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在線丨百果園賣得挺貴,掙得不多|IPO觀察
文 | 董柴玲
編輯 | 喬芊
在國內幾家奔赴上市的水果零售商中,百果園的IPO之路顯得最坎坷。繼今年5月遞交招股書后,百果園近期再次遞表,這也是它自2020年來第四次沖刺IPO。
(資料圖)
在“南百果,北鮮豐,西洪九”的格局中,9月成功赴港上市的洪九果品已奪得“水果第一股”的頭銜,百果園成為接下來最受資本關注的一家。作為國內第一大水果零售商,百果園擁有5613家線下門店,正以每年新增近數百家店的速度擴張。
“要像麥當勞一樣賣水果”這句由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喊出的口號,顯示這家公司將以連鎖業態占據市場。不過在龐大且分散,尤其是高損耗的生鮮行業,想要實現難度不小。連鎖化意味著標準化,既具備整合上游供應鏈的能力,又能夠高效管理門店。為了啃下這塊硬骨頭,百果園已經交了不少學費。
為了將連鎖店開遍全國各地,百果園選擇通過加盟的方式,快速搶占市場。以一二線城市為核心,向低線城市加速滲透,目前百果園的加盟門店達到5594家,自營門店僅19家。
在消費者印象中,百果園的水果品質不錯,價格也不低。但事實上這并不是個利潤豐厚的生意。2021年,百果園的營收突破百億,達到102.89億元,利潤2.5億;到2022年上半年,百果園的營收為59.15億元,利潤為1.9億元,凈利率僅有3%。
來自招股書
此前百果園曾喊出在2020年開出1萬家店的目標,現在看來還有很長的距離。在擴張目標之下,困于毛利率、單店收入連年下滑以及尚待扭虧的生鮮業務,都是百果園面臨的棘手問題。
打敗夫妻店,20年開出5000家
瞄準國內連鎖市場的空白,成立了20年時間的百果園,用標準化和龐大的加盟體系站穩腳跟。
在水果專營零售渠道中,夫妻店一直是主要角色,品牌連鎖店的占比較低。相比夫妻店,水果專營連鎖店有統一的管理體系,標準化程度更高,順應消費升級的趨勢。而百果園創始人余惠勇創業之初,就立志于開創連鎖水果業態。
2002年,余惠勇和妻子在深圳開了第一家百果園,選址于繁華的福華路,開業當天生意火爆,銷售額達到了1.9萬元。“要像麥當勞一樣賣水果”,以此為目標的余惠勇,加快了擴張速度。
主推進口水果和高價的國產水果,百果園看中的是消費升級下,大家對于品質的追求,連開店也選在了一二線城市人流密集的商圈和社區。希望用優質水果征服顧客的百果園,成功用口碑換來了高復購率。
想要實現水果零售連鎖化的余惠勇,也曾吃過加盟體系的虧。最初采用松散的加盟體制無法保證品質,較高的投入成本也帶來了虧損,公司曾一度暫停加盟計劃。經過對加盟體系進行優化并降低門檻,百果園吸引了更多加盟商的加入。
2015年是百果園進入高速發展期的起點。那一年百果園的門店突破1000家,同時也第一次對資本敞開了大門,天圖投資、廣發信德、前海互興成為投資方,融資4億元。直至IPO前,百果園一共進行7輪融資,估值達到120億元。
伴隨資本的入場,百果園的開店速度越來越快,最快的一年新增近一千家。2019年、2020年和2021年,百果園新開的加盟店分別為925家、695家和865家。到2022年,百果園的門店總數達到5613家,其中加盟門店為5594家,約占99.6%。
圖:百果園不同銷售渠道的收入情況
不斷擴大的加盟體系,讓百果園迅速膨脹。2019年時,百果園的營收為89.76億元,2020年受疫情影響,營收略降至88.54億元。到了2021年,百果園實現營收突破百億,達到102.89億元,其中加盟店貢獻的收入占到8成以上。
高端水果店,關鍵在于“重”
作為一家連鎖品牌,既從源頭打造供應鏈,又要管理上千家門店,意味著需要投入極高的成本。為了將水果連鎖生意開遍全國,百果園做的是從上游產地到零售終端全部打通。
在采購環節,百果園合作的供應商超過1300個,主要為水果種植基地和水果包裝廠。為了優化供應鏈上游,百果園對種植、采購、加工和倉儲配送環節進行標準化輸出。除了對供應商提供農業技術相關服務,百果園還投資了幾十個種植基地和農業科技公司,擴大供應鏈布局。
