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熱訊:愛爾眼科主刀醫生起訴艾芬,34家機構撤離千億“眼茅”
作者 | 武麗娟
(相關資料圖)
編輯丨高巖
來源 | 野馬財經
艾芬對愛爾眼科的維權已持續了694天。
11月24日,經歷3個多小時的庭審后,曾在愛爾眼科進行白內障手術,而后右眼視網膜脫落的艾芬作為名譽侵權的被告方,走出了法庭。
王勇起訴艾芬名譽權糾紛案件將擇期宣判。艾芬稱,王勇在開庭前向法院遞交了不公開庭審的申請書,理由是涉及“個人隱私”,王勇本人并未出庭。
武漢愛爾眼科醫院副院長王勇與武漢中心醫院急診科主任艾芬的糾紛,發生在近2年前。
因右眼有白內障,艾芬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人工晶體植入手術,王勇是艾芬的主刀醫生。艾芬認為,王勇在沒有對其進行擴瞳眼底檢查的情況下,對其實施白內障手術,植入人工晶體,導致右眼視網膜脫落,近乎失明,屬于治療不當。愛爾眼科方面則稱兩者并無關聯。
作為行業內知名的龍頭企業,愛爾眼科(300015.SZ)無疑是成功的,也是最具話題性的。成立20年,通過不斷地收、并購公司,愛爾眼科從一個地方小醫院變成了全球領先的眼科集團。
高速奔跑下,近些年愛爾眼科的業績總體來說營利雙收,但業績增速卻不斷下滑。同時一直以來的擴張模式,也導致其商譽增高,面臨商譽減值的風險。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2014年至2020年,愛爾眼科作為當事人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計75起,其中艾芬就診的武漢愛爾眼科共有7件。
曾經是資本市場的寵兒,頭頂“民營眼科第一股”的光環,千億“眼茅”的故事還能否持續?
主刀醫生起訴艾芬名譽權糾紛案開庭
2020年12月31日,艾芬在其微博自述:“2020年5月在武漢愛爾眼科醫院接受了右眼白內障手術,植入了人工晶體,花費2.9萬元。到10月份,右眼視網膜脫落,而今幾乎失明。”
2021年1月,愛爾眼科發布核查報告稱:“經核實,艾芬女士右眼視網膜脫落與本次白內障手術無直接關聯”。但艾芬并不認可該報告,過去一年多時間,她在微博持續曝光愛爾眼科相關問題。
雙方爭執的焦點,一是人工晶體植入手術前,愛爾眼科是否對艾芬進行了擴瞳眼底檢查,其二是,艾芬在愛爾眼科拍攝的白內障的照片,是否被作假。
去年4月26日,王勇通過微信朋友圈發布消息稱,決定起訴艾芬侵犯其名譽權。愛爾眼科也發表聲明稱,支持王勇醫生依法維權,主張依法依規解決糾紛。同年5月,王勇再次公開于朋友圈發文:“為了維護一個醫生的尊嚴和基本權利,將依法起訴艾芬誹謗侮辱。” 同時呼吁艾芬依法起訴其本人,雙方依法通過醫療鑒定厘清責任。
艾芬則稱,愛爾眼科方面提供的檢查資料不符合真實情況,無需鑒定。自己維權路上經歷了太多壓力。愛爾不合規的地方太多,希望能夠上級部門對其進行整改。
艾芬還表示,按法律規定,她的訴訟期是三年,要把證據和資料都收集好,做好準備工作后再走法律程序,什么時候訴訟是自己的權利。
來源:新浪微博
根據此次的起訴狀,王勇認為,艾芬自2021年2月9日以來至今,頻繁在微博通過其個人賬號公開發布針對自己的極具侮辱性的言論及不實信息,蓄意詆毀,濫用公眾影響力,“其種種行為已明顯構成故意侵權”。而艾芬表示,其微博內容大多是還原當時治療方案傷害自己眼睛的事實,但一些網友針對王勇個人的評論也包含在起訴狀中。
至于這次的名譽權糾紛案件,艾芬認為自己勝訴的可能性較低。她最重要的目的是能夠還原在愛爾眼科看病的經過,如果敗訴,還會上訴。
對于雙方的糾紛,醫藥行業戰略專家史立臣曾表示,愛爾眼科數量發展很快,但醫生的能力、資質、資源以及內部的管理、監管等層面,就可能出現一些問題。比如這個事情,如果他們(武漢愛爾眼科)一開始承擔責任,不就沒事了嗎?當事的院長想撇清責任,反而讓事情鬧大了。
