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快訊:七旬農民義務守護元代古橋半輩子:承諾了就要用心做好
長江日報記者史強 攝
□ 長江日報記者史強 通訊員姜亮平
(資料圖)
70歲農民饒浩功再次來到離家約800米遠的南橋,與二兒子饒星火一起頂著烈日給這座元代古橋清除雜草,這一幕發生在8月15日上午。饒浩功家在武漢市江夏區山坡街道陳六村大屋饒灣。一天不上橋就覺得少了點什么,從1986年作出承諾守護好祖先留下的南橋至今,他已義務守護古橋36年。他說,承諾了就要用心做好。
■ 承 諾
自己定會守好古橋
頭發斑白的饒浩功,身高約160厘米,體態瘦小,每次抄起水泥桶和鏟刀上橋,他就像變了個人。常年下田和巡橋,他要忍受風吹日曬,“家里我最黑”。
隨著年齡增長,饒浩功的雙臂已有點不利索,舉起約一分鐘就酸了,還會顫抖。“我這一輩子都跟南橋結了緣。”聊起南橋,他有說不完的話。
饒浩功一家祖祖輩輩都居住在饒灣。少年時期,他經常和村里伙伴一起從南橋橋面上跳水。
在他的記憶里,南橋附近曾有茶館、集市、學校、碼頭,南來北往的人過往都要經過南橋,這座不起眼的石橋造就了這一帶的繁華。
20世紀70年代,南橋部分橋身坍塌,成了一座危橋。1985年,當時的武昌縣文保部門(1995年撤銷武昌縣,設立武漢市江夏區)組織專班負責修復南橋,專班駐地就在饒浩功家。作為向導,饒浩功每天跟著工作人員進行勘查。這次經歷讓他對南橋有了全新認識。
南橋為單孔半圓形,全長36.7米,橋面中間寬6.3米,兩端寬7.4米,橋拱跨度6.9米,橋面距水面高約10米。“從橋上銘文看,南橋建造的時間為元朝末年,也就是公元1349年,距今已有673年歷史。康熙三十六年,即公元1697年曾加以修葺。”江夏區文物管理所所長劉治云介紹,南橋的歷史價值和研究價值都非常大。
江夏區山坡街文化服務中心主任陳漢水告訴長江日報記者,當地饒氏族譜有東山公捐資建橋的記載。饒浩功是東山公的后裔。當地相傳,東山公曾委托商人科某購買修橋石料,不料科某拿著定金去做生意,船至梁子湖中心時遭遇狂風巨浪,科某醒悟后才得以平安返鄉。在陳漢水看來,這個在當地流傳甚廣的傳說講述了南橋修建不易,同時也警醒世人信守承諾。
1985年修復南橋時,饒浩功帶領幾名村民每天泡在河水中,靠手將散落的石料一塊塊摸出。南橋恢復舊貌,饒浩功高興地“就像找回了自家的親人”。
修復后的南橋1986年出現擋土墻破損,饒浩功迅速向當時的武昌縣文保部門作了報告并求援維修。當著上級領導的面,饒浩功承諾自己今后一定會守好古橋。饒浩功雖然只有小學文化程度,但他知道這座橋歷史悠久,很有價值。
劉治云回憶起饒浩功當年承諾守橋的事時說:“這個事情當時局里很多人都知道。”
■ 巡 橋
發現小裂縫即修補
每天到橋上轉一轉,早已成為饒浩功的生活習慣。早年下田勞作,他早上5時就出門,途經南橋時會停下來,“橋上的雜草需要清除,行人留下的垃圾也要及時清理”。如今,七旬的他每天開著代步的農用三輪車巡橋。
南橋近年來成為當地網紅景點,不少人慕名前來拍照,勸阻游客不要開車上橋如今成為饒浩功護橋工作的重要內容。每次巡橋,他會將三輪車停在橋下,步行上橋,然后帶著垃圾返回。
因風吹雨淋和山體沉降,南橋的橋磚和擋土墻有時會出現一些裂痕和破損。“我每天巡橋,發現嚴重情況會馬上上報,小裂縫就自己修補一下。”饒浩功是當地知名的泥瓦匠,抹的磚縫光滑平整。
“只要有一點不合格,就要求重來。”66歲的方道武1985年曾和饒浩功一起下河摸石料,此后也曾和他一起參與了對南橋的修補。一次,橋面的磚塊需要修補,做過多年泥瓦匠的饒浩功一眼看出方道武補好的地方,磚略高于其他磚,便堅決要求重來,直到合格為止。
