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首頁 > 購物 > 正文

每日看點!地球上還沒有真正成功的Layer 1公司

2022-11-01 18:39:29來源:36kr

一次巨大的泡沫破裂讓加密行業越發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互聯網。

不到6個月的時間,被稱為“下一個顛覆機會”、“20年來人類又一大信息平權運動”的加密賽道再一次從“用戶蜂擁而至”,到如今的“信心低伏”。

沒有誰敢稱自己是贏家。除比特幣外,全球保持活躍、估值在100億美金以上的公鏈項目只剩下5個——以太坊、Solana、BNB、cardano、xrp。

這個行業距勝利還太遙遠,剩下的也都只是還未放棄。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但在今天可以明確的是,在上一輪區塊鏈馬拉松的集體沖刺中,領先者已經拉開身位,美國的Layer 1 公司獨步地球,其代價是一系列巨大的失敗。

從春天開始的熊市持續至今,雖然亞馬遜和谷歌還可以分食已經變得有限的Web3云服務市場,Meta依然能夠分裂出更多區塊鏈創業團隊,但Web 3生態應用已經很長時間沒有看到創新項目的出現,以至于Aptos和Sui這兩個在泡沫破裂后最值得關注的公鏈團隊的用戶增長也難復盛況。

Web 3 迫切需要總結過去,以理解人們當下正面對的危機。

#本期嘉賓GUESTS

James Wu

微軟直投基金 M12 灣區負責人。他主導了M12 對 Arkose Labs 的投資,并在該公司擔任董事,此外也共同推動了 M12 對 Pachyderm(該基金對開源軟件的第一筆投資)和 SuperAwesome(被 Epic Games 收購)的投資。

Baron Gong

近十年分布式技術、區塊鏈到如今的Web 3變遷中為數不多的OG之一。曾作為多家美國超10億美金管理規模Web 3投資機構的顧問和風險投資合伙人,從web3基礎設施到應用層主導了多起投資,其中包括Polygon, zkSync, Starkware, Uniswap, Chainlink。

Patrick Chang

三星Nest Venture在Web 3領域的投資負責人,主導投資了被譽為“下一個Youtube”的區塊鏈視頻、媒體娛樂基礎設施公司Theta。在加入三星之前,Patrick就職于Foundation Capital,專注于Saas和企業服務。目前Patrick已經離開三星 Next Venture,募集創立了新的區塊鏈基金Dispersion Capital。

在我們制作本期內容的時間里,Solana生態有超過8,000個錢包同時被盜;BNB Chain 跨鏈橋遭黑客攻擊,損失數億美金;韓國對Terra創始人Do Kwon發出逮捕令。

這些后遺癥仍然在驅趕著意志不堅定的Web3用戶離場,本期專欄的受邀嘉賓Baron和Patrick對福布斯中國貢獻了這樣的觀點:

很多時候上一輪的基礎設施并不是為了長期用戶粘性而建設的;通常這種粘性是建立在創新、發展社區有關的東西上。當產品沒有反饋回路,加密行業迎來了一個更快的失敗周期。

而Web3的美妙之處在于你有一個社區,它在構建者、用戶、節點主機等的經濟模型上有一個完整的循環,這是對生態系統的一種反饋。

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的2到3年里,加密行業迫切追求規模和高增長的階段暫時結束了。以太坊合并及其POS共識機制的達成標志著未來社區的搭建者將擁有更大話語權,同時也意味著Layer1的主流價值邏輯徹底改變。

但這一轉變也來得極為艱難,付出了相當的代價。

從今年3月至今,數字貨幣的市值已蒸發至少2萬億美金,超過了韓國2021年的GDP總量;比特幣挖礦的能源消耗已經能為整個歐洲冬天供暖;過去12個月有記錄的數字資產被盜金額也爬上10億美金門檻。

殘酷的現實提醒人們,區塊鏈技術至今并沒有為世界帶來現象級效率提升案例,也沒有創造除投機以外的更大財富機會,安全性也屢受挑戰。

僅僅依靠幾行代碼改變世界的時代過去了。地球下一代Layer1公司需要創造一套全新的理論,除了重新定義Web 2時代沒有解決的問題以外,他們還需要讓鏈上的開發者構建一種長期主義精神。而顯然后者更難。

或許正如微軟M12灣區負責人James所說,我們如何授權其他開發人員構建不受短期投機驅動的應用程序創造,是一個必須實現的目標。

WEB3人行

#topic1

遠遠不能談勝利,但失敗后的經驗和教訓總會產生一些新東西

@Forbes China:兩周前我和Baron談論Layer1公司時,他有一個新觀點:經歷過上一輪失敗,Layer1公司未來將越來越像一個操作系統。對此您怎么看?