在問到“如何看待近兩年與艾芬的糾紛”時,愛爾眼科方面答復《中國新聞周刊》說,“對于集團長久發展來說,這樣的輿情事件出現在公司成立20周年之際,不是一件壞事。”
并購擴張下,47億元商譽壓頂
2009年上市后,愛爾眼科的市值從不足40億元,一度狂飆,累計飆漲超90倍。2021年2月18日,其股價創出年內新高92.69元/股,按照當時42.21億的總股本計算,市值為3912億元,因此被冠以“眼茅”稱號。
登陸A股的前幾年,愛爾眼科主要通過自有資金或在股票市場公開募資來完成新建或收購醫院,平均每年新增約7家眼科醫院,發展還算平穩。
隨后,愛爾眼科的發展策略發生了重大轉變。2014年開始通過設立多支并購基金在體外培育眼科醫院。
并購基金擴張也就是所謂的“公司+產業基金雙輪驅動”模式,即產業基金收并購醫院或者新建投資醫院,愛爾眼科再選擇將這些公司裝入公司。
2017年,愛爾眼科將培育成熟的9家眼科醫院收入上市公司體內。由此,愛爾眼科打通了“上市公司+并購基金”的發展路徑。截至2019年末,愛爾眼科參股的并購基金旗下醫院達275家,門診部為37家。
以湖南中裕并購基金為例,2014年底,湖南中裕通過從中裕創投(GP)、愛爾醫院(LP)融資10億元人民幣成立。整個合伙期間,該基金共孵化了 63 家醫院,其中 26 家醫院已被上市公司收購。
通過這種雙輪驅動,愛爾眼科不僅保證了上市公司的業績穩定,還在加快擴張步伐的同時,減輕融資壓力,形成了一套成長閉環。
擴張還在繼續。2022年半年報顯示,愛爾眼科繼續收購16家眼科醫院及診所。
截至2022年6月30日,愛爾眼科境內醫院187家,門診部132家;海外已布局115家眼科中心及診所。
2021年,愛爾眼科創始人陳邦個人財富已經達到1146億元,位列《2021福布斯中國內地富豪榜》第27位。
愛爾眼科稱,公司授權使用品牌醫院為獨立法人,不由上市公司控制或管理,獨立承擔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債務或法律責任。在這種模式下,授權使用品牌醫院可能因執行不到位、操作失誤、理解不當等原因導致無法達到公司提出的運營標準,嚴重時可能發生違法違規行為、醫療事故和醫療糾紛等風險事件,影響公司整體品牌形象。同時存在品牌風險和訴訟仲裁風險。
為防范上述風險,愛爾眼科與并購基金簽署了《管理咨詢服務協議》,并與品牌授權醫院簽署了《技術咨詢服務合同》,協助其建立與上市公司統一的醫療質量標準,幫助其不斷提高管理能力和醫療服務水平,運營過程中產生的債務或法律責任由醫院完全承擔。
公司在投資并購過程中,將產生一定金額的商譽資產。根據《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商譽在未來每年年度終了進行減值測試。如果并購的標的資產經營狀況未達預期,則存在商譽減值風險,從而對上市公司損益造成不利影響。
截至今年前三季度,愛爾眼科的商譽為47.15億元,比年初的43.17億元增加了近4億元,占凈資產的比例為27.47%。而這一項數值在2019年底時還是26.38億,不到三年的時間里,愛爾眼科的商譽翻了近一倍。
IPG經濟學家柏文喜表示,近年來商譽的大幅增加,與愛爾眼科溢價并購支持的規模擴張有關。商譽資產的大幅增長一方面會降低公司的ROE(凈資產收益率)水平,增加業績回報壓力,另一方面也會加大可持續增長的難度。
不過,愛爾眼科似乎有要“慢”下來的節奏。近期召開的股東大會上,創始人陳邦表示,“根據公司所處的發展階段制定戰略,并購基金模式在過去取得了非凡的成功,但在新的發展階段,這個模式會慢慢退出歷史舞臺。目前體外還有300多家醫療機構等待注入,后續新醫療機構的設立,將以自建為主。在繼續布局醫療網絡的前提下,我們要進一步聚焦高質量發展。”
隨著醫院數量不斷增加,愛爾眼科的運營管理半徑也在不斷拉大,日漸增多的醫療糾紛和違規處罰隨之而來。
2021年初,艾芬醫生與愛爾眼科的醫療糾紛掀起滿城風雨,至今仍未完全平息。
