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首頁 > 宏觀 > 正文

訊息:渭南實現夏糧十八連豐的秘訣——聚焦糧食安全生產系列報道之六

2022-07-27 20:04:20來源:瀟湘晨報

渭南日報記者夏蓮近日,國家統計局渭南調查隊統計數據出爐:全市2022年夏糧總產量1260717噸,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769噸,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夏糧

渭南日報 記者 夏蓮

近日,國家統計局渭南調查隊統計數據出爐:全市2022年夏糧總產量1260717噸,較上年同期增加了5769噸,總量位居全省第一,夏糧實現十八連豐。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豐收總是令人雀躍,而今年夏糧豐收格外令人振奮。去年,我市遭遇有氣象記錄以來最強秋淋天氣,200多萬畝農田內澇積水,秋播嚴重滯后,冬小麥苗情弱、管理難,2022年的夏收面臨嚴峻考驗。面對挑戰,我市堅決扛起糧食安全政治責任,全面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市縣鎮村齊抓共管、興利除弊,多措并舉、促弱轉壯。半年多來,許多農民、農業干部、農技人員奔忙在鄉間田野,付出了無數辛勞和努力,終于迎來了夏糧豐收的大好局面。

落實責任穩面積

三個女兒都出嫁了,地里的活也干不動了,今年年初,將家里的5畝核桃地流轉給種糧大戶雷丙桂后,徐長命終于下定決心和嫁到外省的女兒一起生活。

在澄城縣韋莊鎮西白村,像徐長命一樣將果園流轉出去的還不少,雷丙桂一人就接手了340多畝失管果園。“村里不少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做生意了,很多果園沒人管,荒廢了怪可惜的,我就把這些果園流轉過來,種上小麥和玉米,也算是為國家糧食安全作點貢獻吧。”雷丙桂告訴記者,今年收成還不錯,旱地小麥平均畝產750斤,水地畝產1000斤到1200斤。

耕地是糧食生產的命根子,是農業生產的基礎。保障糧食播種面積不僅是硬任務,也是全市干部群眾的共識。

去年秋冬季,受秋淋天氣影響,部分地塊無法及時耕種。為此,我市落實“長牙齒”硬措施保護耕地,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防止“非糧化”,同時采取失管果園還田、整治撂荒地、創新飛播技術等多項舉措保障糧食播種面積。

我市全面落實黨政同責,起草印發了《渭南市人民政府關于切實做好2022年糧食生產工作的通知》,市政府分管領導與各縣(市、區)簽訂了2022年糧食大豆油料作物種植面積目標責任書,確保糧食生產目標任務落實到戶、到田。與此同時,各級農業農村部門堅決扛起糧食安全責任,切實做好農業生產救災、秋播春管春耕工作。對因秋淋積水無法播種的農田面積,利用渭北五縣預留的春播玉米田塊,補種小麥15萬畝;對人力及機械無法播種的田塊,創新實施小麥抗濕抗漬無人機飛播,全市飛播小麥6萬畝;引導占用耕地的苗圃、草坪、失管果園萬余畝還田種糧,推動季節性撂荒地5100畝全部恢復種植……逐級夯實責任,全面提高了復種指數,保障了糧食播種面積,為夏糧豐收夯實了堅定的基礎。

深入一線優服務

薛韋婷從來沒這么忙過,從去年秋收到今年夏收,一周總有三五天泡在地里。薛韋婷是蒲城縣農技中心的農藝師,從幫助農民排水搶種,指導農民進行田間管理,到調查苗情,對不同地塊進行測產,每天都忙得不亦樂乎。

去年,渭南遭遇強秋淋天氣,作為全市小麥播種面積最大、田地情況最復雜的縣,蒲城縣糧食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往年11月初小麥就播完了,去年一直播到12月。種得遲,小麥苗情不好,作為農技人員,看到這種情況,心里比農民還著急。”薛韋婷說,為了促弱轉壯,省市縣三級農業干部和農技人員駐鎮包村,深入田間地頭抓春管。

小麥返青期、拔節期、灌漿期等管理的關鍵時期,薛韋婷把孩子交給老人照看,天天往包聯的龍池鎮東社村跑。在群里發信息,組織培訓會,發傳單,到田間地頭宣傳……薛韋婷盡力將技術要點告知每一個種糧戶。

薛韋婷的故事是廣大農技人員的一個縮影。去年秋季以來,為應對晚播弱苗面積大的嚴峻挑戰,我市成立了抗災強管、科技壯苗2個專項行動工作指導組,率先在全省開展千名農技人員“三貼近”技術服務大比武活動,一對一、手把手為種糧大戶、新型經營主體排憂解難。同時,按照全省“千名干部包鎮進村促春管活動”總體部署,細化具體實施方案,每縣確定1名市局領導、2名市級農技專家和2名縣級技術人員駐鎮包村、巡回指導,落實包鎮進村促春管干部2729人,召開春管培訓會356場次,指導服務群眾1.74萬人次。

