博會線上家博會開幕式2022-06-29
- 鄭東新區開展教師招聘專場直播帶崗活動 計2022-06-29
- 壯大市場主體“30條”等 培育“獨角獸” 2022-06-29
- 新增綠色信貸700億元等 深圳出臺“金融穩2022-06-29
- 一季度 深圳企業已在全球146個國家和地區2022-06-29
- 當前速遞!錦浪科技擬定增募資29億元擴產2022-06-29
- 今亮點!1.990~2.03元/W!天合、英利、瑞晶2022-06-29
- 【獨家焦點】科創板兩融余額788.79億元,較2022-06-29
- 全球今日訊!江蘇昨日新增2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06-29
- 世界資訊:組件量產效率達23.5%!全生命周2022-06-29
- 當前速訊:港股開盤:恒生科技指數跌2.28%2022-06-29
- 當前視訊!賽美特完成5.4億元融資2022-06-29
- 環球快訊:亞馬遜云科技助力光伏發電構建人2022-06-29
- 當前消息!基建股震蕩走高,宏潤建設漲停2022-06-29
- 天天微頭條丨加速G12疊瓦電池組件擴產,TCL2022-06-29
- 速遞!新能源專屬車險落地半年 “定價難賠2022-06-29
- 【環球聚看點】廣州發展臺山漁業光伏產業園2022-06-29
- 精彩看點:全國首個《高速公路邊坡光伏發電2022-06-29
- 世界快報:融合創新——推動堯頭窯文化產業2022-06-29
- 視焦點訊!誰在抖音文玩里趁亂打劫?2022-06-29
- 《羅湖港人一本通》新鮮出爐 深港口岸經濟2022-06-29
- 能源板塊業績反彈迅猛 華樂享混合C年內收2022-06-29
- “北極:對話之地”在圣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2022-06-29
- 沾上“新能源車+光伏”雙熱點 13天12板集2022-06-29
- 機構買入力度持續加大 廣東鴻圖(002101)獲2022-06-29
- 暑期游細分龍頭股率先受益 首旅酒店(600252022-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