最近,愛爾眼科旗下醫院,頻頻被爆出醫保基金使用存在問題,騙取醫保基金及違規行為受到處罰。
10月25日,中山市醫療保障局發布了對于中山愛爾眼科醫院有限公司的行政處罰公告,處罰原因系中山愛爾眼科通過串換醫療項目騙取醫保基金。
近三個月內包括紹興、佛山以及湖北老河口等地的愛爾眼科醫院均因騙取醫保基金被當地醫療保障局予以處罰并罰款,共涉金額136.4萬元。此外,愛爾眼科在老河口、佛山、舟山等多地的醫院由于各種違規行為被處罰。
根據愛爾眼科發布的《2021年度創業板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說明書(注冊稿)》,2019年至2022年3月31日愛爾眼科存在因違法違規受到行政處罰80項,涉及罰款金額合計236.78萬元,主要涉及醫療廣告、衛生監管、消防等方面。
此外,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統計,2014年至2020年,愛爾眼科作為當事人的醫療損害相關案件共計75起,對患者的賠償金額從數萬元到數十萬元不等。艾芬就診的武漢愛爾眼科涉及醫療損害的案件共有7件,其中4件以原告撤訴或調解方式結案,其余案件均以武漢愛爾賠償告終。
柏文喜認為,作為行業龍頭,業務開展必須合法合規進行,并加強內部監督和外部監管力度,對違規違法行為進行必要的處罰、禁業與通報,這樣才能促使其規范經營行為。
業績增速放緩,機構投資者從114家降至80家
快速擴張的同時,愛爾眼科的業績也隨之水漲船高。
Wind數據顯示,2009年上市時,愛爾眼科營業總收入只有6.06億元。到2021年,愛爾眼科營業總收入已經突破150億元,凈利潤24.7億元,而上市之際其營收僅有6億,凈利潤不足1億元。
凈利潤方面,2017年至2021年的5年時間里,愛爾眼科凈利潤分別為7.93億元、10.66億元、14.31億元、18.77億元和24.7億元,增速分別為39.91%、34.45%、34.27%、31.16%和31.58%。
不過,大象起舞也有疲憊的時候。三季報顯示,愛爾眼科營收130.52億元,同比增長12.55%;凈利潤23.57億元,同比增長17.65%。從2018年開始至今,愛爾眼科各年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為61.24億、77.32億、85.65億、115.96億、130.52億,增速分別為34.31%、26.25%、10.78%、35.38%、12.55%。可以看出,除去年之外,營收增速整體為下滑趨勢,凈利潤增速也是如此。
值得注意的是,愛爾眼科在過去一年收購并表的26家眼科醫院,經營基本都是虧損的。
與之對應的是,二級市場表現則是股價低迷。今年7月10日之后持續不振。相比去年7月末的55.54元/股的最高價,如今其股價已經腰斬。截至11月25日,報收26.42元/股,市值1896億元,較一年前3912億元的市值高點蒸發2016億元。
此前,愛爾眼科備受大資金的追捧,除了張坤、葛蘭等明星基金經理熱捧之外,高瓴資本也大手筆入股愛爾眼科。不過,2021年第三季度,高瓴資本直接從十大流通股東名單中“消失”。機構投資者從2021年底的114家減少至2022年第一季度的57家。
2022年二季度以來,機構持股又發生了變化。從截至今年6月底的股東名單看,多只證券投資基金對愛爾眼科進行加倉,包括由基金經理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證券投資基金,位列公司第四大流通股東;廣發醫療保健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和易方達藍籌精選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新進公司十大流通股東名單,共包含132家機構投資者。