富平縣到賢鎮坡頭村,多種機械在麥田里開展聯合作業。(資料圖片)記者 黨驍 攝

科技支撐促增產

6月7日,大荔縣官池鎮東陽村的河灘地里,收割機隆隆作響,金色的麥粒從倉門傾瀉而下,村黨總支書記李東民站在地頭笑得合不攏嘴。半年前,這樣的豐收景象,李東民想都不敢想。

去年,受秋淋天氣影響,渭河暴漲,位于村南的河灘地也成了一片汪洋。“一人多高的玉米都看不見了,水有兩米深,急得我滿嘴泡。”李東民說,后來大家開溝挖渠把水排出去了,但是地里泥濘,下不去腳,機械更是進不去,“眼看著要錯過播種期了,大家都急得團團轉,多虧了飛播技術,才及時把麥種進了地里。”

李東民所說的飛播技術,是我市在省農業農村廳的指導下,針對渭河淹沒灘區退水后人力及機械無法播種的田地創新出來的新技術。去年,利用這項技術,大荔縣農業部門從10月27日開始,對2萬畝河灘地實施小麥抗濕抗漬無人機飛播,保證了小麥出苗率,為夏糧豐收奠定了基礎。

“過去我們農民都是靠天吃飯,現在我們是靠科技種田。”李東民笑著告訴記者,在田間管理中,他們嚴格按照農技人員指導,冬季趁雪施肥,返青拔節期采用兩肥兩水兩連促技術,在小麥的中后期實施“一噴三防”,通過抗災強管、促弱轉壯、科技壯苗,這才有了今天的豐收景象。

在渭南,科技種田已經成為穩定糧食生產的“金鑰匙”。去年以來,針對秋淋天氣影響,我市推行“科學選用品種、以種補晚,提高整地質量、以好補晚,適當增加播量、以密補晚,適當增加底肥、以肥補晚”的“四補一促”晚播技術,奠定了小麥豐產基礎。同時,開展“鎮壓防凍”“趁墑追肥”行動,推廣“少灌輕追、以磷促根”,抓好“兩肥兩水”,全力促弱轉壯。去年秋季以來,全市先后97次派出技術指導組共4023人,解決問題220個。與此同時,全市建成小麥寬幅溝播核心示范田26.8萬畝,輻射帶動100萬畝小麥提升播種質量。

齊抓共管保豐收

大荔縣官池鎮東陽村夏糧喜獲豐收,不僅依靠科學技術,也依靠好政策的扶持。村民雷建鋼家里有8畝河灘地,原本打算棄耕了,“往年一畝地就播二三十斤種子,飛播每畝要播七八十斤,這成本一下就上來了,再說這飛播技術也不知道能不能行,要是打不下糧食,不是白忙活嗎?”當時村里有疑慮的不止雷建鋼一個。為了打消農民顧慮,激發農民種糧積極性,大荔縣利用專項救災資金對小麥飛播進行了補助,每畝補貼50斤小麥種子,同時免費飛播。農民的顧慮打消了,3200畝河灘地如期種上了小麥。

據悉,去年以來,渭南統籌使用中央和省級資金5.5億元用于抗災強管、促弱轉壯,其中農業生產救災資金1.2億元,產業扶持資金4.3億元;為了強化資金使用指導和監管,還制發了《關于加強農業生產救災資金使用的意見》,督促各相關縣(市、區)統籌下撥尚未使用的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向村級集體經濟和社會化服務組織傾斜,集中用于晚播小麥追肥灌水補貼。

除資金支持外,我市還統籌聚合各部門力量,將災害影響降到最低。協調氣象、應急等部門有效開展氣象災害信息監測,發布防御措施,全力降低災害損失;會同銀保監、財政等部門引導保險公司轉變服務方式,變被動理賠為主動防災;督促各級農業部門扎實開展以小麥條銹病、赤霉病為主的病蟲害監測和大田普查,抓好應急防治;引導社會化服務組織充分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做好技術推廣應用。

糧食穩,民心安。我市夏糧豐收打了一場漂亮的硬仗,秋糧也豐收在望。眼下,廣袤的秦東大地上,大片的玉米在微風中搖曳成綠浪,勤勞智慧的秦東兒女正在織就另一幅壯美的豐收圖景。

關鍵詞: 農技人員 農業生產 糧食生產 糧食安全 糧食播種面積

責任編輯:hnmd004

免费人成在线视频无码| 亚洲爆乳大丰满无码专区| 无码专区WWW无码专区网网站 |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观看| 免费无码看AV的网站| 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