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一区二区AV天堂,精品久久久久久综合日本,久久人搡人人玩人妻精品首页,麻豆国产精品VA在线观看不卡

首頁 > 購物 > 正文

每日觀察!紅杉中國鄭慶生:硬科技創業者畫像有三個變化

2022-06-22 08:53:14來源:36氪

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下一次商業革命爆發的科技積累階段,現在正是打地基的時候。

當前,我們正站在一個時間的交界點——信息產業革命已近尾聲,新一輪科技產業革命方興未艾。在兩個時代更迭交織的節點,涌現出一大批深耕基礎創新的硬科技創業者。但在上個時代大的產業紅利結束,下一時代尚未到來的時候,許多創業者十分迷茫,不知何時才能進入高速增長的周期。

今年是紅杉成立50周年,如何在周期更迭中抓住下一個大浪潮的趨勢和機會,孕育出更多參天大樹,也成為紅杉中國合伙人鄭慶生近期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為了更好地應對創投領域的這一重大變化,紅杉中國在2018年單列了種子基金,這是紅杉中國旗下專注于天使和種子階段的專項投資基金。自2018年單列以來,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的管理規模超過50億元人民幣,重點布局科技、消費、醫療健康領域的早期結構性創新機會。


(資料圖片)

4年來,紅杉中國種子基金已投資了200余家早期創業公司,其中作為第一家機構投資人進入的比例高達70%,有超過七成的被投企業獲得下一輪融資,多家企業估值已超過10億美元。

作為紅杉中國種子基金的主管合伙人之一,鄭慶生近期接受了《中國企業家》專訪,分享了他對當前經濟周期更迭的思考。他認為:

1.我們已經進入到下一次商業革命爆發的科技積累階段,現在正是打地基的時候。

2.新一代創業者與其學術和產業背景相關性越來越高,但在專注技術的同時,也要提高對商業的敏銳性。

3.人類每一次階段性的發展,都伴隨科技的巨大突破,這種突破不止是理論研究層面的突破,更是科技商業化的突破。

4.當下,大規模的模式創新的創業階段暫時告一段落,但隨著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下一個大周期還會有新一代的模式創新浪潮涌現。

5.企業要在當下向內生長,把內功修煉好。早期發展企業要提高現金效率。

以下為鄭慶生接受《中國企業家》采訪主要內容,有刪節:

創業者畫像的變化

這個時代有一個鮮明特點,即我們正處于上一個信息產業革命的尾聲,而新的科技革命的前奏剛剛響起,表現形式就是新技術、新方向的層出不窮,進入一個基礎設施建設和力量累積階段。

在既有科技的范圍內,當前的模式創新已經接近頂點,大多數模式創新的滲透率也都比較高了,所以以模式創新為特點的創業告一段落。我們能看到,新一代創業者的創新領域在向“硬科技板塊”整體遷移。在新技術的不斷發展下,我相信下一個大周期還會有新一代的模式創新浪潮涌現。

在這個時代背景下,科技創業者的畫像會跟原來有幾個不同:

一、人才基本是沿著產業產生的。創始人與其學術背景和創業領域的技術相關性會變得越來越高,比如創業者可能出身于科研院所、大學教授等。所以我們的行業檢索、盡職調查也會沿著創業者的學術能力、產品能力、研發能力這條線去看。

二、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創業者基本一開始就選擇全職投入,但在這個時代,很多科研工作者,比如大學的博導、教授,他們對于放棄教職、全職創業是有顧慮的。所以很多創業公司都會出現這種情況:創始人和CEO不是同一個人。創始人可能會更多擔當首席科學家之類的角色,而CEO可能是他的學生或副手,有時間全力投入創業,或是有商業化變現的能力。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搭配早期團隊的組織架構和股權分配的問題變得更為突出。

三、科研型的創始人更注重科技導向。很多學者在專注科學研究的同時,還要學習組建團隊、建立制度和完善組織文化,轉型成為一個團隊和公司的領導人,這也是跟之前互聯網時代顯著不同的特點。

科研導向的創始人需要把自己的每一步節奏分清楚。因為很多硬科技企業的創業節奏都不是短平快,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磨練、完成多個節點的突破,比如實驗室階段、出樣品、取得國家各種準入牌照階段等等。把握每一個節點的背后,實際上也是把握了融資節奏,因為融資節奏和研發節奏往往是匹配的。