@James

先申明一點,我所在的M12只是微軟的一部分,我的分享不能代表微軟。

對于微軟的觀點,我可以在這里告訴你。我們認識到,Web3和去中心化范式是計算的新轉變。仍然有,我不想說懷疑,但內部總是有一些挑戰。

當我們談論企業用例時,今天大多數還非常關注To C端應用。而現在企業中一些使用案例正在萌發,我對此感到非常興奮。M12正在投資區塊鏈的B to B用例。今天從用戶數據上看,Web3還只是一小部分。未來很長時間內我認為Web 3不會超過Web2。這一段時間內,它將是一個類似Web2.5的和諧的生態系統。

今天我們談論Web 3原生公司,有點像聊云原生公司一樣。但現實情況是,有一些大型企業仍然建立在傳統的遺留系統上。這也是為什么我不知道現在是否是談論這一問題的好時機。你認為目前很多公司會基于隱私做出基礎設施決策嗎?可能不會,對吧?我認為他們仍然會關注安全性、可擴展性等等。

@Forbes China:如果Layer1公司像操作系統,或是平臺公司一樣,是否會有一個贏家通吃的市場?

@Baron

贏家通吃的游戲在Web3中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從長遠來看,我不能說誰是唯一的贏家,也許會有兩到三個共同獲勝者。

我的觀點是,贏家肯定會起飛。因為在終局到來的時候,你不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100層,對吧?我想你可能需要兩三個,但不只是一個以太坊。

Patrick,你對此有什么看法?

@Patrick

所以我們現在說誰理論上誰是贏家,那就太早了。我是多鏈世界的堅定信仰者。

正如Baron所說,我們不需要100到1,000層。然而,可能有很多層確實存在,或者ERC-20標準層的東西。但是,它們中的很多都是長尾,就像今天的移動應用程序一樣。我認為它的分布將非常非常類似于你如何看待移動應用程序。開發人員都將真正傾向于其中的幾個。

而Web3,作為一個開發人員,你真的必須思考一下,你在什么協議上構建產品。但我認為這還在游戲的早期,未來將會有一個新的技術層出現。

所以正在發生的大趨勢是這樣的——平臺層,開發人員可以在上面開發應用程序。希望我們能把Layer1的復雜性抽象出來。所以當你在哪一層上開發時,你不必擔心什么編程語言,在各種不同的層上進行開發變得更容易,就像今天已經發生的一樣,如果你看看web3開發人員的分布,這是一個規律。EVM體系占所有開發人員的80%以上,然后剩下的占20%。

但另外一個需要注意的現象是,今天我們將2017年報價前十的數字貨幣與2021年的做對比,除了比特幣和以太坊以外其他的都不一樣了。在一輪浪潮里,你還會看到很多的這些Layer 1公司消失。

@Forbes China:Patrick提到了一個新的技術層,這應該如何理解?是類似于會有很多Sass應用嗎?

@Baron

它本身就很復雜,對吧?對于普通開發者來說,直接在他們的平臺上開發,這需要很多不同的知識和一個關于共識的虛擬機制,一個智能合約編碼,與在Android上構建應用程序相比就非常復雜了。現在,已經有一些開發人員通過平臺層試圖解決這些問題。

我們認為這可能是未來操作系統在網站中的樣子。在某種程度上,開發人員實際上可以在這個平臺層上進行虛擬編碼,而這些平臺層將考慮底層的問題。這就是我的想法。所以他們本身不會成為操作系統,但平臺層上的產品可能會成為系統。

這是我的一個新想法,Patrick你怎么看?

@Patrick

我認為有兩種方式,所有的Layer1公司都想成為OS,因為他們都想成為贏家拿走所有對嗎?因為你如果是操作系統,所有的開發人員都必須要在你的基礎上構建應用。

但目前還有太多挑戰,應該還不會有像Windows這樣的東西,也不會有像Linux和蘋果這樣的東西。所以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必須討論這個平臺層。

然而,另一件事,當你提到SaaS時,我認為你是在暗示如今的Web 3還沒有看到類似的商業模式。所有這些公司都在談論代幣經濟學作為他們的商業模式,但沒有真正的賺錢方式。從技術上講,每個人都是通過希望自己的代幣升值來賺錢的。目前為止這不是一種可持續的創業方式。

但所有這些都嘗試創造新的商業模式,我認為這實際上是非常迷人的,因為你擺脫了傳統的SaaS的構建機制,從消費類型的商業模式構建轉移到更多基于代幣的商業模式。這是一種未知的新的商業模式,它可能將通過經濟學來實現。

@Baron

所以在我們深入討論之前,James你怎么看有一個叫Celestia的項目?