到了第三季度,葛蘭管理的中歐醫療健康、中歐醫療創新以及華寶中證醫療持股比例均有小幅上升,不過,總體機構投資者數量降至80家。
隨著行業的火爆,眼科類公司正迎來一波上市潮。今年以來,華廈眼科(300015.SZ)、何氏眼科(301103.SZ)、普瑞眼科(301239.SZ)等民營眼科連鎖企業陸續登陸A股市場,此外,朝聚眼科(2219.HK)、兆科眼科(6622.HK)、鷹瞳科技(2251.HK)已相繼登陸港交所。
醫藥戰略營銷專家史立臣分析,眼科屬于專科治療領域,目前專科領域盈利性都比較好,但這兩年愛爾眼科醫療糾紛、回扣丑聞不斷,導致市值持續下滑,當然也有資本市場對其市值理性回調的因素。目前愛爾眼科還是眼科領域最大的上市公司,其他企業要超越愛爾眼科,還是有很大難度。
2021年以來,資本對眼科行業青睞有加,開啟了新一輪投資熱潮。據動脈網統計,2021年—2022年2月底,眼科一級市場一共發生51起融資事件,約40家企業獲得融資,涉及投資機構近百家,吸引資金總額超80億元,創歷史新紀錄。
行業人士指出,眼科藥物研發難度大,即便藥品獲批上市后依然有較高淘汰率。因此,目前眼科器械、眼科制藥兩大賽道方興未艾,多家企業都已經開始加大研發力度,搶占巨大的國產替代空間。
柏文喜認為,面臨其他民營醫院的競爭,愛爾已經形成了規模、品牌與市場、醫護資源優勢,但如何規范經營和提升品牌美譽度,維持可持續發展能力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責任編輯:hnmd004
- 世界熱訊:愛爾眼科主刀醫生起訴艾芬,34家2022-11-27
- 環球要聞:TCL中環再度下調單晶硅片報價2022-11-27
- 世界快訊:哈爾濱市新增本土新冠病毒陽性感2022-11-27
- 【世界熱聞】下周10只新股申購2022-11-27
- 環球新動態:嶺南股份董事長尹洪衛擬減持不2022-11-27
- 環球信息:(環境)“臭水溝”變身濕地公園2022-11-27
- 【天天速看料】全球連線|中企牽頭墨西哥首2022-11-27
- 世界實時:嶺南股份:董事長尹洪衛擬減持不2022-11-27
- 【全球新視野】中鋁國際:擬4713.13萬元收2022-11-27
- 全球即時:上海:11月29日零時起進入超市賣2022-11-27
- 今日熱議:上海新增社會面3例本土確診病例2022-11-27
- 短訊!云南銅業:完成定增募資26.75億元,2022-11-27
- 訊晟電子科技亮相2022HIPM2022-11-27
- 天天頭條:(經濟)鐵路新規發布進一步強化2022-11-27
- (社會)山東桓臺:新就業群體為社區治理“2022-11-27
- 環球熱文:800余場!河北館陶:“惠民實踐2022-11-27
- 天天快消息!美芝股份:終止2022年度非公開2022-11-27
- ST國華:3日累跌超12%,內外部經營環境未發2022-11-27
- 廣州番禺:加強橋南街、沙灣街疫情防控措施2022-11-27
- 環球熱議:達剛控股:持股5%以上股東聆同生2022-11-27
- C羅世界杯首秀出彩,一起閃耀的還有國貨之2022-11-27
- 當前熱門:濟南疾控發布七里堡綜合批發市場2022-11-27
- 客戶發起退款近三個月大河票務網仍未有動靜2022-11-27
- 150名在京餐飲服務員“跨界”生鮮分揀2022-11-27
- 每日速遞:山東三兄弟,又要IPO敲鐘了2022-11-27
- 【速看料】“小帥小美”,用三分鐘毀掉電影2022-11-27
- 【全球聚看點】云南首富,“膜法”萬能2022-11-27
- 當前簡訊:媒體:日本當局可能將中期國防預2022-11-27
- 寧德時代倪軍:實現綠色發展需要走通“兩條2022-11-27
- 全球快資訊:睿郡資產杜昌勇:新材料、半導2022-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