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時訊:廈大學子胡嘉舜:149天我到南極做實驗
胡嘉舜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1997年生,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碩士研究生,2021年11月23日搭乘“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上海出發,跨越南北半球、途經大洋洲和南美洲,環繞南極,行程3萬余海里,于2022年4月下旬返回上海碼頭,圓滿完成負責的科考任務。
胡嘉舜與中山站合影。
廈門網訊 (文/廈門日報記者 楊霞瑜 圖/受訪者提供)第一次駛向浩瀚的大海,破冰前行,奔赴世界的盡頭;第一次在嚴寒天氣中進行科學實驗……4月20日,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2020級碩士研究生胡嘉舜乘坐中國自主建造的“雪龍2”號極地科學考察船從南極地區順利返航,完成這場歷時149天的極地之旅。
回到校園后的胡嘉舜,在他一路記錄科考日記的手機里,寫下了這樣的感慨:“參加中國第38次南極考察注定會是一段特別的記憶,它是我第一次參與的出海考察。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從這里啟航。”
近日,本報記者聯系到了胡嘉舜,通過他記下的日記,了解他的科考故事。
胡嘉舜在“雪龍2”號實驗室處理南極海水樣品。
2021年12月26日
南極長城站 晴
邂逅企鵝
“看到成群的企鵝跑來跑去,心情也放松了下來”
參與“雪龍2”號此次科考任務的是一支由26家單位組成的科考隊,其中既有經驗豐富的專家學者,也有博士研究生、碩士研究生等年輕研究者。
25歲的胡嘉舜就是其中一員,他與同課題組的同學一起負責“雪龍2”號航行途中的南極海水同位素測定。這項看似簡單但需克服重重困難的實驗,是人們了解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南大洋生態系統和碳循環變化的關鍵。
2021年12月26日,胡嘉舜跟著科考隊來到南極長城站,也正是這一天,他第一次邂逅企鵝。
這天的日記里,他寫下了自己初到南極時的欣喜:“在南極長城站停靠時,正是南極短暫的夏天,在巍巍冰川看到不常見的綠色,還挺詩情畫意的。眼前的美景和做實驗時的艱難形成了反差,特別是看到成群呆萌可愛的企鵝歡快地跑來跑去,心情也隨之放松了下來。”
赴南極科考的時間周期長,胡嘉舜在船上度過了不少節日,其中就包括春節。其間,科考船上組織了別出心裁的“春晚”和猜燈謎活動。尤其是正月初十那天,品嘗到陜西老鄉親手做的臊子面,胡嘉舜想家了。
由于春節前后約十天,船上的網絡無法正常使用,沒辦法聯系家人,胡嘉舜就在日記里寫下思念:“不能‘云’團聚的春節,感恩爸爸和媽媽一如既往地支持我,讓我追求自己想要實現的夢想。”
胡嘉舜的日記留下了他逐夢的腳印:“當站點與站點之間的航行距離比較近,為了不影響下一站的采樣工作,我會選擇放棄休息時間,盡快將上一個站點的水樣處理好。”
在“雪龍2”號上,胡嘉舜最喜歡做的事情,是到甲板上散步,看流云,看日出。
“沒有任務且天氣良好的時候,我喜歡到7樓的甲板上散步。”3月8日,胡嘉舜在“雪龍2”號的甲板上看日出。他覺得,無論是天邊的小島還是無垠的冰原,抑或是航線上流動的雨云,能夠親身經歷,就已是幸運。
2022年2月27日
南大洋宇航員海 大風
遭遇氣旋
“科考船晃得厲害,房間里的凳子像‘小帆船’”
胡嘉舜正在進行海水采樣。
“面對惡劣的氣候環境,仍堅持高強度的實驗節奏,是海上科考人員必須要克服的困難之一。”在充滿未知和挑戰的南極科考之旅,胡嘉舜用手機記錄下了每天發生的點點滴滴。
南極天氣變幻莫測,特別是以狂風巨浪著稱的“魔鬼西風帶”,穿越其中時,科考船需在劇烈的顛簸搖晃中航行。記者眼前身穿黑色格子襯衫、頭戴白色帽子的胡嘉舜,回憶起在南大洋宇航員海遇到比西風帶更可怕的氣旋時,顯得更為嚴肅。
“海上風浪巨大,科考船逐漸晃得厲害,房間里的凳子像‘小帆船’,不停地來回移動,桌上的茶杯掉落在地上,船用電梯也停運了……”胡嘉舜說,科考船那時已進入避風狀態,沒有工作任務的他原本可以休息,但是當身體隨著船舶左搖右晃時,第一反應是擔心采集到的樣品會因船劇烈搖晃而灑出來。
當時,胡嘉舜和小伙伴急忙趕到實驗室固定物資:用繩子分別將桌面和地上放置著的物資捆綁牢固,然后通過專用掛鉤將椅子固定好……“雖然科考船的航程已過半,但是在實驗室爭分奪秒地固定物資,才讓我第一次有了危險的感覺。”胡嘉舜說,幸好及時采取保護措施后,氣旋對樣品和實驗儀器的影響都不大。
接下來,胡嘉舜繼續在船上過著“嬰兒”般的時間,經常在深夜從睡夢中醒來,船一停靠在站點,無論何時,都會去采集海水樣品并進行預處理。
2022年7月4日
廈門→上海晴
護送樣品
“當代研究者接力傳承,探索海洋的奧秘”
“人生中的第一次出海就是極地航行,我竟然全程都沒有暈船!”胡嘉舜在科考日記里感嘆:“原本出海之前,十分擔心自己會因為暈船而無法順利完成海上作業,實際情況是不僅在船上好好的,下船后也沒有任何不適,看來,平日里的山并沒白爬啊!”