劉治云告訴記者,文保部門會定期對南橋的主體結構進行維修,近年來已大修過3次。饒浩功平時的修補都是輔助性工作,有責任心和基本泥瓦匠技能就能完成。
自1986年開始承諾守橋以來,饒浩功的家里常年備著一噸多沙子,“足夠修修補補用一年”。同時他還在家里存著約50公斤水泥,隨用隨取。這些材料都是他自掏腰包購買,然后用農用三輪車一袋袋運回來。在沒農用三輪車之前,他都是掏錢請人用拖拉機送到門口,自己再背進家。
饒浩功曾在周邊打零工補貼家用。每天出門前,他會先到橋上看一看,做一下清潔。“一天不上橋,總覺得心里少了點什么。”有時當天太忙沒時間去,他會讓妻子姚光明替他巡橋。
“他喜歡做這個,那就去做好了。”67歲的姚光明患有帕金森病,現在一直在家休養。只要身體允許,她都會陪老伴一起巡橋,“不能幫什么忙,拔點草也行”。
■ 奉 獻
先后4次獲評模范
方道武幾乎每次經過南橋時,總會看到饒浩功在撿垃圾,包括清理河道中的垃圾。因為河道較寬,饒浩功就找來長樹枝,蹲在岸邊一點點將水草里的垃圾挑到岸邊,經常一蹲就是一兩個小時,中間累了就在草地上坐一會。在方道武眼里,只有饒浩功這樣“老實有責任心”的人,才能堅持下來。
守橋,除了體力和精力,更多的是奉獻。“一年要除4次草,主要集中在4月到9月野草生長旺季,每次噴施除草劑成本至少要60元。”饒浩功掰著手指頭給記者大概算了一下賬。此外,有些修補他一個人無法完成還要請人幫忙,每次都是自掏腰包付幫工的錢。
在村民饒中華眼里,饒浩功是個做事負責講信用的人,請人修橋從不欠錢。今年7月的一天,饒浩功找到饒中華,請他一起參加南橋的修補,每天100元。當天修補結束后,工錢現場結清。饒中華事后才知道,這錢都是饒浩功自掏腰包。
饒浩功夫妻已無力種田,沒有什么收入來源,每人每月有300余元新農保補貼。姚光明的治療費用大頭由幾個子女分攤,平時靠饒浩功打點零工維持生活。除日常基本開銷外,剩余的錢都被他用在修補橋上了。這些年到底花了多少錢到橋上,他沒有算過,也算不清楚。
南橋既是武漢市文物保護單位,也是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饒浩功1989年被聘為當地的文物義務保護員。現在,包括南橋在內,饒浩功守護的文物單位包括3座古橋和2處遺址。
“南橋的保護難度最大,這里人流量大,需較多巡查及維護。”陳漢水告訴記者,守橋36年,饒浩功先后4次獲評模范義務保護員。“我們每年會給義務保護員發放補貼,但數額并不多,從數百元到千余元不等。”陳漢水每年年底會向上級部門報告全街近30名文物義務保護員一年的工作量、工作成效等情況,“饒浩功一直都是優秀。”
“他兌現了當初的承諾,工作特別突出。”劉治云告訴記者,目前江夏區有文物義務保護員近百人,負責守護百余處文物保護單位,饒浩功是工作時間最長的一位。
陳六村黨支部書記饒和生談到饒浩功時介紹,村民們“都覺得他干得不錯”,而饒浩功對自己工作的評價只是“還可以”。
■ 接 力
父親動員兒子守橋
20世紀90年代初,饒浩功在巡橋時無意中發現了一些陶片和石器,他馬上將情況報告給文保部門。文保部門派人調查后發現,這里有一處新石器晚期至商周時期的遺址。后來,該遺址被命名為上屋嶺遺址,距今4500年左右。
在劉治云看來,在文保部門和饒浩功的共同努力下,南橋保護情況良好:“一是橋梁主體結構完好無損,可以供行人正常使用;二是周邊環境優美,基本重現了昔日的南橋。”
饒中華平時在紙坊打工,看到并不富裕的饒浩功貼錢修橋,他多次邀請饒浩功一起去打工,但都被拒絕。憑借泥瓦匠手藝,饒浩功如果到離家遠的地方打工,每天收入不低于280元。他拒絕的理由很簡單:“離家遠了,橋沒人看著,不放心。”
“守了一輩子橋,不能在我這里斷了。”饒浩功多年來一直給子女們講這句話。年齡大了,饒浩功也一直在物色合適的守橋人選。饒浩功有兩個兒子,年長的饒星火今年44歲,在離家不遠處的賀勝橋開副食店。在饒浩功的動員下,饒星火決定接力踐行父親當初的承諾。
