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訊息:聊聊SpaceX未來想象力:商業航天的盡頭會是火星嗎?
馬斯克的火星夢,已經做了20年。
9年前,前《連線》雜志編輯克里斯·安德森主持了一場與馬斯克的對話,在會上,馬斯克表達了對人類文明未來可能遭遇的無法逃脫的毀滅性結局的擔憂,他說,數10億年以后,太陽會成為紅巨星,而地球也將被太陽的烈焰吞沒,雖然現在擔心這件事有點杞人憂天,但是事實上,這個歷程已經開始了,只是還需要10億年才能發現情況的糟糕。
就是在這場對話會上,馬斯克說出了那句著名的話:我想死在火星上,只要不影響SpaceX公司的發展。自成立后,SpaceX以驚人的速度已經陸續實現火箭發射入軌、火箭回收復用、載人航天發射、批量部署“星鏈”低軌衛星等里程碑式的成果。這讓SpaceX成為美國最主要的發射服務商的同時,又逐步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衛星運營商之一。
【資料圖】
所有人不知道的是,火星夢確確實實貫穿于SpaceX的整個發展過程:去年,在NASA Ames、SETI 和六所美國著名大學和研究所的合著者的幫助下,SpaceX提交給美國國家科學院一份關于下一次行星科學和天體生物學十年調查的白皮書,其中詳細介紹了未來該如何去往火星。
馬斯克曾因為擅長概念營銷被詬病,盡管他說過自己不喜歡“營銷”這個概念,但實際上馬斯克非常重視營銷,甚至常常撇開公關團隊,自己親手寫公關稿件。從他把特斯拉送上太空這件事上就可見一斑,讓特斯拉的品牌與宇宙鏈接起來,從而使其品牌內涵變得宏大無比。
火星夢是不是一個為SpaceX量身訂做的美妙故事,我們不得而知。但在火星夢的牽引下,SpaceX業務布局的縱橫交織已經顯現,從獵鷹火箭、龍飛船到星鏈和星艦,商業化業務造血后輸給星艦業務,SpaceX看起來似乎真的離火星越來越近了。
01在一級市場追夢
馬斯克對火星的執著,在SpaceX創立前就已可見。2001年的某一天,馬斯克登陸NASA的網站,試圖能找到一些關于火星探索的詳細計劃,但一點相關內容也沒找到。之后馬斯克曾失望地對《連線》雜志的記者說,“為什么一點計劃和安排都沒有?什么都沒有,真是瘋了。”
本該以探索太空新領域為使命的美國機構似乎對火星探索一點興趣也沒有,馬斯克詫異之余,為了給全球航天起到一個表率作用,成立了火星生命基金會,“火星綠洲”(Mars Oasis)概念隨之誕生,計劃向火星發射一個小型實驗溫室并種植植物,但從俄羅斯購買火箭無功而返之后,自己造火箭的想法在馬斯克腦海中越發活躍,最終在2002年落地為SpaceX公司。
后來談及當初時,馬斯克曾坦言,“在spaceX剛創立的時候,我覺得公司活下來的概率是10%。”開創者的確很艱難,歷時四年,SpaceX才造出了自己的第一枚火箭“獵鷹1號”,但隨后的三次發射失敗燒光了馬斯克幾乎所有的財富,也澆滅了投資機構和銀行對私人航天公司的期待,彼時,在業界看來,私人火箭是一個毫無價值的燒錢項目。
直到背水一戰的第四次發射成功后,SpaceX才終于拿到了NASA提供的16億美金的訂單,向國際空間站提供12次貨運補給的服務,正式開啟了商業航天之路。
其實自創立SpaceX以來,馬斯克的對外口徑始終保持一致,即最終目標是讓人類成為跨行星物種,這也是他當下職業生涯的主旋律。但直到獵鷹1號成功發射,他的這一目標才被人們所正視,資本才加入了“追夢”的行列。
XPRIZE的彼得·戴曼迪斯曾說:“這比僅僅盈利有著更大的驅動力,馬斯克的愿景令人陶醉,也很有吸引力。”確實如此,這種吸引力最直接地表現在資本市場上。從2008年接受Founders Fund的A輪融資算起,SpaceX已經至少進行過21輪商業融資,且融資速度呈越來越快的趨勢。
2021年至今SpaceX的融資情況圖源天眼查
僅從去年至今,SpaceX就獲7輪融資,融資總額約34億美元。而據路透社報道,今年6月,SpaceX通過股權融資籌集16.8億美元,估值高達1270億美元,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獨角獸,僅次于字節跳動和螞蟻集團,并且這一估值規模已經相當于半個阿里巴巴的市值。僅一個月后,韓國未來資產集團也向SpaceX投資了1億美元。