@James

這是個好問題。我不認為它是Layer 1,Celestia是一種支持或數據可用性工具,使Layer 2或Roll Ups能夠完成其工作,以提供達到最終結果所需的數據。

@Baron

這很有趣,對吧?除了Celestia之外,我們見過很多這樣類似的案例。很難定義它是Layer1還是別的其他,但它非常重要。不論第一層還是第二層,都會以某種方式依賴于它。

我認為這又回到了你提到的隱私層問題。這是同樣的邏輯,也許對于整個空間,在過去的3或4年里,人們只把它當成一個工具。

@James

Baron我覺得你所指的現象非常好,那就是我們需要更多的Layer 1嗎?還是說我們需要支持Layer1周圍的基礎設施,讓他們能夠完成自己的工作?

我認為每一層都依賴于Layer 1這一前提下,我們不會投資所Layer 1公司。這不是因為我們不相信它,而是因為它是基于所有人當下的猜測。

我有一些不可知論,我們并不真正知道世界將會是什么樣子,但無論哪個Layer 1 勝出,SDK或基礎設施都可以在任何一個Layer 1上構建,無論是監控安全、隱私還是開發人員工具。這些就是我們正在尋找的。

@Baron

是的,我認為這是最近人們開始稱它們為平臺層的東西。有很多新晉web3用戶,尤其是大企業用戶則喜歡隱私平臺層。

我認為我們正在討論我們是否需要更多新的Layer1公司像Aptos一樣,或者我們需要更多的平臺層。這是一場新的辯論。

WEB3人行

#topic2

如果制度導向套利,那么創新就會陷入窘境

@Forbes China:或許我們可以先聊一聊Layer1的創新和炒作。

@Baron

我會說,如果你是一個傳統的風險投資家,如果你想賺錢,Layer1是當時必須要走的路,只是因為它有這么多的套利,這么多的炒作,同時離錢也很近。

@James

從上一輪失敗中我發現了,并非有許多創業公司從Day1開始就被設計成龐氏騙局和垃圾場。他們中的很多只是先設計了一個解決方案,然后再倒回去尋找需要解決的問題。我想說的是有用例的企業,他們的目標客戶是誰,這不是很清楚。

Web3投資里有很多關于市場營銷,關于潛力的討論。但如果你看看我們如何投資Web2的,你就會發現,我們經常關注的東西包括:誰是你的客戶?誰在你的潛在客戶名單里?你的ARR是什么,以及我們如何理解它?我們無法用這種模型為Web3公司估值,對吧?

@Baron

所以我對此最初想法是,在加密行業中通常有兩種用戶。一類是對價格敏感的代幣用戶,另一類是實際的開發人員。上一輪失敗中,非常多的用戶都是價格或代幣導向的用戶,他們只加入了這個生態系統,為了價格,為了金融游戲,而不是開發任何真正的東西,這是很重要的一個問題。

我想說的是,那些在Web3中的一些開發人員,他們都很關心去中心化。如果他們不關心去中心化,他們依然可以繼續在Web 2公司工作。但很明顯,美國也根本沒有這種去中心化的技術成分。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你沒有看到任何真正的應用。

我只是在想,如果你看看其他主要的Layer1,至少我沒有看到任何創造性的應用。我認為大多數應用程序最初都是在以太坊生態系統上創造的,然后以某種方式轉移到新的Layer1上,以獲得更好的可擴展性,更好的結算或其他。

@Forbes China:怎么看算法穩定幣的崩塌?

@James

我認為Lunar提供了一種風險管理的挑戰。它更像是操作上的管理不善。首先,獲得20%的永久收益是一件瘋狂的事。

特別是看看當時的情況,所有的競爭對手都給出6%到8%的收益率時,他們將如何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保持20%的收益率?這意味著他們正在消耗大量的資本。

這就像當我們看SaaS公司時,如果一家SaaS公司花費1000萬美元來獲得100萬的ARR,而一家公司花費200萬美元的營銷支出來獲得100萬的ARR。無論什么情況下我都會選擇后者。

顯然還有其他情況,就事論事說,我覺得他們變得貪婪了。

@Baron

如果你看看他們的運作方式,基本上是把賬戶余額和所有的交易細節暴露給交易對手。同時在區塊鏈上,他們的大部分對手盤都是匿名的。假設你的Layer1有10億美元。總會有人有30億美元。所以只要有辦法把你從游戲中擠出去,我就會全力以赴。我認為這是故事的另一個方面,因為它缺乏適當的風險控制和隱私保護。