鄭慶生認為,科研導向的創始人需要把自己的每一步節奏分清楚。來源:被訪者

這部分創業者群體也面臨不少挑戰。比如,創始人要盡快從科學家的狀態調整到創業者的狀態。創業不是個人英雄主義,而是需要創始人組建團隊,帶領企業建立組織制度和文化,才能讓公司適應和融入商業環境,所以他勢必要把大量時間用到更多非科研領域。此外,科學家創業群體也需要提高對商業模型里的數字敏感度,比如收入、毛利、可變成本等,這些都是商業語境下判斷企業發展是否健康、前景是否廣闊的標準。

目前來看,國內許多科研背景的創始人,在經過了市場的洗禮和磨礪之后,越來越向創業者的角色轉變了。當然,科學家群體往往有自己的堅持,所以投資人需要花更多時間去跟他們溝通,互相了解,這是一個必要的過程。

如果有一些對商業化、市場化相對不敏銳的科技創業者,我們也會建議他引進一些專業人士來當合伙人。在這點上投資機構往往能幫上忙,比如紅杉對于早期創業者,除了提供資金上的幫助,還有一套完整的增值服務計劃,可以幫助創始人更好地成長起來,比如會在融資節奏上給出建議,接觸和遴選合適的合伙人、高管等,幫助他們規避一些發展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

在下一個高速發展階段之前,打好基礎

在每個融資環境相對“寒冷”的時期,市場情緒都不會太樂觀。因為缺少大的科技突破,嶄新的市場空間還沒有形成,原有的市場空間滲透率已經接近飽和,企業環境層面承壓也就不可避免。

新一代的技術還處在突破過程中,尚沒有完全商業應用,比如生物技術、元宇宙等等。人類每一次往上走,都需要科技的巨大突破,這種突破不止是理論研究層面的突破,而是應用級、商業級的突破。

想要在不確定性中抓住一些確定性機會,就要回到每一次浪潮之初,才能找到一定的規律。

全球范圍看,信息技術革命從1970年代到2010年期間,經過了40年的演變發展,尤其是從2000年左右開始的PC互聯網爆發和2010年左右移動互聯網的爆發,最終完成了新經濟的商業革命。所以,互聯網實際上積累了近50年,才發展成最后10年我們看到的樣子。紅杉50年前剛剛成立的時候,就是處在信息技術即將迎來巨大爆發的前夜,那時候整個硅谷的創業氛圍,和當下的“硬科技創投”氛圍類似。那時候產生的科技公司,也不是一開始就出現了爆炸式增長,而是慢慢成長起來,這是一個周期開始時的特點。

可以明確的是,我們已經進入到了下一次商業革命爆發的科技積累階段,現在正是打地基的時候。

在當前環境下,我們建議企業要更多“向內生長”,把內功修煉好,維持一定的增速,同時現金流和各項財務指標都保持穩健。對于早期發展企業,要爭取用手中持有的現金流支撐到融資面大幅改善的階段。

這種向內生長的舉動,主要是把泡沫擠掉,沒有泡沫時才能把自己看得更清楚,才能用心調整組織結構和產品方向,去探索行業新的邏輯、新的規律。但歷史是循環往復的,可能到下一個階段,大家還是有舍命狂奔的階段,但現在要做的就是打好基礎。

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經濟周期有關的問題,也看了幾本書,可以推薦給大家。一本是《經濟史中的結構與變革》,作者是美國經濟學家道格拉斯·諾斯。另一本書是《世界的演變·19世紀史》,還有約瑟夫·熊彼得的一系列書。

這些書給了我一些新的啟發:當你碰見一個新問題,首先要把這個新問題里的老問題和一些歷史反復出現過的問題提煉出來,去看歷史上前人的案例。比如,因為當前技術革命和商業革命的動能轉換出現了種種挑戰,我們可以去看看歷史上是如何應對的,前人都經歷了怎樣的過程。歷史或許不會重演,但總是會重復相似的規律。

關鍵詞: 種子基金 的創始人 向內生長

責任編輯:hnmd004

欧美第24页草草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7777| 欧洲最大但人文艺术1588| 女人扒开腿让男人狂桶30分钟|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无码| 国产美女久久精品香蕉69|