當目光轉向國內時,便能發現SpaceX的成功所帶動的全球商業航天浪潮。中國商業航天自2015年政策放開以來進入了快速發展時期,根據天眼查數據,去年商業航天相關企業融資37起,融資金額共逾64.5億元。從被投資企業輪次分布來看,企業以早期項目為主,種子輪、天使輪以及A輪融資事件數接近融資事件總數的一半。
除此之外,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參與商業航天領域相關投資的VC/PE機構已超100家,中國商業航天開啟了競爭新格局,資本愈發青睞初創企業,尤其是火箭、衛星的發射研發企業。
但國內商業航天和SpaceX相比,終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作為商業航天領域的翹楚,SpaceX擁有超高的估值并不讓人意外,有趣的是,馬斯克在一直將“火星夢”視作終極目標的同時,不得不花費大量的時間精力在其他商業化方向,兩條腿走路的SpaceX,在做盈利和持續發展的嘗試。但從商業化業務布局中,或許也能窺到馬斯克更大的野心:做世界運轉的新基礎設施。
02商業化加速
齊奧爾科夫斯基、戈達德,還有馮·布勞恩這些火箭領域的開拓者和傳奇人物都曾夢想去火星。但顯然,如果航空航天領域沒有一場革命,就憑傳統航天漫長的研發時間,靠著低頻次的物資補給在火星上臨時生存是難以實現的。
華泰證券在去年的一份研報中,認為SpaceX憑借火箭回收等技術重塑了全球火箭發射行業。此前火箭發射一直以承載政府的一次性大型項目為主,如建立空間站、人類登月、火星探測、北斗系統建設等,難以形成商業化運營。從火箭發射數據角度,全球政府用火箭的發射項目從2013年后就出現了大幅回落。
火箭發射成本和推力的變化圖源中金公司
但SpaceX靠著自主技術突破,顛覆了傳統航天行業,通過產業鏈垂直一體化自研掌握了火箭回收技術、一箭多星等關鍵技術,同時優化火箭裝配過程,從而不斷降低發射成本。SpaceX還利用Starlink等項目作為試點,大幅提高火箭發射頻度,通過規模效應進一步攤薄發射成本,由此帶來了發射價格的不斷下降。
“降本”是SpaceX的得意武器,不斷降低的發射價格,使得SpaceX在推進公司業務拓展的過程中奠定了最基礎的技術與成本優勢,隨之而來的,是為SpaceX的商業化帶來無限利好。
北京航天長征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楊開,和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的商顯揚在文章中寫到,SpaceX開拓的5個產品項目形成了公司的五大業務領域,即面向軍方發射需求的EELV發射業務、面向“國際空間站”(ISS)的“龍”飛船貨物及乘員運輸業務、面向商業發射的“獵鷹”火箭業務、面向消費市場的“星鏈”低軌通信業務,以及面向遠期航天運輸需求的“超重-星艦”業務。
SpaceX的組織架構和業務布局
其中,星鏈業務對應的是低軌星座組網的市場,就是用低軌衛星聯網的方式把以前的航天任務再做一遍,試圖構筑全球的寬帶環境。星艦則是和馬斯克的火星夢離得最近的一項業務,承擔著未來的月球和火星之旅的任務,但多次在測試中發生爆炸事故,離落地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值得注意的是,截止去年6月底,獵鷹9號火箭共進行122次發射,為美國政府用戶發射41次,為星鏈業務發射29次,而為商業用戶執行的發射任務52次,占總發射數量的42.6%,并不算很高,如果按照收入來看,商業發射占比就更低了。
商業發射業務更像是SpaceX對外的窗口,樹立起公司低價發射服務公司的形象,實際上采取的是薄利的商業模式,另外商業發射業務還成為公司重復使用技術的試驗田,使得在其他業務中能夠采用多次復用的火箭,降低整體建設成本。
SpaceX公司資金來源
因此,從目前商業化現狀來看,為軍方和NASA等政府用戶提供發射服務是公司最為穩定的資金來源,而且政府還提供了大量研制經費支持。星鏈和星艦業務仍然處于燒錢階段,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不太可能產生凈收入,需要靠其他業務盈利、政府資金支持和融資輸血。