在Luna這個案例里面,我記得沒錯的話,攻擊者只用了不到一億美金就造成了過百億美金的賣盤。

@James

從傳統或貿易的角度來看,這種情況幾乎不會發生,因為這些交易是不公開的。

當你與對沖基金或大型金融機構對賭時,這是一把雙刃劍。開放信息是偉大的,因為小魚(小資金)可以訪問他們以往沒有的數據。但對于大型機構來說,這是一件壞事,因為存在安全漏洞,一切都在智能合約中。

智能合約應該是聰明的。但讓我們面對現實。這些智能合約非常愚蠢。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受到程序員的邏輯限制,但同時也會在意想不到的場景發揮作用。而在創造它時,人類還考慮不到。即使是人工智能也不能涵蓋整個范圍的場景。我認為Luna代表了一些異常情況,最終絆倒了整個市場。

WEB3人行

#topic3

全球監管和中國Web3創業者的處境

@Forbes China:來聊一聊中國的創業者。

@Patrick

我覺得亞洲需要更加專注于開發,比如,我們需要構建什么?他們說的缺點是什么?困難在哪里?在亞洲,許多開發人員總是在思考如何創建另一個代幣,如何讓人們購買這個代幣……這就是你經常在亞洲的Web3論壇會議中聽到的討論。

當然這也不是中國開發人員獨有的問題,當所有的投資者都在關注是否要創建一個代幣?這個代幣要做什么?我能買這個代幣嗎?如果你是一個Web3創業者,你想要籌集資金,你會試圖適應你的觀眾和客戶。

而未來需要考慮什么是用戶真正需要的,什么將創造可持續的價值,如何擁有下一個十億用戶,什么會讓用戶留在這些平臺或應用程序等等,而不是最終變成了“我如何快速致富的計劃”。

我超級看好中國的創始人,他們建立過非凡的公司,很擅長商業模式,通過尋找新的方法來讓消費者接受,就像是來自Web 2時代的殺手級應用程序。

而今天我認為應用程序的限制都是基于基礎設施,但有很多思想流派。就像你一直認為的那樣,如果你構建了正確的應用程序,基礎架構可以改進;還是你先做了基礎設施的構架再在上面搭建應用程序。這是一個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故事。

@Baron

我不是刻板印象,但如果你想與幾年前美國開發者的質量進行比較,你會發現谷歌或Facebook的開發者很多年前就已經涌入美國項目,但直到最近阿里巴巴和騰訊的開發者才開始大規模加入中國的Web3項目。我認為這是另一個原因。

@Patrick

我有一些不同觀點,我們回溯歷史看一些真正帶來改變的創始人,最開始都不是那些才華橫溢、經驗豐富的主流人士。他們大多是大學生,沒有工作經驗,卻有外部思維,不受困于經驗。

甚至Web 3浪潮也一樣,就像現在最好的Layer 1都是由一些超級聰明的年輕人創造的,但他們中的許多人仍然從未工作過。

@Forbes China:怎么看全球監管?

@James

不走極端但是清晰的監管是有利于創新的。美國的極端情況是,好吧,我要監管你,但真的不知道監管的是什么,所以幾乎沒有非常明確的規定。至少在美國不能說和中國相比將會有多高的清晰度。

@Patrick

監管的意圖是想保護大多數人,對嗎?監管不想扼殺創新。但每一次任何形式的監管提議的發生,尤其是在美國,它總是走向錯誤的方向。它總是試圖完全扼殺創新。然后它最終成為一個非常困難的過程。能看到Web 3在美國也有很多意識形態上的差異,比如Tornado Cash的核心開發者已經被逮捕。

創新將繼續,但總會有灰色地帶。我們希望看到的是一個強大的監管機構介入,并真正樹立一個世界應該如何監管加密項目的榜樣。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這對加密來說是一件好事。這一天必須到來,而且應該盡早到來。

@Baron

可能五年前,大家都非常的理想主義,認為區塊鏈可以做到完全的去中心化。但是當我們看到更多的監管介入,才開始思考很多項目完全的去中心化是否真的有意義。從去年開始,這些問題的討論變得非常密集。

我也還不知道,顯然還沒有明確的法律來監管。但監管部門的手已經伸進來了,現在美國不同的部門也從不同的角度嘗試監管加密行業。

關鍵詞: 開發人員 應用程序 基礎設施

責任編輯:hnmd004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国产精品 自在自线| 我要看WWW免费看插插视频| 成全视频动漫免费高清| 熟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四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青草无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