“從我們小時候起,父親就一直在給我們講南橋的故事。”1985年維修南橋時,7歲的饒星火就在岸邊跑來跑去幫忙搬些小石頭,對橋也很有感情。這些年,饒星火只要有時間也會跟著父親一起巡橋。10多年前,他離開村子去開店,隔兩天就會回家陪父親一起巡橋。
當父親動員他接力來守橋時,饒星火沒有猶豫便答應了下來。“我住的地方離橋不遠,回來也方便,而且店里有家人看著,也不耽誤事。”除了因為這座橋的修建者是自家祖先,饒星火還有自己的考慮,“老爺子年齡大了,我來替他繼續完成當年的承諾,不要留下遺憾。”
南橋的修復和開發已被提上議事日程。古風市集、非遺展示、漢服體驗、文創產品、泊船碼頭、鐘磬禮樂……6月2日,江夏區首屆“走橋”活動在南橋舉行,重現了往昔南橋端午時節的繁華盛況。劉治云表示:“這些活動得以開展,與廣大文物義務保護員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近年來,南橋吸引了很多游客前來,看的人又一次多了起來,游客們臉上掛著興奮的笑容,讓饒浩功覺得自己36年的堅守是值得的。他說:“做事要對得起自己的良心。作出了承諾,就要用心做好。”
【編輯:卞立群】
責任編輯:hnmd004
- 全球快訊:七旬農民義務守護元代古橋半輩子2022-08-22
- 熱頭條丨水滴籌回應“籌款中介抽成最高達702022-08-22
- 當前播報:鎮江推動林業高質量發展2022-08-22
- 世界短訊!廣東啟動“百城千社萬企助就業”2022-08-22
- 世界今頭條!男子謊稱被詐騙只為騙取病假條2022-08-22
- 世界微動態丨丹陽醫保零星報銷服務提質增效2022-08-22
- 世界動態:美民調:近四分之三選民認為美國2022-08-22
- 簡訊:日媒民調:岸田文雄內閣支持率跌至上2022-08-21
- 世界速看:2000余臺(套)裝備新品亮相長沙2022-08-21
- 焦點播報:韓國總統尹錫悅首次改組幕僚團隊2022-08-21
- 【世界新要聞】黑龍江鶴崗:對耕地表土剝離2022-08-21
- 【全球熱聞】吉林省3人獲第十三屆“中國醫2022-08-21
- 當前速看:重慶市開州區在市外返渝人員中發2022-08-21
- 天天精選!按次乘車!銀西高鐵首次推出“計2022-08-21
- 關注:國金證券維持中兵紅箭買入評級:業績2022-08-21
- 世界視訊!新西蘭將放寬移民規則吸引逾百萬2022-08-21
- 【焦點熱聞】(體育)全國徒步大會伊春森工2022-08-21
- 世界百事通!華明裝備上半年實現凈利1.86億2022-08-21
- 世界簡訊:浩豐科技擬購建廣數科控股權公司2022-08-21
- 全球觀點:飛馬國際上半年凈利下降超八成2022-08-21
- 環球通訊!北京首次發布400公里“京畿長城2022-08-21
- 阿司匹林能防治肺癌嗎?2022-08-21
- 世界觀天下!西寧市6家幼兒園被授牌“實踐2022-08-21
- 全球快訊:招商證券建議關注優質銀行2022-08-21
- 【環球新要聞】未來三天湖南熱力不減,晴熱2022-08-21
- 全球熱點!大學生點海底撈外賣被炸傷眼睛,2022-08-21
- 觀點:(新華全媒+)撫慰傷痛重建家園——2022-08-21
- 魯花:以科技賦能產業鏈發展 推動花生產業2022-08-21
- 快播:(節令之美·處暑)23日處暑,即將出2022-08-21
- 每日熱文:農產品智慧流通工業設計研究院在2022-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