這位提起海洋眼里有光的研二學生,其實大學本科讀的是歷史學。胡嘉舜是如何與海洋結緣的呢?
原來,胡嘉舜先是機緣巧合聽了一場海洋學科論壇后被深深吸引,后來,2017年前后,在廈大思明校區學習的他,一有時間就會坐公交車到翔安校區聽海洋科學相關的講座以及課程,還找認識的學長和學姐學習做實驗,通過網絡“惡補”科普視頻,最初的那份“一見鐘情”最終化為“日久生情”,他明確了自己海洋化學研究的方向。考研時,他堅定了對海洋的熱愛,毅然“轉變了航向”。
如今,胡嘉舜也適應了在廈大實驗室與電熱板、離心機、銀片等各種儀器和耗材相伴的日子。如同他所說,無論是歷史專業還是海洋化學專業,都是“以問題為導向”,如海洋化學專業,首先有科學問題,通過采樣、反復實驗,再到撰寫科研論文。
2022年7月4日,胡嘉舜和同學啟程前往上海,協調此次南極科考采集到的上千份不同種類的樣品隨貨車回廈事宜。
臨出發前,他拿出手機寫下這樣一段話:“樣品送回實驗室之后,同課題組的學弟學妹們得忙于進行同位素測定工作了。其實,我畢業論文將用到的數據,也是根據學長學姐以往南極科考帶回來的樣品分析而出的。這也是一種傳承。老一輩海洋科學家篳路藍縷,在海洋的世界里開辟道路;當代研究者在先進技術的‘加持’下,接力傳承,探索海洋的奧秘。”
責任編輯: 李伊琳,賴旭華
關鍵詞: 碩士研究生 海洋化學 廈門大學海洋與地球學院
責任編輯:hnmd004
- 全球時訊:廈大學子胡嘉舜:149天我到南極2022-08-02
- 中偉股份與特斯拉簽訂《長期供貨合同》 股2022-08-02
- 6月人民幣保持全球第5大最活躍貨幣的位置 2022-08-02
- 「升級與跨越」 弗縵膠原蛋白驚艷亮相『上2022-08-02
- 證券行業馬太效應明顯壓力加大 多家中小券2022-08-02
- 環球報道:義務獻血我先行2022-08-02
- 世界動態:數字工行 “慧”聚福建 ——工2022-08-02
- 新興板塊領漲兩市 寧德時代、比亞迪、立訊2022-08-02
- 歐派整家定制升級2.0 搭建1234框架體系丨2022-08-02
- 當前頭條:雅安市積極推進草原有害生物普查2022-08-02
- 當前頭條:昆明入選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2022-08-02
- 天天時訊:“昆明智慧就業信息平臺”獲全國2022-08-02
- 快訊:激活科技創新動力源打造縣域經濟發展2022-08-02
- 害怕生病更怕獨自看病 職業陪診師緩解了他2022-08-02
- 渝企沖刺H股 龍湖物業今年前四月賺5.32億元2022-08-02
- 當前快訊:建設銀行異地取款手續費是多少?2022-08-02
- 【報資訊】招行如何開通網上銀行?招行開通2022-08-02
- 環球微動態丨如何查詢交通銀行車主題領克聯2022-08-02
- 環球即時:信用卡用什么銀行好?推薦三大銀2022-08-02
- 焦點熱訊:信用卡透支不還有哪些后果?會判2022-08-02
- 視點!支付寶信用貸款怎么申請信用卡?芝麻2022-08-02
- 全球視點!怎么計算交行信用卡取現手續費?2022-08-02
- 【焦點熱聞】民生銀行信用卡客服電話是多少2022-08-02
- 世界熱頭條丨銀行卡號歸屬地怎么查詢?銀行2022-08-02
- 【當前熱聞】招商銀行私人銀行對客戶資產有2022-08-02
- 佩洛西流氓罪被驅逐出境 佩洛西竄訪臺灣會2022-08-02
- 觀天下!“看不見”已成數字時代最大安全隱2022-08-02
- 【世界快播報】工業領域碳達峰路線圖出爐2022-08-02
- 前沿熱點:“滬滇情·民族風”首屆怒江峽谷2022-08-02
- 佩洛西流氓罪具體內容是什么?佩洛西的反華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