正因為SpaceX的商業化和美國五角大樓存在著直接的利益綁定關系,某種程度上SpaceX正在成為美國軍方的“武器庫”。就拿指向火星夢的星艦為例,美國五角大樓日前正在考慮建立一支軍事化的SpaceX星艦艦隊作為“快速反應部門”,以挫敗未來班加西式的襲擊。
03民用市場的“太空競賽”
2019年,美國空軍與SpaceX簽署了一項近2800萬美元的協議,試圖進行軍事服務演示驗證,以評估星鏈衛星通信網絡用于空軍的性能。定位方面,美國陸軍也提供了數百萬美元的資金,委托德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無線電導航實驗室進行研究,希望利用星鏈低軌道衛星提供精度優于GPS的定位服務。
自從SpaceX在2015年宣布了衛星互聯網服務項目、提出星鏈計劃(Starlink)以來,民用市場似乎被玩成了一場“太空軍備競賽”,SpaceX也在衛星互聯網的基礎設施建設上越走越遠。
20世紀末,美國摩托摩拉公司提出了全球首個衛星互聯網星座“銥星星座”,由于技術難度大、成本過高、市場定位錯誤等原因后來被迫停滯。如今,隨著衛星通信技術的發展、衛星建造和發射成本的降低,衛星互聯網再次走入大眾視野。根據美國SIA的數據,現有商業衛星產業總值約2800億美元,預計到2040年,全球太空經濟的價值將達到1萬億美元。其中,衛星互聯網預計將占市場增長的 50%~70%。
現在世界上還有70%的陸地沒有被互聯網覆蓋,30億人用不上互聯網。如果用地面骨干網去覆蓋這些地區,就算居民能支付成本,也要幾十年才能全面建成基礎設施。而衛星互聯網作為一種“新基建”,發揮著網絡基礎設施的功能,通過衛星互聯網的部署,能夠占據天空地一體化的6G話語權。
按照馬斯克的計劃,星鏈計劃需要在太空中部署衛星數量超過4.2萬顆,現在已經發射了超過2750顆衛星。之所以SpaceX以高速發展星鏈業務,除了商業化需要,也因為軌道坑位和頻譜屬于稀缺的太空資源,而稀缺資源的背后,是大國的硬實力的較量。
按照國際電聯(ITU)規定,軌道坑位和頻譜資源遵從先到先得原則。“近地軌道可容納約6萬顆衛星,到2029年地球近地軌道將部署約57000顆低軌衛星,各國搶占衛星互聯網空間軌位和頻譜資源態勢逼人。”正如北京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研究所所長袁曉光所說,隨之而來的一個問題是太空擁堵。
NASA科學家唐納德·凱斯勒曾提出“凱斯勒效應”:一旦近地軌道上的物體數量達到了一個臨界值,碰撞形成的碎片就會產生更多的碰撞連鎖反應,最終造成大量碎片包圍地球,相應區域變得不可利用、無法通行。換句話說,當近地軌道逐漸被占領蠶食,碰撞概率就會雪崩式放大。
今年6月,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FCC)授權SpaceX在移動的交通工具上使用其星鏈衛星互聯網,為其向商用飛機、船舶和卡車上擴展該項目打開了綠燈。這不僅從一個側面表現出星鏈已經發展到了幾乎完備、可以商用的地步,也宣告了星鏈在衛星互聯網行業的獨占優勢,從最佳的網絡表現再到如今動態使用的加入,SpaceX正使得繼續使用其他衛星互聯網服務提供商的理由逐漸消失。
當然,這并不代表SpaceX毫無壓力,作為全球衛星互聯網市場的攪局者,鯰魚效應下,衛星互聯網行業風起云涌。不管是亞馬遜創始人貝佐斯的藍色起源公司,還是近兩年才重整旗鼓的英國初創公司OneWeb,都在奮起直追。前者的庫伊伯(Kuiper)項目計劃將3236顆衛星送入近地軌道;后者也曾向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提出過4.8萬顆衛星的巨量發射需求,超出了馬斯克為星鏈規劃的4.2萬顆目標。
中國商業火箭公司重要里程碑圖源中金公司
與此同時,國內衛星互聯網同樣方興未艾。2020年,國家發改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納入通信網絡基礎設施范疇,為產業發展注入一劑強心針。目前,我國擁有低軌衛星375顆,開始部署“鴻雁”“虹云”等系列星座計劃。星河動力的創始人兼CEO劉百奇說到,“從應用層面來說,SpaceX 做星艦主要是為了火星移民,那么在低軌衛星發射方面,我們的差距在未來兩三年會逐步縮小。”
和兩條腿走路的SpaceX相比,國內商業航天公司在衛星互聯網領域扎根,也許正是一步步追趕的最好契機。
04商業航天的盡頭是火星嗎?