對于從深圳起家的百果園,一路北上拓展市場,自然存在不小的難度。首先是產地限制,來自同一個種植基地的水果要銷往全國各地,運輸半徑和覆蓋范圍受限,隨之也會產生極高的倉儲和冷鏈成本。其實是層層分銷環節,鮮果在多層中間商手中流轉,往往最容易發生損耗。
百果園采取全國多倉的模式,共建立29個倉庫,作為區域初加工和配送中心,覆蓋周圍300公里以內的門店。在提高整個鏈條的運營效率下,百果園能夠把損耗率控制在5%以內,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其次,對于水果這類非標品,百果園做的是建立標準化體系。一方面是保證水果的安全和口感,另一方面是凸顯高品質水果的競爭力,塑造高端定位。
百果園在2015年建立了行業內第一個全品類水果果品標準體系,即“四度一味一安全”,包括酸甜度、新鮮度、爽脆度、細嫩度、口感和安全性。此外百果園將水果標準分為招牌、A、B、C四個等級。其中招牌級及A級水果銷量最高,占到銷售總額的70%左右。
有了供應鏈基礎和標準化能力,百果園開始陸續打造自有品牌。開發自有品牌,最大的優勢在于實現原產地直采,占據品類優勢,同時帶來更高的溢價。例如洪九果品圍繞榴蓮、山竹、龍眼等核心水果打造自有品牌,這些自有品牌水果帶來的收入,占到總營收的70%以上。
對于自有品牌的孵化,百果園同樣瞄準了特色品類和品牌。例如百果園的獼宗獼猴桃,通過找到原產地,為上游輸出技術和標準,在2017年打造成獨立品牌并成為爆款。包括獼宗獼猴桃在內,百果園先后推出了紅芭蕾草莓、良枝蘋果等31個自有品牌,這些自有品牌為公司貢獻的收入達到10億元,占比在8%以上,占比低于洪九果品。
奔向萬店目標,能否打破天花板
2016年,百果園制定了一個計劃,即到2020年開1萬家店,年銷售額達到400億元。目前看來,這個計劃已經擱淺。
按理說隨著門店擴張,帶來的效果是采購量增加,成本能夠攤薄,創造更多的利潤空間。但加速擴店的百果園,仍然沒能體現這一點。
同樣是營收百億的“水果大王”,百果園和洪九果品的營收規模不相上下,但利潤卻相差甚遠。拿2022年上半年來說,洪九果品的毛利為11.23億元,毛利率為19.6%;而百果園的毛利為6.77億元,毛利率為11.5%,僅是前者的一半。
影響毛利率的關鍵在于居高不下的成本。從成本結構來看,百果園的銷售成本主要包括采購成本、運輸成本和人員開支等,而這部分占比高達9成。2019、2020和2021年,百果園的銷售成本占總營收比重分別為90.2%、90.9%和88.8%,其中采購成本占到銷售成本的95%以上。
受限于高成本,百果園的毛利率一直處在較低的水平,2019年和2020年分別為9.8%和9.1%。由于這兩年不斷提價,百果園的毛利率也隨之提升。2021年的毛利率為11.2%,2022年上半年進一步增至11.5%。
在毛利被銷售成本擠壓的情況下,進一步剔除掉營銷、管理、研發費用,此時百果園的凈利率更是低至不到3%。2019至2021年,百果園凈利潤率分別為2.8%、0.5%和2.2%。2022上半年,由于毛利有所改善,百果園的凈利率上升至3.2%。
百果園的低毛利是由商業模式和定位決定的。百果園的定位是水果連鎖零售,從種植端、渠道端到零售端全面布局,既抓上游又管理下游數千家加盟店,全面且精細化,行業內很少有玩家能夠做到。但這種模式投資成本巨大,整體毛利不高。
與之相比,洪九果品這類玩家的定位是分銷商,重點在于采購和建立分銷渠道,客戶主要是批發商、零售商和商超等,不參與門店運營。在銷售鏈路更短的情況下,洪九果品的毛利率達到19.6%,遠高于百果園。
隨著一線城市的門店越來越密集,百果園開始轉向下沉市場,降低開店門檻,以適應低線城市的規模化擴張。
2021年,百果園近43%的新店開設在三線及以下城市,低線城市新店占比進一步提高。相應地,一線城市的門店比例收縮,從2019年的36.7%下滑至目前的33.2%;貢獻的收入占比也在下降,從2019年的43.5%降至36.2%。