馬斯克在某次采訪中表示,星鏈建成后,預計每年收入可達300億美元,10倍于SpaceX。衛星互聯網重資產、高風險、高回報,也就是說在獲得高收益前,要先燒錢、搶客戶。用OneWeb創始人懷勒的話說:這個行業現在面臨的最大的風險就是融資和太空碎片,隔段時間就得找人填補資金缺口。顯然,背靠世界首富的SpaceX是最不用擔心這一風險的公司。
星鏈和星艦業務是SpaceX目前唯二的虧損業務,當星鏈未來有可能成為“現金牛”時,SpaceX也許就會全力推進星艦業務。根據馬斯克的判斷,SpaceX可能最早于 2022 年完成第一次火星貨運(此前預估2025年完成制造推進器和宇宙飛船),2024年實現載人飛船登陸火星的宏愿,本世紀中葉有望向火星移民100萬人。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在幾天前,外媒報道稱,在火箭的最新一輪測試中,SpaceX的超重型助推器因劇烈爆炸而搖晃,并在發射臺處多次起火。馬斯克也表示,SpaceX在評估損失,此次火災使火箭助推器原型機受到“輕微”損壞,仍需要對所有發動機進行檢查。
星艦飛船面對的問題很多,此次測試中核心構件超重型助推器的爆炸,更是給馬斯克的發展計劃增添了很多的不穩定因子,月球基地與火星移民等商業模式能否有望成為現實,或許需要留待時間考察。
但正如劉百奇所說,“SpaceX已經走到了一個脫離今天要談的商業航天的應用環境了。”因此,對于國內商業航天來說,盲目對標SpaceX已經不太實際,畢竟馬斯克的火星夢,構筑在源源不斷的現金流和領先的技術基礎之上,在中國的政策、技術環境中,單就降低火箭發射成本、提高火箭發射的產能而言,就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責任編輯:hnmd004
- 當前訊息:聊聊SpaceX未來想象力:商業航天2022-07-18
- 環球滾動:張小泉的問題,是無解的2022-07-18
- 當前速讀:男子抄近路穿綠化帶摔傷,起訴負2022-07-18
- 全球觀天下!旅行推薦官,帶你游遵義|探秘2022-07-18
- 將海外爆款拽下神壇 文明與征服憑“真聯盟2022-07-18
- 24期免息+896元超值禮包!首發入手iQOO 102022-07-18
- 全球信息:沈陽連發雷電黃色預警!可能出現2022-07-18
- 天天資訊:講解健康飲食知識健康助老講座走2022-07-18
- 當前速看:泗洪縣2022年面向社會公開招聘村2022-07-18
- 濃情哈藥,同員工溫暖與共2022-07-18
- 天天微動態丨翻天覆地的大涼山鄉村路2022-07-18
- 環球聚焦:川渝33個區縣公積金管理機構結對2022-07-18
- 世界今日報丨重慶巫山:小脆李成鄉村振興大2022-07-18
- 全球熱門:渭南:上半年市級重點建設項目開2022-07-18
- 實時焦點:渭南:以消費新業態新模式帶動電2022-07-18
- 焦點熱訊:羅永浩官宣AR創業;字節跳動正式2022-07-18
- 全景求是創新研發中心:深刻理解企業招聘崗2022-07-18
- 每日視點!滿洲里輸變電工區扎實開展高考填2022-07-18
- 當前熱文:蘇炳添為夢想全力以赴,哇噢能量2022-07-18
- 今日熱搜:俄媒報加拿大歸還“北溪-1”天然2022-07-18
- 【環球熱聞】“混圈子才能賺錢”,這話只說2022-07-18
- 環球觀焦點:兩位諾獎得主給“太上老君托夢2022-07-18
- 天天訊息:亞馬遜直播“帶不動貨”2022-07-18
- 世界速看:一年發7個月高溫補貼的地方,我2022-07-18
- 快資訊丨加密貨幣崩盤,會毀掉下一次互聯網2022-07-18
- 喬布斯來過中國嗎?喬布斯十句經典語錄2022-07-18
- 樂視大廈再現討債 樂視大樓拍賣事件 中國2022-07-18
- 月嫂一個月多錢?月嫂一個月180貴嗎?月嫂2022-07-18
- 白云山蹦極多少錢?白云山蹦極怎么走?白云2022-07-18
- 全球速遞!山西晉中太谷區:6人夜市互毆均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