密集布局導致門店流量被稀釋,此時的百果園已經碰到了天花板,這體現在單店收入的顯著下滑。其中一線城市下滑最為迅速,年均收入從2019年的310萬元,降至149萬元;二線、三線及以下城市門店的年收入,分別從170萬元和190萬元,下降至目前的90萬元。
圖:百果園不同層級市場門店的年收入情況
意識到了這個問題,百果園也很快對商品結構進行調整,并試圖跨向新賽道來探索更多可能性。
百果園起初是靠著進口水果和優質的國產水果打響知名度,用一些特色品類進行差異化競爭。2020年,百果園推出全新的生鮮業務“熊貓大鮮”,銷售蔬菜、鮮肉及海鮮產品、糧油、乳制品等。
百果園瞄準生鮮品類,首先是憑借自身成熟的供應鏈和渠道優勢,補充產品矩陣。其次,開展生鮮業務,可通過預售自提的方式為門店引流。百果園還試圖復制水果零售業務的打法,在生鮮品類打造自有品牌,例如“三個零”蔬菜。
圖:百果園主要產品的銷售收入情況
從增速來看,生鮮品類的增長已經超過水果、干果等核心品類。2022年上半年,生鮮品類的銷售額為1.5億元,同比增長72.4%,在總營收的占比達2.7%。不過入局生鮮賽道的另一面是,由于配送費用及包裝費用增加,線上渠道出現了虧損。2020年,百果園線上渠道的毛利率為-4.9%,到2022上半年,這個數字為-0.1%,尚未實現扭虧。
從最初搭建供應鏈,再到加速拓店、發展新業務,這些動作都需要不斷的資本注入,百果園也順利拿到多輪融資。如今到了闖關IPO的時刻,而此時的投資者們已經相對謹慎,市場能否買單仍是個未知數。
責任編輯:hnmd004
- 熱點在線丨百果園賣得挺貴,掙得不多|IPO2022-12-03
- 當前報道:危急時還是黨員志愿者2022-12-03
- 天天即時:精益化管理打造智慧運維新模式2022-12-03
- 當前熱訊:大同云岡區:全方位筑牢禁毒防線2022-12-03
- 余姚市部分區域開展第二輪核酸篩查2022-12-03
- “歐佩克+”或將考慮進一步減少石油產量2022-12-03
- 今熱點:「穩字當頭抓落實」青海省首個中小2022-12-03
- 今日關注:中國援非“萬村通”助力非洲鄉村2022-12-03
- 熱訊:《中央企業法律糾紛案件管理辦法》征2022-12-03
- 全球速看:深耕有機農業推進鄉村振興2022-12-03
- 開發高校資源促進融合發展2022-12-03
- (財經·行情)芝加哥農產品期價2日漲跌不一2022-12-03
- 世界頭條:駐馬店市公路物資供應處聯合驛城2022-12-02
- 天天速讀:全面推進高質量藥品安全四川建設2022-12-02
- 天天通訊!小紅薯一身“名牌”,包裝盒上有2022-12-02
- 快資訊:聯合國糧農組織下調2022年谷物產量2022-12-02
- SPAC公司TechStar通過港交所主板上市聆訊2022-12-02
- 深交所就資產支持證券業務規則公開征求意見2022-12-02
- 全球熱消息:美股三大指數集體低開,Anavex2022-12-02
- 環球熱點!美國未償聯邦政府債務余額達31.42022-12-02
- 國際能源網-風電每日報 | 3分鐘·縱覽風2022-12-02
- 環球快播:招標 | 36臺6.25MW+3臺5.0MW低2022-12-02
- 海上1.5GW、陸上1GW、分散式35MW!11月份風2022-12-02
- 世界微速訊:“賣身”雅詩蘭黛,這個牌子還2022-12-02
- 世界觀察:支付了7500萬贊助費的百威,卻在2022-12-02
- 全球訊息:也許,12月才是餐飲最“慘烈”的2022-12-02
- 【新要聞】日本參議院通過本財年第二次補充2022-12-02
- 環球熱推薦:華林證券:控股股東立業集團質2022-12-02
- 全球播報:銀保監會加強商業銀行表外業務風2022-12-02
- 頭條:賽力斯首次回購股份61.50萬股2022-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